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集腋》~ 卷下 (1)
卷下 (1)
1. 卷下
2. 咽痛
納而不出陳實功曰咽喉雖屬於肺,然所致各有不同,有虛火實火之分,紫喉漫喉之說。咽為心肺肝腎呼吸之門,飲食聲音出納之道,此關係一身,害人迅速。虛火色淡微腫,脈亦細微,小便清白,大便自利。此乃思慮過多,中氣不足,脾氣不能中獲,虛火易於上炎。咽嗌乾燥,飲食妨礙,咳吐痰涎,呼吸不利,斑生苔蘚,累若蝦蟆皮,有如茅草,常刺喉中,又如硬物,嗌於嚥下,嘔吐酸水,噦出甜涎,甚則苔上白色,唇生礬色,聲音雌啞,氣喘多痰。以上現症皆出於虛火元氣不足中來,治此不可誤用寒涼。上午痛者屬氣虛,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牛蒡、元參。午後痛者屬陰虛,四物湯加知母、桔梗、元參、黃柏。如服不效,必加姜附以為引導,即佐治之法也。
實火者,醇酒辛烈熱積於中久則火動痰生,髮為咽腫,甚則風痰上壅咽喉閉塞,少頃湯水不入,聲音不出,此為喉痹、緊喉風是也。用藥不及,先用針刺喉間,發泄毒血,隨用雞羽蘸桐油,探吐稠痰,務使痰毒出盡,咽門得松,湯藥可入,語聲得出,乃止。內服清咽利膈湯,疏利餘毒。牙關緊閉難入,必當先刺少商穴,出血其閉自開。如針刺無血,刺出黃水,探吐無痰,聲如拽鋸,鼻掀痰喘,湯水不下,語聲不出,真死候也不治。
岐天師曰:如虛火沸騰於咽喉、口齒之間,用寒涼之藥入口,稍快少頃又甚,又用寒涼,腹瀉肚痛而上熱益熾,欲用熱藥涼飲而病人不信,不肯輕治,乃用外治之法引之而愈。方用附子一個為末,醋調成膏,貼在湧泉穴上,少頃火氣衰,又少頃而熱止退,變成冰涼世界。然後以六味地黃大劑與之,則火不再沸騰。蓋此火乃雷火,見水則愈酷烈。子不見雷霆之震,濃陰大雨之時,愈加震動,驚天轟地,更作勢勢。一見太陽當空,則雨歇聲消,寂然不聞。又見冬令之天地耶?嚴寒霜雪冰凍,郊原雨雪霏霏,陰雨慘厲,此天氣下行而地氣反上升。蓋下勢則上自寒也。又見夏日之天地乎?酷曰炎蒸蘊隆,火熱爍木焚林,燔湯沸水,天氣上升,地氣下降,此上熱而下寒也。人身虛火亦猶是也。今既火騰於上,則下自冰冷。今以附子大熱之藥湧泉引之者,蓋湧泉雖是水穴,水之中實有火氣存焉。火性炎上,而穴中正寒,忽然得火,則水自沸溫。水溫則火自降,同氣相交,必歸於窟宅之中矣。火既歸於窟宅,又何至沸騰於天上哉?此咽喉口齒之火忽然消除,有不知其然而然之妙。此引治之巧,又當知之者。此即外施引火歸原之法也。
馮魯瞻曰:咽喉者一身之捴要,水穀出入之道路也。若胸膈之間蘊結熱毒,致生風痰壅滯不散發,為咽喉之疾。或內生瘡狀如肉腐,窒塞不通,吐咽不下,如單肉蛾、雙肉蛾及痄腮腫脹,甚者內外皆腫,上攻頭面
白話文:
咽喉痛,雖然屬於肺,但病因各不相同,有虛火和實火之分,還有紫喉和漫喉的說法。咽喉是心、肺、肝、腎呼吸的通道,也是飲食和聲音的進出之路,它關係到全身,對人體的傷害很快。
