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肝丸

YANG GAN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胃經 16%
大腸經 16%
肝經 16%
膽經 16%
脾經 16%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羊肝丸中加入黃連,主要是為了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羊肝味甘、性溫,能補肝明目,但亦有滋膩之性,容易助熱生濕。因此,加入黃連可以平衡羊肝的溫燥之性,避免其過於滋補而導致熱毒上炎,同時還可以預防因羊肝滋補而引發的肝火上炎,起到清熱解毒、護肝明目的作用。

主治功效


羊肝丸主治功效分析

羊肝丸,中醫方劑名,主要成分為黃連和羊肝。根據古文記載,其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如下:

主治功效:

  • 眼科疾病:
    • 肝經不足,風毒上攻,眼目昏暗,羞明淚出,隱澀難開,翳障育盲,攀睛胬肉。
    • 赤脈。
    • 眼目赤腫。
    • 內障一聚一散如雲掩。
    • 內外障翳,目睛疼痛。
    • 金障、綠映瞳神。
    • 瞳神緊小。
    • 治肝經有熱,目赤睛痛,視物昏澀,及治障翳青盲。
    • 治男女肝經不足,風熱上攻頭目,昏暗羞明及障翳、青盲等症。
  • 其它:
    • 下痢 (與香連丸相比較)
    • 烏須黑髮,聰耳
    • 鎮肝明目

治療原理:

  • 黃連: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連性味苦寒,入心、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在羊肝丸中,黃連主要針對肝經熱毒,以及風熱上攻所導致的眼部疾病。多篇古文皆提及黃連能「消目赤腫,瀉肝膽心火」,「治目方,用黃連多矣」,「治肝經有熱,目赤睛痛,視物昏澀,及治障翳青盲」,並能「洗眼...甚益眼目」。
    • 消炎止痛: 黃連的清熱瀉火作用也有助於消炎止痛,緩解眼部不適。
  • 羊肝:
    • 補肝養血、明目: 羊肝味甘、苦,性溫,入肝經,具有補肝、養血、明目的功效。多篇古文指出其能「引入肝經。故專治肝經受邪之病。今羊肝丸治目。有效可徵」,「補肝、明目,治肝虛目暗」,並能「補血功優」。
    • 以形補形: 中醫理論認為「以形補形」,羊肝作為動物肝臟,可以補充人體肝臟所需,增強肝臟功能。「羊肝,肝與肝合,引入肝經」,可見其對肝臟的針對性治療作用。
  • 二藥合用:
    • 標本兼治: 黃連清熱瀉火,治標;羊肝補肝養血,治本。二者合用,標本兼治,既能清除肝經熱毒,又能補益肝臟,從而達到治療眼疾的目的。
    • 引經報使: 羊肝作為引經藥,可以將黃連的藥效引導至肝經,增強其治療效果。「羊肝,肝與肝合,引入肝經。故專治肝經受邪之病」,可見羊肝的引經作用。
  • 加味變化:
    • 加味羊肝丸在原方基礎上加入了細辛、熟地、羌活、五倍子、白菊、防風、杏仁、菟絲子、茯苓、枸杞、草決明、青葙子、地膚子、茺蔚子、石決明等藥材,進一步增強了補肝腎、明目的功效,同時兼顧了祛風、活血、利水等作用,使其治療範圍更廣。

總結:

羊肝丸通過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羊肝補肝養血、明目,二藥合用,標本兼治,並以羊肝為引經藥,使藥效直達肝經,從而有效治療肝經不足、風熱上攻或肝經有熱所導致的各種眼科疾病,如眼目昏暗、羞明淚出、翳障、赤腫疼痛等。此外,加味羊肝丸通過添加多味中藥,進一步增強了療效,並擴展了其應用範圍。

除了眼科疾病,羊肝丸還可以應用於如烏髮、聰耳等與肝臟相關的其他病症,但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

傳統服藥法


羯羊肝1具(新瓦盆中煿乾,更焙之。肝若大只用1半),甘菊花(去萼梗)半兩,柏子仁(研)半兩,羌活(去蘆)半兩,細辛(去葉)半兩,官桂(不見火)半兩,白朮半兩,五味子(揀)半兩,黃連3分(去須)。
鎮肝明目。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40丸,空心、食前溫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抱輪紅失明肺結核結膜炎容易流眼淚夜盲視神經萎縮視神經炎眼睛紅痛眼睛模糊面部疼痛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羊肝丸, 出處:《便覽》卷一。 組成:白乳羊肝1具(以竹刀去膜),黃連1兩,甘菊花3錢,防風3錢,薄荷3錢,荊芥3錢,羌活3錢,當歸3錢,川芎3錢,柴胡2錢,檳榔2對,蒼朮3錢。 主治:一切目疾障盲。

羊肝丸, 出處:《本草圖經》引《傳信方》(見《證類本草》卷七)。 組成:黃連末1大兩,白羊子肝1具(去膜)。 主治:補肝明目。主治:肝經不足,風毒上攻,眼目昏暗,羞明淚出,隱澀難開,翳障育盲,攀睛胬肉。

羊肝丸, 出處:《脈因證治》卷下。 組成:白乳羊肝1具(竹刀刮去膜),黃連1兩,甘菊3錢,防風3錢,薄荷(去梗)3錢,荊芥3錢,羌活3錢,當歸3錢,川芎3錢。 主治:養肝明目,清內解外。主治:一切目病,不問障盲。

羊肝丸, 出處:《本事》卷五。 組成:羯羊肝1具(新瓦盆中煿乾,更焙之。肝若大隻用1半),甘菊花(去萼梗)半兩,柏子仁(研)半兩,羌活(去蘆)半兩,細辛(去葉)半兩,官桂(不見火)半兩,白朮半兩,五味子(揀)半兩,黃連3分(去須)。 主治:鎮肝明目。主治:眼目昏花及青盲症。

羊肝丸, 出處:《審視瑤函》卷六。 組成:白蒺藜(炒去刺)1兩,菊花(去根葉)1兩,石決明(煅)1兩,生地1兩,楮實子5錢,槐角(炒)5錢,五味子5錢,黃連5錢,當歸尾5錢,防風2錢半,荊芥2錢半,甘草1錢,川芎3錢,蕤仁(去殼油,淨)7錢。 主治:肥人酒色太過,紅筋侵目,毒氣傷肝,白膜傷睛。

羊肝丸, 出處:《本事》卷五。 組成:白羯羊肝(隻用子肝1片薄切,新瓦上煿乾)1兩半,熟地黃(酒灑,九蒸九曬,焙乾稱)1兩半,車前子1兩,麥門冬(水浥,去心)1兩,菟絲子(酒浸,曬乾,用紙條子同碾爲末)1兩,蕤仁1兩,決明子1兩,澤瀉1兩,地膚子(去殼)1兩,防風(去钗股)1兩,黃芩(刮淨)1兩,白茯苓(去皮)1兩,五味子(揀)1兩,枸杞子1兩,茺蔚子1兩,杏仁(大者,去皮尖,炒)1兩,細辛(華陰者,去葉)1兩,苦葶藶(炒令香)1兩,桂心(不見火)1兩,青箱子1兩。 主治:養肝助腎,清頭明目。主治:肝經蘊熱,毒氣上攻,眼目赤腫,瞳仁散大,羞明,視物不清,雀目青盲,眼邊赤癢,流淚。及年久喪明內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