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生薑湯
MA HUANG SHENG JI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72)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生薑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如下:
- 發汗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功,能驅散外邪,宣通肺氣。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經,亦具有發汗解表之效,並能溫中止嘔,和胃止逆。二者合用,可增強發汗解表之力,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表寒證,如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咳嗽痰白等症。
- 宣肺止咳: 麻黃能宣肺通竅,生薑能溫肺止咳,二者合用,可宣肺止咳,用於治療風寒咳嗽,如咳痰清稀、咽癢鼻塞、伴有惡寒發熱等症。
麻黃生薑湯以麻黃與生薑為主藥,配伍其他藥物,可增強療效,適合於風寒感冒、表寒證以及風寒咳嗽等症。
在中藥方劑「麻黃生薑湯」中,五倍子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收斂止澀、清熱解毒的功效。五倍子性寒味甘,能夠收斂止澀、清熱解毒,適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出血、瘡口不愈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五倍子能夠增強方劑的收斂止澀作用,對改善出血和促進創面愈合非常有益。
麻黃生薑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麻黃性溫,辛散,易傷津耗氣;生薑性溫,辛散,亦有耗氣之弊。甘草性甘,平,能緩解麻黃與生薑的辛散之性,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傷正氣。
- 增強療效:甘草味甘,能調和脾胃,促進藥物吸收,有助於麻黃與生薑的藥效發揮。同時,甘草還能解毒,減輕麻黃與生薑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療安全性。
在中藥方劑「麻黃生薑湯」中,杏仁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杏仁性溫味苦,能夠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適用於治療咳嗽、哮喘、便秘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杏仁能夠增強方劑的止咳平喘作用,對改善呼吸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生薑湯」中,淡竹葉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清熱利尿、解毒消腫的功效。淡竹葉性寒味甘,能夠清熱利尿、解毒消腫,適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高熱、水腫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淡竹葉能夠增強方劑的清熱利尿作用,對改善熱性疾病和水腫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生薑湯」中,石膏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石膏性寒味甘,能夠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適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高熱、出血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石膏能夠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改善熱性疾病非常有益。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麻黃生薑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內容,麻黃生薑湯 出自《聖濟總錄》,主治 肺氣喘急。
方劑組成及其功效:
- 麻黃: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 五倍子: 收斂止瀉、殺蟲消腫。
- 甘草: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 杏仁: 化痰止咳、潤燥通便。
- 淡竹葉: 清熱利尿、除煩安神。
- 石膏: 清熱解毒、滋陰降火。
治療原理分析:
古文提到「麻黃生薑湯方」用於治療「肺氣喘急」,然而,提供的方劑組成中並無生薑,且各藥味功效與治療「肺氣喘急」的關聯性需要進一步解析。
- 麻黃 為方中主藥,其功效為發汗解表、宣肺平喘,是治療喘急的常用藥物。它可以通過宣發肺氣,使氣道通暢,從而緩解喘急症狀。
- 杏仁 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以輔助麻黃緩解因痰阻氣道導致的喘急。
- 石膏 清熱解毒、滋陰降火,古文中未明確指出肺氣喘急的病因病機是否涉及熱證,若有熱象,石膏可以清瀉肺熱,減輕熱邪對肺氣的影響。
- 淡竹葉 清熱利尿、除煩安神,若喘急伴隨心煩不安等症狀,淡竹葉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 五倍子 收斂止瀉,其在此方中的作用需要更多古文資料佐證,可能與兼有腹瀉的患者相關,或有收斂肺氣的作用,但需要更多文獻支持。
- 甘草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可以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並調和各藥之間的藥性。
古文提供的另一方劑「瀉肺湯」 由桑根白皮和甜葶藶組成,同樣用於治療肺氣喘急,其藥味與麻黃生薑湯有所不同。桑根白皮具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甜葶藶則能瀉肺降氣、祛痰平喘。瀉肺湯的藥味組成更為精簡,主要針對肺氣壅滯導致的喘急,通過瀉肺降氣來達到平喘的目的。
總結:
麻黃生薑湯的組成與古文描述的主治「肺氣喘急」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麻黃和杏仁是治療喘急的常用藥物,但其他藥味的配伍機理尚需更多古文資料佐證。而瀉肺湯則更直接地針對肺氣壅滯引起的喘急,通過瀉肺降氣來達到平喘效果。 兩種方劑都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選用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生薑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組成: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1兩,五倍子2兩,甘草(炙)2兩,杏仁(去皮尖雙仁)80枚,淡竹葉(切)1升,石膏(研)6兩。 主治:肺氣喘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