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集腋
《喉科集腋》一書,乃清代醫家沈青芝所著,並由定遠方燕昭伯融作序。此書約成於光緒年間(序文紀年涉及光緒辛巳1881年及光緒庚寅1890年),是一部匯集了清代以前乃至作者當代對於喉科疾病認識與治療經驗的重要著作。書名中的「集腋」,意指廣泛搜集零散但有價值的醫學知識與經驗,如同聚集狐狸腋下的皮毛以製一件珍貴的皮裘,象徵本書內容的匯聚與精煉。
從作者沈青芝與作序者方燕昭伯融的序言中,可見撰寫此書的深切動機與目的。兩人皆目睹喉科疾病的凶險與急迫性,特別是時疫流行時,如白喉風、爛喉痧等,往往病情發展迅速,「朝發夕死」,死亡率極高,令醫者束手無策,百姓飽受其苦。沈青芝自身對岐黃之術浸淫數十年,尤其在喉科領域下了極深的功夫,他認為喉嚨是「延五穀出納之區,人命之攸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此症的研究「毫髮不容間斷」。儘管如此,面對兇險的喉症,他仍感嘆未能窺得精微之奧,足見其對醫術的謙遜與追求。
《喉科集腋》的誕生,正是基於這種對生命的珍視和對醫術的嚴謹態度。沈青芝將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師傳口訣、從古籍中篩選出的有效論方,以及與同道的交流所得(如與方燕昭一同集錄的三十六種喉科論述),去蕪存菁,「集成喉科數十餘種,分門別證,絲髮無謬」。他特別強調書中所列的論方,「皆出自師傳或由古書及經歷而得,百試百驗,有益世者不少」,這表明本書並非簡單的文獻搬運,而是經過作者嚴格篩選、臨床驗證後的實用醫學指南。
沈青芝將此書公之於世,目的不在沽名釣譽,而是本著「濟人之誠心」,希望能救助更多患者,特別是在鎮揚一帶治療白喉風取得「十得生其七八」的顯著療效後,他更堅定了分享的決心。書中內容豐富,涵蓋了對特定喉科疾病的認識、治療方法(包括藥物與針法)、診斷要點以及用藥的禁忌等。
書中對「白喉風」這種當時流行的惡性傳染病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序文中多次提及白喉風的凶險與流行情況,從乾隆年間到咸豐、光緒年間,此病屢次造成大量死亡。沈青芝詳細描述了白喉風的症狀,如初起頭痛惡寒發熱、喉中色白凸起、身熱手心如火、肌膚現痧疹、煩躁不安、嗌燥舌乾、唇口焦裂、喉痛難忍、牙關緊閉、湯水難下等,並指出此病與肺金受濕熱之氣有關,認為不應使用風燥之藥,而應以清潤之劑治療。他也觀察到此病預後與出汗有關,「但有汗可以得生」,並強調辨證論治的重要性,需細察面色、五行生剋、脈情、寒熱虛實。書中引用張紹修關於白喉風「十難」的論述,凸顯了此病診治的複雜性與挑戰性。對於白喉風的治療,書中提到了張君使用從古方如龍膽瀉肝湯、白虎湯、普濟消毒飲、犀角地黃湯、黃連解毒湯化裁而來的「龍虎二仙湯」,並強調需去除升提、辛溫、風燥、酸澀之品,體現了古方今用的靈活變通以及對特定病機的深刻理解。
除了藥物治療的探討,《喉科集腋》也詳細介紹了「針法」。這部分內容極具臨床實用價值,針對喉痹、纏喉、白喉、痧、單雙蛾、風火喉等重症,在藥物無效、病情危急(如惡逆、神困、昏迷、言語錯亂、劇痛、牙關緊鎖)時,針刺成為重要的急救手段。書中明確指出針刺舌根底下兩邊的青筋放血,並特別警告「切不可刺中間之青筋」,這是極為關鍵的操作細節,反映了作者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對危險性的認識。同時,也記載了針刺少商穴(手太陰肺經)的方法,通過從臂部順拉至大指尖再針刺出血,以達瀉熱開竅之效。對於蛾子腫大亦提倡針刺出血。
書中關於針法的另一重要內容是「逐日血神所在不宜針灸」。這是傳統中醫曆法與人體關聯理論的體現,認為每日有特定的身體部位為「血神」所在,此日在此部位進行針灸可能會有損害。雖然現代醫學對此有不同看法,但在當時的醫學實踐中,這是必須遵循的禁忌,反映了古人對針灸安全性的謹慎考量以及對人體節律的認識。書中詳細列出了每月一日至三十日血神所在的具體部位,為醫者提供了操作上的重要參考。
本書的一大特色是其批判性思維,尤其體現在「用藥禁忌」一章。沈青芝對前人及當代醫家不加辨別地使用經典方劑治療喉症提出了質疑與警告。他分析了《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治療咽痛的方劑(如甘草湯、桔梗湯、豬膚湯、苦酒湯、半夏散及湯),並指出這些方劑中的某些藥物(如甘草、桔梗、升麻、半夏、生薑),如果用於「寒火不均」或感受「風火之毒」所致的「今時咽喉之症」,不僅無效,反而可能加重病情。他詳細解釋了原因:甘草助火、桔梗升提痰火、升麻更是鎖喉風的絕對禁忌(會挾痰火上湧導致厥冷喘急),半夏不能消肺中熱痰,生薑辛辣助火。這一段內容極具價值,它不是簡單地繼承古方,而是結合了作者對當時疾病特點(可能與環境、病原體變異有關)的認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對傳統用藥進行了辯證的審視,提供了更具針對性和安全性的用藥指導。這種敢於質疑和糾正的態度,體現了醫家「活人」為先的精神,避免了「抱薪救火」的誤治。
綜觀《喉科集腋》的內容,雖然提供的資料在結構上有些重複和不完整(例如卷目數量與序文不符,部分內容僅列標題),但從其核心章節如序言、針法、用藥禁忌和白喉風的討論來看,這是一部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的喉科專著。它不僅記錄了清代晚期中醫對喉科疾病,特別是急性傳染性喉症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作者沈青芝基於大量臨床實踐所得的寶貴經驗。書中對危急症候的急救針法、對常用藥物的獨到禁忌論述,以及對當時流行病白喉風的詳細觀察與治療探索,都使其成為研究清代喉科醫學乃至中醫應對傳染病歷史的重要文獻。沈青芝的貢獻在於他系統性地整理了前人及自身的經驗,並加入了批判性的思考,為後學提供了一條通往喉科門徑的可靠途徑,實踐了他「救人之實筏」的願望。對於今日研究中醫喉科學、了解歷史上傳染病防治以及傳統醫學的傳承與發展,本書都提供了豐富而深刻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