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中

《陳氏小兒痘疹方論》~ 附方 (1)

回本書目錄

附方 (1)

1. 附方

三豆飲,治天行痘瘡,始覺即服之,多者必少,少者不出等症。

小赤豆,黑豆,綠豆,甘草節(五錢)

上水煮熟,任兒食之,七日自不發。

紫草木通湯,治痘疹出不快。

紫草,人參,木通,茯苓,糯米(各等分),甘草(減半)

白話文:

「三豆飲」用來治療天花,剛開始發病就服用,能減少發病的程度,甚至可以避免發病。將小赤豆、黑豆、綠豆和甘草節(各五錢)用水煮熟,隨意食用,七天後就不會發病。

「紫草木通湯」用來治療痘疹發疹緩慢。將紫草、人參、木通、茯苓、糯米(各等分)和甘草(減半)一起熬湯服用。

上每二錢,水煎服。

升均湯,治痘瘡已出不勻,或吐瀉發熱作渴。

升麻,乾葛,芍藥(炒),人參,白朮(炒),茯苓,甘草,紫草(如無,紅花代之)

上每服三五錢,姜水煎。

參耆內托散,治痘瘡裡虛發癢,或不潰膿,或為倒靨等症。

人參,黃耆(炒),當歸,川芎,厚朴(薑製),防風,桔梗(炒),白芷,官桂,紫草,木香,甘草

白話文:

每服藥材兩錢,水煎服。升均湯用於治療痘瘡已出不勻,或伴隨嘔吐腹瀉、發熱口渴。

升均湯的藥材包括升麻、乾葛、炒芍藥、人參、炒白朮、茯苓、甘草、紫草(若無紫草,則用紅花代替)。

每服藥材三到五錢,以生薑水煎服。參耆內托散用於治療痘瘡內虛發癢,或不潰膿,或出現倒靨等症狀。

參耆內托散的藥材包括人參、炒黃耆、當歸、川芎、薑製厚朴、防風、炒桔梗、白芷、官桂、紫草、木香、甘草。

上八味,糯米一撮,水煎。服仍量兒加減。

紫草快癍湯,治痘疹,血氣不足,不能發出,色不紅活等症。(即紫草湯)

紫草,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木通,芍藥,甘草,糯米

上每服二錢,水煎。

人參胃愛散,治痘瘡已發未發,吐瀉不止,不思飲食等症。

人參,藿香,紫蘇,木瓜,丁香,茯苓,甘草,糯米

上每服三錢,薑棗水煎。

紫草木香湯,治痘瘡,裡虛癢塌,黑陷悶亂。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材,加入一撮糯米,用水煎煮。服用時可根據孩子的狀況加減藥量。

紫草快癍湯,用來治療痘疹,由於血氣不足,導致疹子無法發出,顏色不紅潤等症狀。(也就是紫草湯)

紫草、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木通、芍藥、甘草、糯米

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煮。

人參胃愛散,用來治療痘瘡,無論是已經發出或尚未發出,都伴隨吐瀉不止,食慾不振等症狀。

人參、藿香、紫蘇、木瓜、丁香、茯苓、甘草、糯米

每次服用三錢,用薑棗水煎煮。

紫草木香湯,用來治療痘瘡,內虛導致疹子發癢、塌陷,顏色黑沉、神志不清等症狀。

紫草,木香,茯苓,白朮,人參,甘草(炒),糯米

上每服三錢,水煎。

大如聖飲子,治瘡疹,癍痘毒攻,咽嗌腫痛,熱渴,或成腫毒不消等症。

桔梗,甘草,鼠黏子(炒,各一兩),麥門冬(五錢)

上每服二錢,水煎。

四聖散,治痘疹出不快,及倒靨。

紫草茸,木通,甘草(炙),枳殼(麩炒),黃耆(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獨聖散,治痘瘡倒靨陷伏,用穿山甲,取前足嘴上者,燒存性,為末,以木香湯入少酒服之。

白話文:

紫草、木香、茯苓、白朮、人參、甘草(炒)、糯米 每次服用三錢,以水煎煮。

大如聖飲子,用於治療瘡疹、斑痘毒素入侵、咽喉腫痛、熱渴,或因腫毒未消等症狀。

桔梗、甘草、鼠黏子(炒,各一兩),麥門冬(五錢) 每次服用二錢,以水煎煮。

四聖散,用於治療痘疹出現緩慢,以及倒靨的情況。

紫草茸、木通、甘草(炙)、枳殼(麩炒)、黃耆(各等分) 每次服用二錢,以水煎煮。

獨聖散,用於治療痘瘡倒靨陷入,使用穿山甲,選擇前腳嘴上的部分,燒後保持其活性,研磨成粉末,以木香湯加入少量酒一起服用。

快透散,治痘瘡出不快等症。

紫草,蟬蛻,木通,芍藥,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愚按:海藏先生云:身後出不快,足太陽經也,用荊芥甘草防風湯。身前出不快,手陽明經也,用升麻葛根湯。四肢出不快,足陽明經也,用防風芍藥甘草湯。此皆解毒升發之劑也,不可不知。

