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芝

《喉科集腋》~ 卷上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1)

1. 爛喉痧症辨

敷項頸方,即時毒門中二味拔毒散:雄黃、生凡。專治痧疹後毒結項外,溫腫堅硬,無論其色紅白,效驗如神。

專敷項外漫腫,名紫金丹。即尿池中多年碎磚,炭火煅紅,入醋中泡,再煅再泡五六次,取研末,每兩入射香一分,用醋白蜜各半,熬滾調敷。如塌皮形色紫豔,用菜油加蛋清,之喉風纏喉項腫者,均可用。

鮮土牛膝根搗汁燉溫時飲,並治一切喉症,消腫散因,止痛化痰如神。

驅瘟辟邪法:生軍(二兩)、茵陳(一兩)、茅朮(五錢)、降香(一兩)。研末不時燒熏之。惟病人臥室不能用,恐防嗆喉。

喉閉塞鼻方,專治喉閉湯水不入。將藥納棗塞鼻中,使藥氣隨鼻息而入喉關乃開。惟藥性燥烈,不可著肉敷點。用紅棗切破一頭,去核,將藥少許納入棗中,線扎封棗口。左痛塞右鼻,右痛塞左鼻。

若小孩鼻孔小,棗不能塞,或用棉花包紮塞亦可,但不能令藥貼靠著肉,以免腫泡之患。若喉閉勢重者,用雙棗兩鼻齊塞亦可。此方不但用之痧喉喉閉一症,即凡傷寒各種喉閉,氣息不通,命在垂危,多具起死回生之力,神妙異常,勿輕視。

蟾酥(七分)、細辛(四分)、辰砂(三分)、射香(二分五釐)、冰片(二分半)、牙皂(四分)、生半夏(三分)、辛夷(四分)、剛子即巴豆(四分去油)、牛黃(二分)、雄黃(四分)。共研細末收貯。

喉閉一症,氣機阻閉,藥不能下咽,命在垂危。雖良醫亦無策,往往為閉所絕。縱臥龍丹、紫金丹開關各法,不克得一噴嚏者,百無一生。此方合藥塞入鼻內,只要膺前猶覺跳動,氣息雖極細微,但得一絲未絕,無不痰氣漸鬆,人事轉醒。有經數時而蘇者,有周晝夜而起者,神效良方。

人中白散,專治男婦大小口舌糜爛,走馬牙疳,並咽喉腫痛,牙床腐潰等症。

青黛(一錢)、月石(一錢)、兒茶(一錢)、薄荷(五分)、梅片(二分)、人中白(一錢)、元明粉(五分)、西黃(三分)、珍珠(五分)。共研細末,搽患處。

牙疳神方,治痧𤺋走馬牙疳,先用冬青葉煎水漱淨,再以此藥敷上。

青黛(一錢)、牛黃(二分)、人中白(一錢煆)、回龍骨(一錢煆)、血餘炭(一錢)、冰片(三分)、珍珠(五分)、舊紅氈子炭(一錢)、小紅棗(七枚去核入雄黃少許煆)。共研細末收好,勿泄氣。

按前焦疫痧方,乃為疫痧爛喉專症而設,並無雜挾他邪。並挾寒挾濕,均為疫症之常。爰採朱鐵山數方,補其闕略。鐵山所論,謂當察其發熱之始,時令寒暄,酌而治用。倘嚴寒是挾,雖桂枝、葛根、麻黃,亦均可用,勿以辛溫而遲疑。此言誠非墨守,經曰:「必先歲氣,毋伐天和」,其斯之謂。故其方中有升麻、白芷、蒼朮、柴胡各禁藥,雖悖治疫之旨,然疫中繫有是症,故雖在禁,而不得以禁之,特為錄出,以備一格,聊為神而明之之用。

荊防葛根湯,治風寒外來,皮膚閉密,痧疹逡巡不出。又治形寒乍熱,咽喉腫痛,咳嗽胸悶,鼻塞嘔惡,兩目汪汪,手足指冷,脈來濡數或現浮數,宜服此湯。

白話文:

