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集腋》~ 卷上 (9)
卷上 (9)
1. 爛喉痧症辨
一、爛喉痧症,咽喉不甚腫痛,初起時身現微紅,似有似無之狀,脈伏肢涼,面青唇紫,口閉流涎,目睛直視,指甲青滯,胸腹飽脹,氣促神昏,四肢搐抽等症,此悶痧也。雖百無一生,亦不忍坐視其斃,速用臥龍丹多吹兩鼻,多嚏為吉,隨用薄荷錢許煎湯,磨紫金錠二枚頻灌之,候形色少轉,再進煎劑。如無以上諸般閉象,不宜輕用吹嚏辛燥之藥。
二、喉痧症初起,色紫而豔,來勢甚猛,即用瘍醫大全痧疹論中方,歸尾、紫草、桃仁、蒲黃、地丁等藥,酌出之,頗能見效。
三、悶痧一症,多有臥龍丹難開其閉者,故特以棗塞鼻,隨息出入,開喉起閉一方於最後,以補缺略。試無不效,功異回生,幸勿輕視。
四、一喉痧症,無論已暢未暢之時,若咽喉痛腫不堪,形色紫豔,尚未潰爛,或已破未深,而項外漫腫堅硬,痰氣壅閉,湯水難下者,急用喉針,在喉之兩旁高腫處刺入分許二三下,咯去黑紫毒血,隨時便可下藥,亦不至於大潰。
五、刺喉痧,用針刺兩手大指內側爪甲根分許,即少商穴也,刺入分許,擠盡紫血,最能開泄肺經熱毒。
六、喉痧內外不甚腫痛,可進湯水,不甚腫痛,色淡不豔,潰爛過深,皆不必刺。如脈細神昏,毒已內陷,亦不必刺。
七、喉痧嘔吐肢涼,皆緣陽明疫邪壅閉,以致腠理不開,氣結不舒,不可作寒症治之,以投辛溫,如蒼朮、厚朴、半夏、肉桂、附子、生薑之類。
八、又初見痧形似有似無,驟然驚搐者,亦不宜用若寒鎮驚之藥,如牛黃、蘇合等丸。此但透達痧疹得暢,自能漸愈。如喉已潰爛,芫荽、觀音柳、棉線紗、櫻桃核,一切忌用。即不潰爛,疫痧溫熱,均不相宜。
九、疫痧爛喉症,犀角地黃湯一方,須審定而後用。書中雖未載明,臨症務宜斟酌用。
十、【疏達法】痧邪在表,火不內熾,痧熱稀輕,神清喉不爛者,為先達後清之法。
十一、葛根湯:治身熱神清,痧隱稀疏,舌白脈鬱,而喉不甚爛者宜之。葛根、牛蒡、荊芥、蟬衣、連翹、鬱金、甘草、桔梗。
十二、加減桔根湯:治無汗痧隱,舌白脈郁,喉爛不甚者。葛根、牛蒡、香豉、枳殼、薄荷、馬勃、蟬衣、荊芥、防風、連翹、焦查、赤芍、甘草。
十三、香豉飲:治痧隱脈郁,喉腐舌燥症,雖乍起,津液不足,神雖清爽,邪火內伏者宜之。香豉、牛蒡、荊芥、桔梗、連翹、梔子、馬勃、大貝、人中黃。共三方。
十四、【清散法】疫痧重者,疏散清化宜並進也。表邪未除,疏散固不可少,疫毒內熾,清化更不可遲。表邪末也,火熾本也。症雖乍起,而灼熱無汗,痧隱成片,喉爛神煩,是火熾已也。甚若仍泥於無汗痧隱,而必一味疏達,恐愈疏而汗愈無,痧愈隱矣。愈達而神愈昏,喉愈爛矣。不顧治本之火,而徒治表之邪,捨本求末,焉能奏效?故立清散一門,表本兼賅,邪火併治。如常山蛇擊首應尾,能處洞然。
十五、葛根湯:治灼熱神昏,煩躁喉腐,脈弦痧隱成片,不分顆粒,無汗舌垢者宜之。犀角、葛根、牛蒡、桔梗、連翹、山梔、蟬衣、荊芥、馬勃、查炭、人中黃。
十六、犀豉湯:治爛喉痧隱,脈弦神昏,煩躁熱甚,汗少舌絳口渴,症雖乍起,而疫火燎原,有內陷之勢,神昏甚者兼用萬氏牛黃丸。
白話文:
爛喉痧症辨
一、爛喉痧症,咽喉不太腫痛,初期身上微微發紅,似有似無,脈象微弱,手腳冰冷,面色青紫,嘴巴閉著流口水,眼睛直視,指甲青黑,胸腹脹滿,呼吸困難,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等症狀,這是悶痧。雖然治癒的希望很渺茫,但也不能坐視病人死亡,應立即用臥龍丹吹入鼻中,多打噴嚏為好,同時用薄荷少許煎湯,研磨紫金錠兩枚頻頻灌服,待症狀略有好轉,再服用煎劑。如果沒有上述這些閉塞的症狀,不宜輕易使用吹嚏辛燥的藥物。