鼠黏子湯,治癍疹,稠密身熱等症。

鼠黏子(炒),當歸,甘草(炙,各一錢),柴胡,連翹,黃芩,黃耆(各一錢半),地骨皮(二錢)

白話文:

「快透散」可以治療痘瘡發疹緩慢等症狀。

配方:紫草、蟬蛻、木通、芍藥、甘草(炙,各等分)

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服。

愚按:海藏先生說:痘瘡從身體後方發疹緩慢,屬於足太陽經,可以用荊芥甘草防風湯治療。痘瘡從身體前方發疹緩慢,屬於手陽明經,可以用升麻葛根湯治療。痘瘡從四肢發疹緩慢,屬於足陽明經,可以用防風芍藥甘草湯治療。這些藥方都是解毒升發的藥劑,不可不知。

「鼠黏子湯」可以治療斑疹、身體發熱等症狀。

配方:鼠黏子(炒)、當歸、甘草(炙,各一錢)、柴胡、連翹、黃芩、黃耆(各一錢半)、地骨皮(二錢)

上每服二錢,水煎。

紫草散,治痘疹黑陷,氣血虛弱,瘡疹不起。

紫草,甘草,黃耆(炙),糯米(各一錢半)

上水煎服。

益元散,治痘疹初起,煩躁作渴等症。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

上各另為末,每服五六分,白湯調下。

活血散,治痘疹血虛,熱已出未盡,煩躁不寧,肚腹疼。

白芍藥(一兩,酒炒)

上為末,每服一匙,糯米湯調下,荔枝湯亦可。對四君子湯,加歸耆名參歸活血散。

白話文:

上每服二錢,水煎。紫草散,治痘疹黑陷,氣血虛弱,瘡疹不起。紫草、甘草、黃耆(炙)、糯米(各一錢半),水煎服。益元散,治痘疹初起,煩躁作渴等症。滑石(六兩)、甘草(一兩),各另為末,每服五六分,白湯調下。活血散,治痘疹血虛,熱已出未盡,煩躁不寧,肚腹疼。白芍藥(一兩,酒炒),為末,每服一匙,糯米湯調下,荔枝湯亦可。對四君子湯,加歸耆名參歸活血散。

參耆四聖散,治痘瘡有熱,出至六七日,不能長不生膿,或作癢。

人參,黃耆(炒),白朮(炒),茯苓,當歸,芍藥(炒),川芎(各五分),紫草(如無,紅花代之),木通,防風(各三分),糯米(二百粒)

上水一盞,煎半盞,徐徐服。

人參透肌散,治痘瘡虛而有熱,雖能出快,長不齊整,隱於肌膚間者。

人參,紫草(如無,紅花代之),白朮,茯苓,當歸,芍藥,木通,蟬退,甘草,糯米(各等分)

上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半,徐徐服

大連翹飲,治積熱,大小便不利,及痘後餘毒不解,肢體患瘡,或丹瘤遊走不止。

白話文:

參耆四聖散用於痘瘡發熱,發疹六七天後,痘疹不生膿,或有瘙癢的狀況。人參透肌散則用於痘瘡虛熱,雖然發疹迅速,但痘疹生長不整齊,隱藏於皮膚之間。大連翹飲用於積熱、大小便不利,以及痘瘡後餘毒未解、肢體患瘡或丹瘤遊走不止的狀況。

連翹,瞿麥,荊芥,木通,赤芍藥,當歸,防風,柴胡,滑石,蟬退,甘草(各一錢),山梔(炒),黃芩(炒,各五分)

上每服三錢,水煎。一歲每服一二匙,三五歲者每服數匙。

愚按:前方苦寒辛散,發散肌表,疏通內臟之劑。若表裡實熱,煩躁飲冷,大便不通,小便秘結者,最宜用之。慎不可過劑,恐後傷胃氣,而變他症也。若妄發之,則成斑爛;妄下之,則成虛脫。

胡荽酒,治穢氣,使痘疹出快。

白話文:

連翹、瞿麥、荊芥、木通、赤芍、當歸、防風、柴胡、滑石、蟬蛻、甘草(各一錢)、山梔(炒)、黃芩(炒,各五分),每服三錢,水煎。一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一兩匙,三到五歲的孩子每次服用幾匙。

