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開鬱香連丸中包含黃連,主要是因為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降逆止嘔的功效。其苦寒之性,可以清心火,降肝火,對於因肝鬱化火、脾胃濕熱引起的煩躁不安、心悸失眠、口苦口乾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黃連還可以抑制細菌生長,保護腸胃健康,配合其他藥材,能夠調理脾胃,增強機體抵抗力,達到開鬱通竅、健脾和胃的效果。
開鬱香連丸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其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疏肝解鬱,並可理氣止痛,對於肝氣鬱結、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將香附加入開鬱香連丸中,可增強方劑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進一步提升其治療肝鬱氣滯相關疾病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開鬱香連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久鬱,心胸不快或塞痞疼痛」,其病機核心在於「氣鬱化火,氣機滯塞」。
- 「久鬱」:指長期情志不遂,肝氣鬱結,久而影響氣血運行。
- 「心胸不快」:氣滯於胸膈,鬱而化熱,導致胸悶、煩躁、噯氣等症狀。
- 「塞痞疼痛」:氣滯進一步導致局部痞滿(脹悶堵塞感)或刺痛,屬氣鬱兼夾少許血瘀或痰濕阻滯之象。
此方針對「氣鬱為本,鬱熱為標」的病證,透過疏肝解鬱、清瀉火熱以恢復氣機通暢。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劑量配比
- 川黃連(4兩):
- 性味苦寒,入心、肝、胃經,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此處重用,意在直折氣鬱所化之熱,尤擅清心肝之火,解除鬱熱內擾導致的煩躁、口苦、痞滿。
- 香附子(4兩,制):
- 性味辛微苦甘平,入肝、三焦經,為「氣病之總司」。
- 制後辛燥之性稍緩,專於疏肝解鬱、理氣寬中,通調三焦氣滯,改善胸脘痞塞、疼痛。
- 神曲(製丸用):
- 輔助健脾和中,助消化,避免黃連苦寒傷胃,並輕微消導氣滯可能夾雜的食積。
2. 配伍邏輯
- 辛開苦降,調暢氣機:
香附辛散解鬱,黃連苦降瀉火,兩者一升一降,疏通肝脾氣滯,復常氣血運行。 - 瀉火不遏氣,解鬱不助熱:
黃連清熱防香附辛燥助火,香附行氣防黃連寒凝礙滯,相制相成。 - 標本兼顧:
香附治「氣鬱」之本,黃連治「鬱熱」之標,神曲調中州為佐。
3. 適用症狀延伸推論
此方可能擴展應用於:
- 鬱熱型胃痛(伴灼熱感、急躁易怒)。
- 輕度膽火上炎之脅痛、口苦。
- 初期氣鬱痰阻(未化燥)之梅核氣(咽喉異物感),加減化裁後使用。
此方簡潔而力專,體現中醫「鬱火宜清,氣滯宜疏」的治療思維,然臨床須據證調整比例或加味。
傳統服藥法
川黃連4兩,香附子4兩(制)。
上為末,神曲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丸,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開鬱香連丸, 出處:《活人心統》卷下。 組成:川黃連4兩,香附子4兩(制)。 主治:久鬱,心胸不快或塞痞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