二、喉痧症初期,顏色紫紅鮮豔,病情發展迅速,可以使用《瘍醫大全痧疹論》中的處方,選用歸尾、紫草、桃仁、蒲黃、地丁等藥物,根據情況調整劑量,效果不錯。
三、悶痧這種症狀,很多情況下臥龍丹難以解除閉塞,因此特別提出用棗塞鼻,隨著呼吸出入,以開通喉嚨解除閉塞的方法放在最後,以作補充。經試驗,無一不效,功效如同起死回生,切勿輕視。
四、喉痧症,無論是否已經通暢,如果咽喉疼痛腫脹難忍,顏色紫紅鮮豔,尚未潰爛,或者已經潰爛但不深,而頸部腫脹堅硬,痰氣阻塞,湯水難以下嚥,應立即使用喉針,在喉嚨兩側腫脹處刺入一分左右,刺二三下,咯出黑紫色的毒血,隨時可以服藥,也不至於潰爛嚴重。
五、刺喉痧,可用針刺雙手大拇指內側指甲根部一分左右,即少商穴,刺入一分左右,擠出紫色的血液,最能疏通肺經的熱毒。
六、喉痧內外不太腫痛,可以喝水,腫痛不嚴重,顏色淡而不鮮豔,潰爛過深,都不必針刺。如果脈象細弱,神志不清,毒素已經內陷,也不必針刺。
七、喉痧嘔吐肢體冰冷,都是因為陽明疫邪阻塞,導致毛孔閉塞,氣機不通暢,不能當作寒症治療,應該使用辛溫藥物,例如蒼朮、厚朴、半夏、肉桂、附子、生薑之類。
八、又如果初現痧疹,似有似無,突然驚厥抽搐,也不宜使用寒涼鎮驚的藥物,例如牛黃、蘇合丸等。只需要讓痧疹透達通暢,就能逐漸痊癒。如果喉嚨已經潰爛,芫荽、觀音柳、棉線紗、櫻桃核,都禁忌使用。即使沒有潰爛,疫痧溫熱,也都不適合使用。
九、疫痧爛喉症,犀角地黃湯這個處方,需要仔細判斷病情之後再使用。書中雖然沒有詳細說明,臨症時務必斟酌使用。
十、【疏達法】痧邪在表,內火不旺盛,痧疹顏色稀疏輕微,神志清醒,喉嚨沒有潰爛,應該先疏達後清熱。
十一、葛根湯:治療身體發熱,神志清醒,痧疹隱隱約約稀疏,舌苔白,脈象鬱滯,而喉嚨不太潰爛者適用。藥物包括:葛根、牛蒡、荊芥、蟬衣、連翹、鬱金、甘草、桔梗。
十二、加減葛根湯:治療無汗,痧疹隱隱約約,舌苔白,脈象鬱滯,喉嚨略微潰爛者。藥物包括:葛根、牛蒡、香豉、枳殼、薄荷、馬勃、蟬衣、荊芥、防風、連翹、焦查、赤芍、甘草。
十三、香豉飲:治療痧疹隱隱約約,脈象鬱滯,喉嚨腐爛,舌頭乾燥,即使剛起病,津液不足,神志清爽,但邪火內伏者適用。藥物包括:香豉、牛蒡、荊芥、桔梗、連翹、梔子、馬勃、大貝、人中黃。以上三方為同類藥方。
十四、【清散法】疫痧病情嚴重的,疏散和清化應該同時進行。表邪未除,疏散固然不可缺少,疫毒內盛,清化更不可延遲。表邪是末端,內火才是根本。症狀雖然剛起,但灼熱無汗,痧疹隱隱約約成片,喉嚨潰爛,神志煩躁,這是內火旺盛。如果仍然拘泥於無汗痧疹,而只用疏達的方法,恐怕越疏達汗越少,痧疹越隱蔽;越疏達神志越昏沉,喉嚨越潰爛。不重視治療根本的內火,而只治表邪,捨本逐末,怎能見效?所以設立清散一法,表裡兼顧,邪火同時治療,如同常山蛇,擊首應尾,能使病情豁然開朗。
十五、葛根湯:治療灼熱,神志昏迷,煩躁,喉嚨腐爛,脈象弦數,痧疹隱隱約約成片,不分顆粒,無汗,舌苔垢膩者適用。藥物包括:犀角、葛根、牛蒡、桔梗、連翹、山梔、蟬衣、荊芥、馬勃、查炭、人中黃。
十六、犀豉湯:治療爛喉,痧疹隱隱約約,脈象弦數,神志昏迷,煩躁,發熱嚴重,汗少,舌頭絳紅,口渴,症狀雖然剛起,但疫火蔓延,有內陷的趨勢,神志昏迷嚴重者,同時服用萬氏牛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