這方子苦寒辛散,可以發散肌表,疏通內臟。如果表裡實熱,煩躁愛喝冷飲,大便不通,小便困難,最適合使用。但要慎用,不可過量,以免傷胃氣,引發其他病症。如果過度發散,可能會導致斑疹潰爛;如果過度瀉下,可能會導致虛脫。

胡荽酒可以治療穢氣,幫助痘疹快速出現。

上用胡荽一把,以好酒二盞,煎一兩沸,令乳母每含一兩,口噴兒遍身,勻噴頭面。房中須燒胡荽,香能闢除穢氣,使痘疹出快。煎過胡荽,懸掛房門上,最妙。

愚按:前方最宜用之。若痘疹已出,而飲食少思,宜用棗灸之。兒聞棗香,猶能開胃氣,進飲食,解毒氣。若因飲食停滯,未及消導,遂用此法,恐反助其邪,以生濕熱,則成痘毒也。

甘露飲子,治積熱,及痘後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齒斷宣腫。

生地黃(炒),麥門冬(去心,焙),熟地,天門冬(去心),黃芩(炒),石斛,枳殼(麩炒),枇杷葉(去毛),茵陳,甘草(炙,各等分)

白話文:

取一把芫荽,用兩杯好酒煎煮沸騰,讓乳母含一口,然後噴灑在孩子全身,頭面也要均勻噴灑。房間裡要燒芫荽,它的香味可以驅除污穢之氣,讓痘疹更快地發出。煎煮過的芫荽,懸掛在房門上,效果最佳。

如果痘疹已經發出,孩子食慾不振,就應該用大棗灸治。孩子聞到棗香,有助於開胃,增加食慾,解毒。如果孩子是因為飲食積滯,尚未消化,就用這個方法,反而會助長邪氣,產生濕熱,加重痘毒。

甘露飲子,可以用來治療積熱,以及痘疹後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齒鬆動腫脹。

生地黃(炒)、麥門冬(去心,焙)、熟地、天門冬(去心)、黃芩(炒)、石斛、枳殼(麩炒)、枇杷葉(去毛)、茵陳、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三錢,水煎。每服三五匙,不可多服。

愚按:前方涼血解毒,除濕清熱,寒中之劑,治者審之。

托裡散,治痘毒,元氣虛弱,或行克伐,不能潰散。用之未成自消,已成自潰。

人參,黃耆(炒,各二錢),當歸(酒洗),白朮,陳皮,熟地黃,茯苓,芍藥(炒,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五分)

上三五錢,水煎服。

托裡消毒散,治痘毒,氣血虛弱,不能起發,腐潰收斂,或發寒熱,肌肉不生。

白話文:

每次取藥三錢,用水煎煮。每次服用三到五匙,不可過量。

我認為,這個方劑性寒,功效是涼血解毒、除濕清熱,使用時需謹慎。

托裡散,用於治療痘毒,患者元氣虛弱,或者正氣不足,導致痘疹無法潰散。使用此方,未成熟的痘疹可自行消退,已成熟的痘疹可自行潰破。

方劑包括人參、黃耆(炒製,各兩錢)、當歸(用酒洗淨)、白朮、陳皮、熟地黃、茯苓、芍藥(炒製,各一錢五分)、甘草(炙製,五分)。

每次取藥三到五錢,用水煎煮服用。

托裡消毒散,用於治療痘毒,患者氣血虛弱,導致痘疹無法發育,腐爛潰破,或發寒發熱,肌肉無法再生。

人參,黃耆(炒),當歸(酒洗),川芎,芍藥(炒),白朮(炒),陳皮,茯苓(各一錢),金銀花,連翹,白芷(各七分),甘草(五分)

上每服三五錢,水煎服。

八正散,治下焦積熱,大小便不通,或小便淋漓,脈症俱實者。

大黃(酒炒),車前子(炒),瞿麥,萹蓄,山梔(炒),木通(各一錢),滑石(煅二錢),甘草(一錢)

上每二錢,水煎服。

涼膈散,治上焦實熱,煩渴,面目赤熱,頭昏咽燥,咽痛口瘡,便溺赤澀,狂言譫妄,睡臥不安。

白話文:

人參、黃耆(炒)、當歸(酒洗)、川芎、芍藥(炒)、白朮(炒)、陳皮、茯苓(各一錢)、金銀花、連翹、白芷(各七分)、甘草(五分),每次服用三至五錢,水煎服。此方名為八正散,主治下焦積熱,大小便不通,或小便淋漓,脈象實者。

