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友丸

三友丸

SAN YO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眼科菁華》卷上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7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7%
心經 12%
脾經 12%
大腸經 12%
膀胱經 12%
胃經 12%
肺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三友丸中含有石膏,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渴的功效。三友丸主治熱毒熾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石膏可有效清解熱毒,消炎止痛,改善病症。
  2. 涼血止血: 石膏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鼻衄、吐血、咯血等症,石膏能清熱涼血,止血止痛。

總之,石膏在三友丸中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三友丸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如下:

  1. 宣肺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三友丸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麻黃在此方中起到了疏風散寒的作用。
  2. 通鼻竅: 麻黃具有通鼻竅的作用,可緩解鼻塞,使呼吸通暢。三友丸中加入麻黃,可有效改善因風寒引起的鼻塞症狀,提高療效。

總而言之,麻黃在三友丸中扮演着宣肺解表、通鼻竅的重要角色,是該方劑組成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三友丸方劑中包含杏仁,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宣肺降氣的功效。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之效。對於肺燥咳嗽、痰少咽乾等症狀,能起到潤燥生津、化痰止咳的作用。
  2. 宣肺降氣: 杏仁還具有宣肺降氣之效,能開宣肺氣,使氣機通暢,適用於肺氣鬱結、氣喘咳逆等症狀。

因此,三友丸中加入杏仁,可以有效緩解肺燥咳嗽、痰少咽乾、肺氣鬱結等病症,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三友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三友丸主治「風寒失表,邪氣傳入腸胃,睑腫睛赤,發熱頭痛,無汗口渴」,此證屬外感風寒未得解表,表邪化熱內傳,形成表寒裡熱之候。具體病機包含:

  1. 表寒鬱閉:風寒束表,衛陽被遏,故見發熱頭痛、無汗。
  2. 邪熱內傳:表邪未解,鬱而化熱,內犯腸胃(陽明經),熱熾津傷,故口渴。
  3. 上焦熱盛:熱邪上攻頭面,導致睑腫(眼瞼腫脹)、睛赤(目赤),此為陽明經熱的表現。

綜觀之,三友丸所治為「表寒未解、裡熱初成」之證,類似於《傷寒論》中「太陽陽明合病」的輕症,但偏重於熱邪上擾的表現。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三友丸由石膏、麻黃、杏仁三藥組成,其配伍體現「解表清裡」的思路:

  1. 石膏(辛甘大寒)

    • 清瀉陽明裡熱:針對邪傳腸胃(陽明)所致的口渴、睑腫睛赤,石膏擅長清解氣分實熱,兼能生津止渴。
    • 性寒制約麻黃之溫:防止麻黃發汗過度助熱,形成寒溫並用之勢。
  2. 麻黃(辛溫)

    • 發汗解表:開泄腠理,驅散風寒,解決「無汗頭痛」的表閉證。
    • 宣肺平喘:雖未明言咳喘,但杏仁配伍提示肺氣失宣的潛在病機。
  3. 杏仁(苦微溫)

    • 降肺氣:助麻黃宣降肺氣,調暢上焦,間接緩解熱邪上攻之睑腫。
    • 潤腸通便:若熱邪內傳腸胃導致便秘,杏仁可協同石膏通瀉鬱熱。

方劑配伍特點

此方結構類似「麻杏石甘湯」的簡化版(去甘草),但主治偏向「表寒裡熱」輕證,且突出頭面熱象(非肺熱咳喘)。其治療原理可分三層:

  1. 解表(麻黃)→ 散風寒,開閉鬱。
  2. 清裡(石膏)→ 瀉陽明,生津液。
  3. 調氣(杏仁)→ 宣降肺胃,導熱下行。

三者分工明確,形成「外散內清」的協同作用,適用於外寒未盡而裡熱初起的過渡階段,尤其適合熱象集中於頭面、津傷不重的證型。

傳統服藥法


石膏、麻黃、杏仁。
為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友丸有發汗解表的作用,所以不宜在發熱、頭痛、無汗等症狀未緩解前服用。此外,三友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皮疹等。因此,在服用三友丸前,最好咨詢醫生。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口乾口渴不易流汗

相同名稱方劑


三友丸, 出處:《眼科菁華》卷上。 組成:石膏、麻黃、杏仁。 主治:風寒失表,邪氣傳入腸胃,瞼腫睛赤,發熱頭痛,無汗口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