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中

陳氏小兒痘疹方論

陳氏小兒痘疹方論

作者

陳文中(1156年-1228年),字仲文,號東山,南宋臨安(今浙江杭州)人。

朝代

南宋

基本介紹

《陳氏小兒痘疹方論》是一部關於小兒痘疹的專著,由南宋醫家陳文中所著。該書共分三卷,第一卷論述痘疹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第二卷記載了各種痘疹的治療方劑;第三卷收錄了痘疹的預防方法。

《陳氏小兒痘疹方論》是一部臨床實用性很強的醫學著作,對後世小兒痘疹的診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內容

《陳氏小兒痘疹方論》第一卷論述痘疹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

陳文中認為,痘疹的病因主要有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內因包括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等;外因包括風、寒、暑、濕、燥、火等六淫邪氣。

痘疹的病機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邪毒內侵,二是營衛失和,三是臟腑功能失調。

痘疹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出疹、脫屑等。

陳文中根據痘疹的臨床表現,將痘疹分為三個類型:一是風熱痘疹,二是濕熱痘疹,三是陰寒痘疹。

風熱痘疹的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口渴、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皮疹鮮紅、灼熱、瘙癢,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濕熱痘疹的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身重、胸悶、腹脹、便溏、皮疹暗紅、色澤不均、有水泡,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陰寒痘疹的臨床表現為發熱不高、畏寒、身痛、四肢冰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皮疹淡白、色澤不均,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陳文中根據痘疹的類型,提出了相應的治療方法。

風熱痘疹的治療以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為主。常用方劑有銀翹散、桑菊飲、牛黃清心丸等。

濕熱痘疹的治療以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為主。常用方劑有三黃散、五味消毒飲、龍膽瀉肝湯等。

陰寒痘疹的治療以溫陽散寒、解毒透疹為主。常用方劑有麻黃附子細辛湯、桂枝附子湯、四逆散等。

影響

《陳氏小兒痘疹方論》是一部臨床實用性很強的醫學著作,對後世小兒痘疹的診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明代醫家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對《陳氏小兒痘疹方論》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陳仲文《痘疹方論》一書,論痘疹之源流、病機、證候、治法,悉皆精當,為後世醫家所重。」

清代醫家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也對《陳氏小兒痘疹方論》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陳仲文《痘疹方論》一書,論痘疹之治法,最為精當。」

《陳氏小兒痘疹方論》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學習。

參考資料

  • 《陳氏小兒痘疹方論》
  • 《景岳全書》
  • 《溫病條辨》

論痘疹受病之由

論痘疹治法 (1)

類集痘疹已效名方 (1)

附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