大黃(酒炒)、車前子(炒)、瞿麥、萹蓄、山梔(炒)、木通(各一錢)、滑石(煅二錢)、甘草(一錢),每次服用二錢,水煎服。此方名為涼膈散,主治上焦實熱,煩渴,面目赤熱,頭昏咽燥,咽痛口瘡,便溺赤澀,狂言譫妄,睡臥不安。

大黃,朴硝,甘草(各二兩),連翹(一兩),梔子仁,薄荷葉(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竹葉、蜜些少煎服。

解毒防風湯,治痘瘡,毒氣熾盛。

防風,地骨皮,黃耆,白芍藥(炒),荊芥,牛蒡子

上每服四錢,水煎服,或為末,白湯調下。

人參理中湯,治中氣虛熱。

人參,白朮(炒),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薑棗水煎服。為末,薑汁糊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亦可。

白話文:

大黃、朴硝、甘草各兩錢,連翹一錢,梔子仁、薄荷葉各二錢,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竹葉、蜂蜜少量煎服。此方名為解毒防風湯,主治痘瘡,毒氣熾盛。

防風、地骨皮、黃耆、炒白芍藥、荊芥、牛蒡子,每次服用四錢,水煎服,或磨成粉末,用白湯調服。

人參、炒白朮、炙甘草各等份,每次服用一錢,用薑棗水煎服。也可以磨成粉末,用薑汁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白湯送服。此方名為人參理中湯,主治中氣虛熱。

六君子湯,治脾胃虛弱,不思乳食,或嘔吐泄瀉,飲食不化,或時患飲食停滯。

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陳皮,半夏,甘草(炙,各一錢)

上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

補中益氣湯,治中氣不足,因睡發熱,或元氣虛弱,感冒風寒諸症。

黃耆(炙),人參,白朮(炒),甘草(炙),當歸,陳皮(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二分)

上薑棗水煎。

瀉黃散,治脾胃實熱。

藿香葉,甘草(各七錢五分),山梔仁(一兩),石膏(五錢),防風(二兩)

白話文:

六君子湯適合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嘔吐腹瀉、消化不良,或偶爾出現食物積滯的情況。藥方包含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陳皮、半夏、甘草(炙)各一錢,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薑棗水煎煮。

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中氣不足、睡眠時發熱,或元氣虛弱、感冒風寒等症狀。藥方包含黃耆(炙)、人參、白朮(炒)、甘草(炙)、當歸、陳皮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二分,用薑棗水煎煮。

瀉黃散用來治療脾胃積熱。藥方包含藿香葉、甘草各七錢五分,山梔仁一兩,石膏五錢,防風二兩。

上用蜜、酒微炒為末,每一二錢,水煎。

五味異功散,治脾胃虛弱,吐瀉不食。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炒),陳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薑棗水煎。

四君子湯,治脾虛,飲食不化,或泄瀉嘔吐。

人參,白茯苓,白朮,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煎服。

四物湯,治肝脾血虛,發熱,日晡益甚,或煩躁不寐。

當歸,熟地黃(各二錢),白芍藥(炒,一錢),川芎(五分)

上作二劑,水煎服。

白話文:

將蜜和酒稍微炒一下,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清水煎服。

五味異功散,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嘔吐腹瀉、不思飲食。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炒過),陳皮(各等份)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生薑、紅棗水煎服。

四君子湯,用來治療脾虛、飲食不消化、腹瀉嘔吐。

人參、白茯苓、白朮、甘草(炙過,各五分)

將藥材用清水煎服。

四物湯,用來治療肝脾血虛、發熱,尤其在下午症狀加重,或者煩躁失眠。

當歸、熟地黃(各二錢)、白芍藥(炒過,一錢)、川芎(五分)

將藥材分成兩劑,用清水煎服。

桔梗湯,治咳嗽吐膿,痰中有血,已成肺癰。

桔梗(炒),貝母,當歸(酒浸),瓜蔞仁,枳殼(麩炒),薏苡仁,桑白皮(炒),百合(蒸,各一錢五分),五味子(炒),甜葶藶(炒),地骨皮,知母(炒),甘草節,防風,黃耆(炒),杏仁(各五分)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

四順清涼飲,治積熱,頰赤作渴,四肢驚掣,大便秘澀。

白話文:

桔梗湯用於治療咳嗽帶膿,痰中帶血,已經形成肺癰的病症。藥方包含炒桔梗、貝母、酒浸當歸、瓜蔞仁、麩炒枳殼、薏苡仁、炒桑白皮、蒸百合、炒五味子、炒甜葶藶、地骨皮、炒知母、甘草節、防風、炒黃耆、杏仁,每次取一到二錢,水煎服用。

