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餘舉隅錄

診餘舉隅錄

作者:陳廷儒

朝代:清朝

基本介紹:

醫案著作。二卷。清·陳廷儒撰於1897年。作者強調按證論治。每一驗案皆註重辨證、審脈和病人的體質因素。夾敘夾議,不厭其詳。醫理與治案結合較好。本書收入《珍本醫書集成》中。

內容:

《診餘舉隅錄》是清代醫家陳廷儒所著的醫案著作。該書共分為兩卷,收錄了陳廷儒在臨床實踐中所積累的大量驗案,內容涉及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涉及範圍廣泛,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診餘舉隅錄》在臨床診療方面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陳廷儒在書中強調了按證論治的重要性,並在每一驗案中都詳細論述了辨證、審脈和病人的體質因素,為臨床醫生提供了很好的參考。此外,陳廷儒在書中還夾敘夾議,不厭其詳地闡述了自己的臨床經驗和體會,對後世醫生的臨床診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診餘舉隅錄》在醫理與治案結合方面也做了較好的探索。陳廷儒在書中將醫理與治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通過大量的驗案論證了自己的觀點,為後世醫生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診餘舉隅錄》是一部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醫案著作,對後世醫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以下是《診餘舉隅錄》中的一些驗案:

  1. 治一婦人,年四十,素有頭痛,每至月事前後,頭痛尤甚,痛不可忍,服藥不效。余診其脈,沉細而弦,舌淡紅,苔薄白,診其證屬肝陽上亢,治宜平肝潛陽。處方:生龍骨、生牡蠣各一兩,天麻、白芍各三錢,鉤藤、石決明各二錢,黃芩、黃連各一錢,甘草一錢半。水煎服,日一劑。服藥三劑,頭痛大減,服藥十劑,頭痛痊癒。

  2. 治一男子,年三十,患胃痛,每食即痛,痛不可忍,服藥不效。余診其脈,沉弦而滑,舌紅苔黃,診其證屬胃火熾盛,治宜清胃瀉火。處方:黃連、黃芩各三錢,石膏一兩,知母、生地各二錢,甘草一錢半。水煎服,日一劑。服藥三劑,胃痛大減,服藥十劑,胃痛痊癒。

  3. 治一小兒,年五歲,患疳積,面黃肌瘦,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黃赤。余診其脈,沉細而弱,舌淡白,苔薄白,診其證屬脾胃虛弱,治宜健脾益氣。處方:白朮、茯苓各三錢,山藥、扁豆各二錢,甘草一錢半。水煎服,日一劑。服藥三劑,諸症大減,服藥十劑,疳積痊癒。

以上是《診餘舉隅錄》中的一些驗案,這些驗案都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後世醫生的臨床診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診餘舉隅錄》是一部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醫案著作,對後世醫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部醫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