虛火引起的咽痛,顏色較淡,稍微腫脹,脈搏細弱,小便清澈,大便正常。這種情況多因思慮過多,中氣不足,脾胃功能失調,導致虛火容易往上燃燒。咽喉會感覺乾燥,進食困難,咳嗽吐痰,呼吸不順暢,舌頭上會出現像青苔一樣的斑點,嚴重時像蝦蟆皮或茅草一樣,常常覺得有東西刺在喉嚨裡,或像硬物卡住,吞嚥時會感到不適,甚至會嘔吐酸水,打嗝時會吐出甜味的涎水。更嚴重時,舌苔會呈現白色,嘴唇發青,聲音嘶啞,氣喘多痰。以上這些症狀都源於虛火和元氣不足,治療時不能誤用寒涼藥。
如果是早上咽痛,屬於氣虛,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麥冬、五味子、牛蒡子、玄參等藥材。如果是下午咽痛,屬於陰虛,可以用四物湯,並加入知母、桔梗、玄參、黃柏等藥材。如果服用後沒有效果,一定要加入乾薑和附子來引導藥力,這是一種輔助治療的方法。
實火引起的咽痛,是因為飲酒過多,或吃了辛辣刺激的食物,導致熱積聚在體內,久而久之,熱會轉變成火,產生痰,進而引起咽喉腫痛,嚴重時會出現風痰向上阻塞咽喉,導致呼吸困難,無法進食,聲音也發不出來,這就是所謂的喉痹、緊喉風。如果用藥不及時,可以先用針刺喉嚨,釋放毒血,然後用雞毛蘸桐油,探吐濃痰,務必把痰毒排出乾淨,使咽喉暢通,能夠進食,也能夠發出聲音。之後再內服清咽利膈湯,來疏散剩餘的毒素。如果牙關緊閉,難以進食,必須先針刺少商穴,出血後牙關就會自然打開。如果針刺不出血,只流出黃水,探吐也沒有痰,發出的聲音像拉鋸一樣,鼻子煽動,氣喘吁吁,無法進食,也發不出聲音,這就表示病入膏肓,無法醫治了。
岐天師說:如果虛火在咽喉、口腔之間沸騰,用寒涼的藥物入口,短時間內可能會感覺好一點,但很快又會加重,如果再用寒涼藥,就會導致腹瀉腹痛,而上熱反而更嚴重。這時想用熱藥或喝涼飲,病人可能不相信,也不願意輕易治療,這時可以用外治的方法來引導,使病情好轉。方法是用附子研成粉末,用醋調成膏狀,敷在湧泉穴上,過一會兒火氣就會衰退,再過一會兒熱就會消退,身體會感到冰涼。然後用大劑量的六味地黃丸來調理,火氣就不會再沸騰了。因為這種火就像雷火,遇到水會更加猛烈。你看雷霆震動時,陰雨天氣越大,雷霆就越響亮,驚天動地;一旦太陽出來,雨停了,雷聲也就消失了。再看看冬天,嚴寒霜雪冰凍,陰雨連綿,這是因為天氣向下運行而地氣反而上升,下方寒冷,上方自然也寒冷。再看看夏天,天氣炎熱,火燒林木,水也滾燙,這是因為天氣上升而地氣下降,上方熱而下方寒冷。人體內的虛火也是這樣。現在火氣向上湧,下方自然就冰冷。現在用附子這種大熱的藥物來引導湧泉穴,湧泉穴雖然是水穴,但水中有火氣存在。火性向上,而穴位卻寒冷,突然遇到火,水自然會溫熱,水溫了,火自然就會下降,同氣相求,火就會回到它原來的地方。火既然回到它原來的地方,又怎麼會跑到上面沸騰呢?這樣,咽喉和口腔的火就會突然消失,這其中的奧妙難以言說。這就是引導治療的精巧之處,需要我們了解。這是一種外治引火歸原的方法。
馮魯瞻說:咽喉是全身的要害,是水穀出入的通道。如果胸膈之間積聚熱毒,導致風痰壅塞不散,就會引起咽喉疾病。或者體內長瘡,像腐爛的肉一樣,阻塞不通,吞嚥困難,例如單肉蛾、雙肉蛾以及痄腮腫脹等,嚴重時內外都會腫脹,向上侵犯頭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