四順清涼飲用於治療積熱,臉頰發紅口渴,四肢抽搐,大便秘結的病症。

赤芍藥,當歸,大黃,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水煎。

蟾蜍丸,治無辜疳症,一服虛熱退,二服煩渴止,三服瀉痢愈。

蟾蜍(一枚,夏月滿渠中,取腹大、不跳不鳴、身多㿔者)

上取糞蛆一杓,置桶中,以尿浸之。卻將蟾蜍跌死,投與蛆食,一晝夜。用布袋盛蛆,置急流中一宿。取出,瓦上焙乾為末,入麝香一字,粳米飯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甚效。

人參敗毒散,治傷風時氣,寒熱咳嗽。

白話文:

赤芍藥、當歸、大黃、甘草(各等分)

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煮。

蟾蜍丸,治療無辜疳症,一服後虛熱消失,二服後煩渴停止,三服後拉肚子痊癒。

蟾蜍(選擇夏季滿池塘中、腹部肥大、不跳動不叫鳴、身體多斑點的一隻)

取糞便中的蛆蟲一勺,放入桶中,加入尿液浸泡。接著將蟾蜍打死,投入蛆蟲食用,讓其在一天一夜內消化。然後用布袋裝好蛆蟲,放置於湍急的水流中過夜。取出後,在瓦片上烘乾並研磨成粉末,加入一字重的麝香,再用糯米飯做成如芝麻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三十顆,搭配米湯吞下。效果顯著。

人參敗毒散,治療傷風時節的風寒發熱、咳嗽。

人參,茯苓,甘草(炒),前胡,川芎,羌活,獨活,桔梗,柴胡,枳殼(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生薑、薄荷水煎。

仙方活命飲,治一切瘡毒,未成內消,已成即潰。此消毒排膿止痛之聖藥也。若膿出而腫痛不止,元氣虛也,當用托裡散之類。

穿山甲,白芷,防風,沒藥,甘草,赤芍藥,當歸尾,乳香,天花粉,貝母(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皂角刺(二錢)

白話文:

人參、茯苓、甘草(炒)、前胡、川芎、羌活、獨活、桔梗、柴胡、枳殼(各等分),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生薑、薄荷水煎服。

這是仙方活命飲,專治各種瘡毒,還沒化膿的能阻止其化膿,已經化膿的能使其潰爛。此藥是消毒排膿止痛的聖藥。如果膿已經排出,但腫痛仍然不止,那是元氣虛弱,應該服用托裡散之類的藥物。

穿山甲、白芷、防風、沒藥、甘草、赤芍藥、當歸尾、乳香、天花粉、貝母(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皂角刺(二錢)。

上每服二三錢,酒水各半煎。

神效隔蒜灸法,治痘疔毒氣熾盛,使諸痘不能貫發,已起發者不能貫膿,已貫膿者不能收靨,或大痛,或麻木。痛者灸至不痛,不痛劑灸至痛,其毒隨火而散。京師嘗見治此者,即已線針挑破,出毒血諸毒,隨時貫膿。若挑破不痛、不出血者,難治。若用此法灸之即知痛,更用針挑破,紫血隨出,諸痘隨貫,亦有生者。其法用大蒜頭切三分厚,安痘疔上,用小艾炷於蒜上灸之,每五壯,易蒜再灸。若紫血出後,腫痛不止,尤宜當灸。治者審之。

神效當歸膏,治痘毒津淫,或湯火等瘡,不問已潰未潰。

白話文:

每天服用兩三次,每次一到兩個銖(古時的一種重量單位),用水和酒各一半來煮。

神奇的效果是通過在蒜瓣上進行隔離灸療法治療痘痘毒素過多的情況,讓所有的痘痘都不能完全爆發出來,已經出現的痘痘也不能長出膿包,已經長出膿包的痘痘也不能癒合,或者疼痛得厲害,或者是麻痹了。如果疼就一直灸到不再疼,如果不疼就要繼續灸直到感到疼,這樣毒素就會隨著熱力分散開去。在京都曾經有人使用這種方法治療這樣的病症,即使已經用細針把皮膚刺穿,排出有毒的血液和其他毒素,隨時都能夠長出膿包。但是如果刺穿後沒有感覺疼痛,也沒有出血的話,那就很難治癒了。如果使用這個方法進行灸療就能夠感受到疼痛,然後再用細針刺穿,紫色的血液會流出來,其他的痘痘也會跟著長出膿包,也有生存下來的可能性。它的做法就是把大蒜切成三分厚,放在痘痘上面,然後用一小段艾草在蒜瓣上進行灸療,每隔五次換一次蒜瓣再次進行灸療。如果紫色的血液流出之後仍然持續脹痛不斷,那麼尤其要繼續進行灸療。治療的人要注意觀察病情。