爛喉痧症辨

針對項頸腫痛,可用拔毒散:雄黃和生凡,能有效治療痧疹後毒素在頸部凝結,導致溫腫堅硬的症狀,無論腫脹顏色紅白皆有效。

針對項部瀰漫性腫脹,可用紫金丹:將多年陳舊的磚塊用炭火燒紅,放入醋中浸泡,反覆燒紅浸泡五六次,研磨成粉末,每兩藥粉加入一分射香,再用等量醋和蜂蜜熬煮調和後敷用。如果皮膚塌陷且顏色紫紅,可用菜油加蛋清。此方也適用於喉風導致喉嚨和頸部腫痛。

鮮土牛膝根搗碎取汁,溫熱後飲用,能治療各種喉嚨疾病,消腫散結,止痛化痰效果顯著。

驅除瘟疫的方法:生軍(二兩)、茵陳(一兩)、茅朮(五錢)、降香(一兩),研磨成粉末,不時焚燒熏蒸。但病人臥室不宜使用,以免嗆到喉嚨。

治療喉嚨阻塞無法進食水液,可用塞鼻法:將藥物裝入紅棗內塞入鼻孔,讓藥氣隨著呼吸進入喉嚨,使喉嚨打開。但藥性燥烈,不可直接接觸皮膚。將紅棗切開去核,放入少許藥物,用線紮好。左側疼痛塞右側鼻孔,右側疼痛塞左側鼻孔。

如果小孩鼻孔小,紅棗塞不進去,可用棉花包裹藥物塞入鼻孔,但藥物不能接觸皮膚,以免起泡。喉嚨阻塞嚴重者,可用兩顆棗子同時塞入左右鼻孔。此法不僅適用於痧症引起的喉嚨阻塞,也適用於各種傷寒引起的喉嚨阻塞、呼吸不通暢等危急情況,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治療喉嚨阻塞的特效藥粉:蟾酥(七分)、細辛(四分)、辰砂(三分)、射香(二分五釐)、冰片(二分半)、牙皂(四分)、生半夏(三分)、辛夷(四分)、巴豆(四分,去油)、牛黃(二分)、雄黃(四分)。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保存。

喉嚨阻塞,氣機阻滯,藥物無法吞咽,性命垂危,即使名醫也束手無策。即使使用臥龍丹、紫金丹等方法也無法使患者打噴嚏,幾乎無法治療。此方將藥物塞入鼻孔,只要胸前感到跳動,即使呼吸微弱,也能使痰氣逐漸鬆解,患者意識逐漸恢復。有的患者幾小時後甦醒,有的患者一整天後甦醒,藥效極佳。

人中白散,專治男女老少口舌糜爛、走馬牙疳、咽喉腫痛、牙床潰爛等症。

藥方組成:青黛(一錢)、月石(一錢)、兒茶(一錢)、薄荷(五分)、梅片(二分)、人中白(一錢)、元明粉(五分)、西黃(三分)、珍珠(五分)。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塗抹患處。

治療痧症引起的走馬牙疳特效藥方:先用冬青葉煎水漱口,再用此藥敷患處。

藥方組成:青黛(一錢)、牛黃(二分)、煅人中白(一錢)、煅回龍骨(一錢)、血餘炭(一錢)、冰片(三分)、珍珠(五分)、舊紅氈子炭(一錢)、加入少許雄黃的七枚去核紅棗(煆)。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保存,避免藥效散失。

前述焦疫痧方,專治疫痧引起的爛喉症,沒有其他雜症。寒濕夾雜是疫症的常見情況。參考朱鐵山多個方劑,補充不足之處。鐵山認為,應觀察發熱的起始時間、季節冷暖,再酌情用藥。如果是在嚴寒季節發病,即使是桂枝、葛根、麻黃等藥物也可以使用,不要因為藥性辛溫而猶豫。這句話說明不應墨守成規,《內經》說:「必須順應時令,不要違背天和」,就是這個意思。因此,方劑中含有升麻、白芷、蒼朮、柴胡等禁用藥物,雖然與治療疫病的原則相悖,但疫病中如果出現這種症狀,就不能因為禁用而不用,特地記錄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荊防葛根湯,治療風寒外邪入侵,皮膚閉塞,痧疹無法透發。也治療形寒發熱、咽喉腫痛、咳嗽胸悶、鼻塞嘔吐、眼睛汪汪、手足冰冷,脈象濡數或浮數的症狀,宜服用此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