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臨證指南醫案》~ 卷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

1.

某(二七),風傷衛。寒熱頭痛脘悶。(風傷衛)

蘇梗(一錢),淡豆豉(一錢),杏仁(三錢),桔梗(一錢),厚朴(一錢半),連翹(一錢半),通草(一錢),滑石(三錢)

某(二一),風邪外襲肺衛。畏風發熱。咳嗽脘悶。當用兩和表裡。

淡豆豉(一錢半),蘇梗(一錢),杏仁(三錢),桔梗(一錢半),連翹(一錢半),通草(一錢)

江(五六),勞倦過月。氣弱加外感。頭痛惡風。營衛二氣皆怯。嗽則閃爍筋掣而痛。大凡先治表後治里。世間未有先投黃連清裡。後用桂枝和表。此非醫藥。(風傷營衛誤治),當歸建中湯

沈,虛人得感。微寒熱。(體虛感風),參歸桂枝加廣皮。

經云。風為百病之長。蓋六氣之中。惟風能全兼五氣。如兼寒則風寒。兼暑則曰暑風。兼濕曰風濕。兼燥曰風燥。兼火曰風火。蓋因風能鼓盪此五氣而傷人。故曰百病之長也。其餘五氣。則不能互相全兼。如寒不能兼暑與火。暑亦不兼寒。濕不兼燥。燥不兼濕。火不兼寒。由此觀之。

病之因乎風而起者自多也。然風能兼寒。寒不兼風。何以辨之。如隆冬嚴寒之時。即密室重幃之中。人若裸體而臥。必犯傷寒之病。此本無風氣侵入。乃但傷於寒。而不兼風者也。風能兼寒者。因風中本有寒氣。蓋巽為風。風之性本寒。即巽卦之初爻屬陰是也。因風能流動鼓盪。

其用屬陽。是合乎巽之二爻三爻。皆陽爻也。如炎歊溽暑之時。若使數人扇一人。其人必致汗孔閉。頭痛惡寒骨節疼等。傷寒之病作矣。斯時天地間。固毫無一些寒氣。實因所扇之風。風中卻有寒氣。故令人受之。寒疾頓作。此乃因傷風而兼傷寒者也。故有但傷寒而不傷風之症。

亦有因傷風而致兼傷寒之症。又有但傷風而不傷寒之症。有因傷風而或兼風溫風濕風燥風火等症。更有暑濕燥火四氣各自致傷。而絕不兼風之症。故柯韻伯所注傷寒云。傷風之重者。即屬傷寒。亦有無汗脈緊。骨節疼諸症。此柯氏之書。所以能獨開仲景生面也。至仲景所著傷寒書。

本以寒為主。因風能兼寒。故以風陪說。互相發明耳。學者看書。不可不知此理。若夫臟腑一切內外諸風。各有現症。具載內經。尤當詳考。(華岫云)

2.

某(二二),客邪外侵。頭脹。當用辛散。(寒邪客肺)

蘇梗,杏仁桔梗,桑皮,橘紅連翹

某,寒熱。頭痛脘悶。

淡豆豉,嫩蘇梗,杏仁,桔梗,厚朴枳殼

某(五二),復受寒邪。背寒。頭痛。鼻塞。(風寒傷衛),桂枝加杏仁。

某(十九),時邪外襲。衛痹發熱。頭痛。先散表邪。(寒邪兼濕)

淡豆豉,蘇梗,杏仁,厚朴,木防己苓皮

楊(四二),太陽脈行。由背抵腰。外來風寒。先傷陽經。雲霧自下及上。經氣逆而病發。致嘔痰涎頭痛。小溲數行病解。膀胱氣通。斯逆者轉順矣。當通太陽之裡。用五苓散。倘外感病發再議。(寒客太陽膀胱經氣逆)

某(二八),勞傷陽氣。形寒身熱。頭疼脘悶。身痛。(勞倦陽虛感寒)

杏仁(三錢),川桂枝(八分),生薑(一錢),厚朴(一錢),廣皮(一錢),茯苓皮(三錢)

傷寒症。仲景立法於前。諸賢註釋於後。先生雖天資穎敏。若擬其治法。恐亦不能出仲景範圍。其所以異於庸醫者。在乎能辨症耳。不以冬溫春溫風溫溫熱濕溫伏暑內傷勞倦瘟疫等症。誤認為傷寒。其治溫熱暑濕諸症。專辨邪之在衛在營。或傷氣分。或傷血分。更專究三焦。

故能述前人溫邪忌汗。濕家忌汗。當用手經之方。不必用足經之藥等明訓。垂示後人。此乃先生獨擅見長之處也。若夫傷寒之書。自成無己註解以後。凡註疏者不啻數百家。其尤著者。如嘉言三書。景岳書。傷寒三注四注等篇。近有柯韻伯來蘇集。傷寒論翼方翼。王晉三古方選注中所解一百十三方。

諸家析疑辨義處。雖稍有異同。然皆或登仲景之堂。或造仲景之室者。業醫者。當日置案頭。潛心參究。庶乎臨症可無誤矣。(華岫云)

傷寒一症。內經云。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又曰。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又曰。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其症有六經相傳。並病合病。兩感直中。難經又言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其所苦各不同。再加以六淫之邪。

有隨時互相兼感而發之病。且其一切現症。則又皆有頭痛發熱。或有汗無汗。或惡風惡寒。不食倦臥煩渴等。則又大略相同。故其症愈多。其理愈晦。毋怪乎醫者臨症時。不能灼然分辨。即其所讀之書。前人亦並無至當不易之論。將靈素難經之言。及一切外感之症。逐一分晰辨明。

使人有所遵循。故千百年來。欲求一鑑垣之士。察六淫之邪。毫不紊亂者。竟未見其人。幸賴有仲景之書。以六經分症。治以汗吐下和寒溫諸法。故古人云仲景之法。不但治傷寒。苟能悉明其理。即治一切六氣之病與諸雜症。皆可融會貫通。無所不宜。此誠屬高論。固深知仲景者也。

然余謂六淫之邪。頭緒甚繁。其理甚奧。即彙集河間東垣丹溪。及前賢輩諸法而治之。猶慮未能兼括盡善。若沾沾焉。必欲但拘仲景之法而施治。此乃見聞不廣。膠柱鼓瑟。不知變通者矣。今觀葉氏之書。傷寒之法。固屬無多。然其辨明冬溫春溫風溫溫熱濕溫之治。實超越前人。

以此羽翼仲景。差可嘉惠後學。觀者幸毋忽諸。(華玉堂)

徐評,此即俗名著寒之症。偶爾受寒之小疾。不入經絡之病也。何必牽引傷寒大症。發諸議論。及細閱此編。竟無治傷寒一門。即此數方為傷寒之法。不禁失笑。夫醫者之學問。全在明傷寒之理。則萬病皆通。故仲景之書只有二種。傷寒論治傷寒之法也。金匱治雜症之法也。

而金匱之方。則又半從傷寒論中來。則傷寒乃病中之第一症。而學醫者之第一功夫也。今此編獨闕此一門。則平日所習何書。所治何病耶。此老數十年醫道大行。豈無數千百大症經手。乃竟只錄此數方以了局。此非此老之過。乃編書之人胸中茫無定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