神奇的功效還有“當歸膏”,可以治療痘痘毒素太多導致身體出汗量減少,或者是因為燙傷或者其他類型的創口,不管是否已經破裂。

當歸,黃蠟,生地黃(各一兩),麻油

上先將當歸、地黃,入油煎黑去渣,入蠟熔化,候冷攪勻,即成膏矣。

蛇蛻散,治痘毒目翳。

蛇蛻(二錢,為末),瓜蔞仁(五錢,研爛)

上用羊肝一片,批開,入藥末二錢,線紮緊,用米泔煮熟,頻與兒食,或乳母食。

荊齊甘草防風湯,解痘毒。

荊芥,甘草,防風(各等分)

白話文:

將當歸、黃蠟、生地黃各一兩,先用麻油將當歸、地黃煎至黑色,去除渣滓,再加入黃蠟熔化,待冷卻後攪拌均勻,就成為膏狀了。

蛇蛻散,可以治療痘毒引起的目翳。

取蛇蛻二錢研磨成粉,瓜蔞仁五錢研磨成泥狀。

將羊肝一片切開,放入藥末二錢,用線綁緊,用米湯煮熟,讓孩子經常食用,或讓哺乳的母親食用。

荊齊甘草防風湯,可以解痘毒。

取荊芥、甘草、防風各等份。

上每服一錢,水煎。

防風芍藥甘草湯,解痘毒。

防風,芍藥,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水煎。

麻黃甘草湯,治表實痘毒熾盛。

麻黃(五分),生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

輕粉散,治出痘,眼內生臀。

真輕粉,黃丹(各等分)

上研,左眼有翳,吹入右耳;右眼有翳,吹入左耳。更以綠豆皮、穀精草、白菊花各一兩,為末,每服三錢。乾柿一枚,米泔一盞煎乾,將柿去核食之,不拘時候,日三枚。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煮。

防風、芍藥、甘草(各等份)

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煮。

麻黃(五分),生甘草(三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

真輕粉、黃丹(各等份)

將藥研磨成粉末,如果左眼有翳,就吹入右耳;如果右眼有翳,就吹入左耳。另外用綠豆皮、穀精草、白菊花各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取乾柿一枚,用米湯一盞煎煮至乾,將柿子去核食用,不限時間,每天服用三枚。

成都方士禹太和云:治痘瘡黑陷垂死者,用壁間喜蜘如黃豆者一枚,擂爛。若一歲兒,用雄黃一釐,二歲者用二釐,十歲者一錢。再同蜘蛛研勻,用好燒酒一杯調和,徐徐服之。余意此方,即同前十二味,與十一味異功散之相類也。若因陽氣虛寒,不能營運周身,以致四肢逆冷,腹脹唇青,其色黑陷劑,宜用燒酒。

若因元氣虛乏,或色淡白,隱隱見於肌膚,而不能起發者,宜用陳酒亦可,不可拘滯於燒酒也。若小兒未周歲者,宜酌量與服之,亦不可拘於杯許也。又有一等氣血俱虛者,或色淡紅而不光澤,又不起發,或驚悸咬牙,用紫草與紅花,以煮陳酒,濃煎與兒服之,亦可以保其全生也。用者宜審諸。

白話文:

成都的方士禹太和說:治療痘瘡黑陷垂死之人,可以用牆壁上的喜蛛,像黃豆般大小的一隻,研磨成泥狀。如果是一歲的孩子,就用雄黃一釐,兩歲的孩子就用二釐,十歲的孩子就用一錢。再將雄黃與蜘蛛研磨均勻,用好的燒酒一杯調和,慢慢地讓病人服用。我認為這個方子,與之前提到的十二味藥,以及十一味異功散的功效相似。

如果病因是陽氣虛寒,無法運化周身,導致四肢冰冷、腹脹、嘴唇發青、痘瘡色黑陷下去,就應該用燒酒來調藥。

如果病因是元氣虛乏,或者痘疹顏色淡白、隱隱約約地出現在皮膚上,而無法發出來,就應該用陳酒來調藥,不要拘泥於燒酒。如果孩子還未滿周歲,就要根據情況酌量服用,也不要拘泥於一杯的量。

還有一種情況,是氣血都虛弱的人,痘疹顏色淡紅而沒有光澤,也無法發出來,並且孩子會驚悸、咬牙,這時就應該用紫草和紅花,煮陳酒,濃縮後讓孩子服用,也能保全性命。用藥時,要仔細審慎。

