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芝

《喉科集腋》~ 卷上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0)

1. 爛喉痧症辨

犀角、香豉、牛子、荊芥、連翹、山梔、馬勃、大貝、蟬衣、赤芍、桔梗、甘草,共二方。

【清化法】疫痧之火迅而烈,清化之劑不可緩,尤不可輕。若表邪未解,內火已熾,須見於疫火未肆之前,而先化其毒,故散必兼清。若毒焰已熾,則是冠發捕奏,功難效矣。倘表邪已解,火熾方盛,痧透脈弦,喉爛舌絳,口渴神煩,此時清化不重用,正如杯水救車薪,決其無效。

犀角地黃湯,治痧點已透,火灼液虧,脈弦數大,喉爛舌絳者宜之。如火灼液虧,舌絳喉爛,即痧未透,發疏達品中亦宜加之。此湯乃化毒救液之妙劑。犀角、地黃、丹皮、赤芍。

犀角二鮮湯,治痧點雖透而喉爛極甚,脈弦大而口渴神煩,舌絳唇乾,火熾液涸者宜之。犀角、連翹、大貝、元參、山梔、羚羊角、鮮生地、鮮沙參、人中黃、人中白、銀花、生石羔、川黃連、馬勃、陳金汁。

奪命飲,治痰極盛,津液乾涸,舌絳口渴神煩,喉爛脈象弦大,痧點云密者宜之。川連、石羔、犀角、生地、丹皮、赤芍、青黛、馬勃、大貝、連翹、元參、金汁、羚羊、沙參、人中黃。

清肺飲,治痧點已透,喉爛漸輕,神爽熱淡而咳嗽者未平者宜之。桑葉、沙參、羚羊、連翹、桔梗、甘草、橘紅、貝母,共四方。

【下奪之劑】不得已而為之也。表邪未解,內火已熾,可以助疏達之品而為斬關之將者,雙解散是也。表邪已解,火熾猶甚,可以佐清化之品而有奪門之能者,四虎飲是也。重劑可施於正強邪實之人。正強邪實而表邪未解者,必無汗,痧隱,喉爛,神煩,便閉,脈實,施之雙解,不亦宜乎?

表邪既解者,必得汗,痧密,喉爛,神燥,脈實,便閉,進以四虎飲,不亦宜乎?此重劑之所為,不得已而設也。

雙解散,治痧點隱約,喉爛氣穢,神煩便閉,目赤脈實,病勢初起,正強邪實者宜之。大黃、芒硝、葛根、牛蒡、荊芥、連翹、薄荷、蟬衣、枳殼、人中黃、桔梗。

四虎飲,治痧雖透而爛喉極甚,脈象弦數,目赤便閉,神煩舌絳,痰火甚者宜之。大黃、黃連、犀角、石羔、知母、元參、生地、青黛、馬勃,共二方。

【救液】是佐使之一法,火盛液虧者必需之。疫痧不離乎火,火甚者液必虧,病必危。救液之品,化其毒於恬淡之中,養其陰於未涸之候。佐疏達之品,不嫌其凝寒;佐清化之方,無憂其液涸。救液之劑,曷可緩哉!

五鮮飲,治舌絳而干,脈弦數大,痧隱而喉腐不甚者,可與葛根湯並服。痧隱而喉爛者,可與犀豉齊進。鮮沙參、鮮生地、鮮茅根、鮮蘆根、甘蔗汁。

育陰煎,治痧透肌燥,舌絳液干,喉爛便閉,脈弦無神者宜之。元武板、鱉甲、生地、丹皮、大貝、金汁、麥冬、知母、沙參、花粉、元參、犀角,共二方。

吹喉十寶丹,專治爛喉症,無論已潰未潰,腫色豔生。並治痘毒以及痧疹後牙疳、楊梅後毒,結咽喉,功能消腫止痛,化毒生肌,仙方也。其效如神,萬勿增減。牛黃(三分)、大貝(三分)、人中白(煅五分)、琥珀(五分)、青魚膽(五分大者)、珍珠(六分)、梅片(五釐)、人指甲(四分)、馬勃(三分)、硼砂(四分),共研極細末,專治此症。其他喉科谷症,自有喉科吹藥,未可概用之。

白話文:

爛喉痧症辨

本書列出多種治療爛喉痧的方劑,依治療方法分為清化法、下奪之劑及救液三類。

清化法:疫痧發病迅速且猛烈,清熱解毒的藥方不可遲緩或輕忽。若表邪未解,內火已盛,必須在疫火未蔓延之前,先化解毒素,因此散邪的藥方必須兼具清熱功效。如果毒邪已盛,則如同大火已成,治療效果將大打折扣。倘若表邪已解,但內火正盛,痧疹已透,脈象弦急,喉嚨潰爛,舌頭紅絳,口渴煩躁,此時清熱解毒藥力道過重如同杯水車薪,效果有限。

