方劑組成解釋
黃鶴丹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調和脾胃: 香附氣味辛香,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健脾和胃之功效。黃鶴丹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脇脹痛、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香附的加入可起到疏肝理氣、調和脾胃的作用,輔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香附亦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黃鶴丹中常含有活血化瘀的藥物,與香附搭配使用,可以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
黃鶴丹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效,可治療熱病煩躁、心煩失眠、口渴便祕、濕熱瀉痢等症。
在黃鶴丹中,黃連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抑制病邪,同時也能起到調節腸胃,止瀉止痢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黃鶴丹以「外感、內傷、血病、氣病、痰病、火病」為主治範疇,顯示其應用廣泛且具靈活性。其特色在於隨證變通引經藥:
- 外感:以薑、蔥湯送服,取其辛溫解表,宣散風寒。
- 內傷:以米飲送服,顧護脾胃之氣,助藥力溫和輸布。
- 血病:酒下,借酒行血活血,增強香附調血之功。
- 氣病:木香湯下,木香為氣藥之導引,助香附理氣解鬱。
- 痰病:薑湯下,薑溫化寒痰,兼制黃連寒性。
- 火病:白湯(熱水)送服,清熱而不傷胃。
此方以「一主一佐」為核心,透過不同引藥調整方向,體現中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辨證思維。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藥物配伍:
香附(君藥):
- 性味辛、微苦、平,歸肝、三焦經,擅長疏肝解鬱、理氣寬中、調經止痛。
- 《本草綱目》稱其「乃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故本方以之為主,通調氣機,解決「氣滯」這一核心病理基礎(氣滯則血瘀、痰凝、火鬱)。
黃連(臣藥):
- 性味苦寒,歸心、肝、胃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用量減半(相對於香附),既制約香附辛溫之性,防止化火,又能清解因氣鬱所化之熱(氣有餘便是火)。
配伍意義:
- 氣火並治:香附行氣開鬱,黃連清熱瀉火,兩者一溫一寒,一散一清,針對「氣鬱化火」之病機(如鬱熱煩躁、口瘡、胃熱嘔逆)。
- 動靜結合:香附走竄行散,黃連沉降內斂,使氣機調達而不耗散,清熱而不冰伏氣機。
- 廣譜適應:透過引經藥(薑、酒、木香等)引導藥力達至病所,擴展主治範圍。例如:
- 氣病配伍木香,增強行氣止痛;
- 血病配伍酒,助香附活血,黃連涼血防酒之溫燥。
治療原理:
黃鶴丹以「調氣為本,隨證加減」為核心,認為百病多由氣機失調衍生(氣滯→血瘀、痰濕、火鬱)。香附梳理三焦氣滯,黃連清解鬱熱,再透過引藥定向調節,達「通治諸病」之效。此方結構簡潔,體現「治氣為先」的古代醫家智慧,適用於氣機不暢兼見熱象的複雜病證。
傳統服藥法
香附,黃連減半。
俱選擇淨料,共制為極細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假如外感,薑、蔥湯下;內傷,米飲下;血病,酒下;氣病,木香湯下;痰病,薑湯下;火病,白湯下。
此方銖衣翁在黃鶴樓所受,懸壺輕賫,故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鶴丹, 出處:《韓氏醫通》卷下。 組成:香附、黃連減半。 主治:外感,內傷,血病,氣病,痰病,火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