抱龍丸,治痰熱喘嗽,發熱,驚悸不安,亦能發痘瘡。

膽星(四兩),天竺黃(一兩),雄黃,硃砂(各五錢),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用甘草一斤,煮汁為丸,每一兩作二十丸。用薄荷,或燈心湯化下。

造膽星法:南星不拘多少,臘月蠟水浸洗切塊,曬乾為末,用黃牛膽汁拌勻,仍用牛膽殼裝入填滿,以線扎口,懸掛當風處陰乾,隔年方可用。

愚按:前方清熱豁痰利氣之藥,過劑則脾肺復傷,而反不愈。或更加胸腹作脹,飲食作嘔者,宜用人參白朮散,培補中氣。

白話文:

抱龍丸

功效: 治療痰熱引起的咳嗽、發燒、心悸不安,也能促進痘瘡的發出。

配方:

  • 膽星(四兩)
  • 天竺黃(一兩)
  • 雄黃(五錢)
  • 硃砂(五錢)
  • 麝香(少許)

製法:

  1.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
  2. 用甘草一斤煮成汁,將藥粉製成丸,每兩藥粉製成二十丸。
  3. 服用時可用薄荷或燈心湯送服。

膽星製法:

  1. 不論南星多少,在臘月用蠟水浸泡清洗後切成塊狀,曬乾研磨成粉末。
  2. 用黃牛膽汁拌勻粉末,再裝入牛膽殼中填滿,以線封口。
  3. 懸掛在通風處陰乾,隔年才能使用。

作者註:

  • 此方藥性偏於清熱豁痰利氣,若用量過大,容易損傷脾肺,導致病情加重。
  • 若服用後出現胸腹脹滿、飲食嘔吐等症狀,則應服用人參白朮散補益中氣。

五福化毒丹,治胎毒,及痘後頭面生瘡,眼目腫痛。

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玄參(各三兩),甘草,甜硝(各三兩),青黛(一兩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愚按:前方生血涼血,解毒寒中之劑,用之得宜,殊有良驗,不過一二丸。

犀角消毒丸,治諸積熱,及痘疹後,餘毒生瘡。

白話文:

【五福化毒丹】,治療胎毒,以及天花後頭面部生出的瘡疹,和眼睛腫痛。

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玄參(各三兩),甘草、甜硝(各三兩),青黛(一兩五錢)。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加入煉製的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如芡實。每次服用一丸,以白開水送下。

我按:此方具有生血、涼血、解毒、清熱的功效,若使用得當,效果顯著,通常只需要服用一二丸。

【犀角消毒丸】,治療各種積熱,以及天花疹後,餘留的毒素引發的瘡疹。

生地黃,防風,當歸,犀角屑(鎊),荊芥(各一兩),牛蒡子(杵,炒),赤芍藥,連翹,桔梗(各七錢),薄荷,黃芩(炒),甘草(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

愚按:前方清熱解表,涼血破血,消毒損胃之劑,多不過一二服。大凡痘毒,當參前痘瘡誤飲冷水韶粉散治法用之。余仿此。

敗草散,治痘瘡撾搔,或瘡膿血淋漓,謂之斑爛。用屋爛草,或蓋牆爛草,多年者佳,如無,曠野生者尤佳,為末搽之。

白話文:

生地黃、防風、當歸、犀角屑、荊芥各一兩,牛蒡子打碎炒香,赤芍藥、連翹、桔梗各七錢,薄荷、黃芩炒香,甘草各五錢,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芡實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

這個方子清熱解表,涼血破血,消毒損胃,一般服用一到兩次即可。痘瘡患者,如果誤喝冷水,或用韶粉散治療不當,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我仿照這個方子,另外研製了一個叫「敗草散」的方子,用於治療痘瘡搔癢,或瘡口膿血淋漓的病症。用屋頂或牆壁上的多年老草,沒有的話就用曠野生的草,研磨成粉末塗抹患處。

愚按:前症亦有氣血虛熱而不愈者,如遍身患者,須多摻鋪席上,令兒坐臥,其瘡即愈。

羊肝散,治痘毒入眼,或無辜疳氣入眼。

密蒙花,青葙子,決明子,車前子(炒)

上為末,用密蒙花末三錢,余藥各一錢拌勻,用羊肝一大葉薄批,摻上,濕紙里煨熟,空心食之。

愚按:前症若因肝經風熱傷血,宜用本方。若因肝經血虛風燥,宜用四物湯加山梔、釣藤鉤、牡丹皮。若因肝經血虛生風,或腎水不能生肝木,宜用六味丸。若成肝疳者,用六味地黃丸,以滋肝腎;用四味肥兒丸加人參、白朮,以補肝脾。