犀角地黃湯:適用於痧疹已透,內火灼傷津液,脈象弦數有力,喉嚨潰爛,舌頭紅絳的患者。即使痧疹未透,但內火灼傷津液,舌頭紅絳,喉嚨潰爛,也可酌量使用。此方為化解毒素,補充津液的良方。藥物包括犀角、地黃、丹皮、赤芍。

犀角二鮮湯:適用於痧疹雖已透,但喉嚨潰爛嚴重,脈象弦大,口渴煩躁,舌頭紅絳,嘴唇乾燥,內火熾盛,津液枯竭的患者。藥物包括犀角、連翹、大貝、元參、山梔、羚羊角、鮮生地、鮮沙參、人中黃、人中白、銀花、生石膏、川黃連、馬勃、陳金汁。

奪命飲:適用於痰液極盛,津液枯竭,舌頭紅絳,口渴煩躁,喉嚨潰爛,脈象弦大,痧疹密集的患者。藥物包括川黃連、石膏、犀角、生地、丹皮、赤芍、青黛、馬勃、大貝、連翹、元參、金汁、羚羊角、沙參、人中黃。

清肺飲:適用於痧疹已透,喉嚨潰爛情況逐漸減輕,精神清爽,發熱減退,但咳嗽尚未痊癒的患者。藥物包括桑葉、沙參、羚羊角、連翹、桔梗、甘草、橘紅、貝母。

下奪之劑:此法為不得已而為之。表邪未解,內火已盛,可以使用具有疏通達表作用的藥物,如同斬關奪隘的將軍,雙解散即屬此類。表邪已解,內火依然熾盛,可以使用輔助清熱解毒的藥物,如同打開城門的利器,四虎飲即屬此類。重劑適用於正氣旺盛,邪氣實重的患者。正氣旺盛,邪氣實重,且表邪未解的患者,一定沒有汗出,痧疹隱伏,喉嚨潰爛,煩躁不安,大便秘結,脈象實數,此時使用雙解散,非常適宜。

表邪已解的患者,一定會有汗出,痧疹密集,喉嚨潰爛,燥熱不安,脈象實數,大便秘結,此時使用四虎飲,非常適宜。這些重劑,都是不得已才使用的。

雙解散:適用於痧疹隱約,喉嚨潰爛,氣息污濁,煩躁不安,大便秘結,眼睛紅赤,脈象實數,病情初起,正氣旺盛,邪氣實重的患者。藥物包括大黃、芒硝、葛根、牛蒡、荊芥、連翹、薄荷、蟬衣、枳殼、人中黃、桔梗。

四虎飲:適用於痧疹雖已透,但喉嚨潰爛嚴重,脈象弦數,眼睛紅赤,大便秘結,煩躁不安,舌頭紅絳,痰熱較重的患者。藥物包括大黃、黃連、犀角、石膏、知母、元參、生地、青黛、馬勃。

救液:這是輔助治療的一種方法,內火盛,津液虧損的患者必須使用。疫痧必伴隨內火,內火盛則津液必虧,病情必危。救液的藥物,能在平和中化解毒素,在津液未枯竭前滋養陰液。佐以疏通達表藥物,不必擔心其寒涼;佐以清熱解毒藥物,也不必擔心其耗傷津液。救液的藥物,不可遲緩!

五鮮飲:適用於舌頭紅絳乾燥,脈象弦數有力,痧疹隱伏,喉嚨潰爛不嚴重的患者,可以與葛根湯同時服用。痧疹隱伏,喉嚨潰爛的患者,可以與犀角豉湯同時服用。藥物包括鮮沙參、鮮生地、鮮茅根、鮮蘆根、甘蔗汁。

育陰煎:適用於痧疹透發,肌膚乾燥,舌頭紅絳,津液枯竭,喉嚨潰爛,大便秘結,脈象弦細無力的患者。藥物包括元武板、鱉甲、生地、丹皮、大貝、金汁、麥冬、知母、沙參、花粉、元參、犀角。

吹喉十寶丹:專門治療喉嚨潰爛,無論潰爛與否,腫脹明顯,顏色鮮豔。也治療痘毒以及痧疹後牙疳、楊梅瘡毒,阻塞咽喉的症狀,具有消腫止痛,化毒生肌的功效,是仙方。其療效如同神效,萬勿增減藥量。藥物包括牛黃、大貝、人中白(煅)、琥珀、青魚膽、珍珠、梅片、人指甲、馬勃、硼砂。其他喉科疾病,自有專門的吹藥,不可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