白話文:

我觀察到,有些患者的痘疹雖然有氣血虛熱,但一直無法痊癒,這時可以讓患者多鋪席子在床上,讓孩子坐臥在上面,這樣瘡就會好了。

治療痘毒入眼或無辜疳氣入眼的羊肝散,由密蒙花、青葙子、決明子、車前子(炒)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粉,用密蒙花末三錢,其他藥各一錢拌勻,再用一片薄薄的羊肝,撒上藥粉,用濕紙包好煨熟,空腹食用。

我觀察到,如果痘疹是因為肝經風熱傷血引起,就可以用羊肝散治療。如果痘疹是因為肝經血虛風燥引起,就要用四物湯加上山梔、釣藤鉤、牡丹皮。如果痘疹是因為肝經血虛生風,或腎水不能生肝木引起,就要用六味丸治療。如果已經發展成肝疳,就要用六味地黃丸滋養肝腎;用四味肥兒丸加人參、白朮補益肝脾。

一小兒,痘瘡目生昏翳,或作或徹,服退翳之藥不愈,診之脈弦細而數。此乃肝腎有疳症,余用九味蘆薈丸,及六味地黃丸,又與輕粉黃丹散,尋愈。

一小兒,患兩目赤腫,痛不可當。此肝火為患,用四物合小柴胡,加山梔、牛蒡子、生甘草,倍用穀精草,數劑而愈。

一小兒,痘愈後,眼痛不開,用犀角地黃湯加柴胡湯,一劑而開。又生赤翳迷滿,仍用前藥,加穀精草,治之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長痘痘後眼睛出現昏花,時好時壞,服用退翳藥物沒有效果。診斷脈象弦細而數,這是肝腎有疳症的表現。我用九味蘆薈丸、六味地黃丸,還有輕粉黃丹散,不久就痊癒了。

另一個小孩,雙眼紅腫疼痛難忍,這是肝火旺盛導致的。我用四物湯加小柴胡湯,再加入山梔子、牛蒡子、生甘草,並加倍使用穀精草,服用了幾劑藥就痊癒了。

又有一個小孩,痘痘好了之後,眼睛疼痛睜不開,我用犀角地黃湯加柴胡湯,一劑藥就治好了。之後又生了紅色翳膜遮蓋整個眼球,我仍然用之前的藥方,再加穀精草,治療後就痊癒了。

蟬菊散,治癍瘡入眼,或病後生翳障。

蟬蛻(洗淨,去土),白菊花(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蜜少許煎。乳食後,量兒大小與之。

羌菊散,治痘毒上攻生翳,並暴赤羞明。

羌活,蟬蛻,防風,蛇蛻,菊花,穀精草,木賊,甘草,山梔子,白蒺藜,大黃,黃連,沙苑蒺藜(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清米泔溫暖調下。

丹粉散,治痘毒,膿水淋漓。

白話文:

蟬菊散,用於治療瘡癍侵入眼睛,或病癒後眼睛生出翳障。

將蟬蛻(洗淨,去除泥土)和白菊花(各取相同份量)混合在一起。

每次服用兩錢,用一盞水加入少許蜂蜜煎煮。在喝完乳汁或米粥後,根據孩子的大小給予服用。

羌菊散,用於治療痘毒向上侵襲眼睛,導致眼生翳障,並且出現眼睛紅腫怕光的情況。

將羌活、蟬蛻、防風、蛇蛻、菊花、穀精草、木賊、甘草、山梔子、白蒺藜、大黃、黃連、沙苑蒺藜(各取相同份量)混合研磨成粉末。

每次服用一錢,用溫暖的淘米水調服。

丹粉散,用於治療痘毒,膿水不斷流出的情況。

輕粉,黃丹(各五分),黃連末(二錢)

上研勻,搽患處。

羚羊角散,治小兒癍疹後,餘毒不解,上攻眼目,生翳羞明,眵淚俱多,紅赤腫閉。

羚羊角(鎊),黃芩,黃耆,草決明,車前子,升麻,防風,大黃,芒硝(各等分)

上以水一盞,煎半盞,去滓,稍熱服。

消毒化癍湯,治小兒癍疹,未滿二十一日,而目疾作者,餘症上同。(即消毒救苦湯)

羌活(五分),藁本(二分),細辛(二分),黃連(三分),黃芩(一分),酒芩(二分),酒柏(三分),生地黃(三分),麻黃(五分),升麻(五分),白朮(一分),蒼朮(二分),生甘草(一分),吳茱萸(半分),陳皮(一分),紅花(半分),蘇木(一分),當歸(三分),連翹(三分),防風(五分),川芎(二分),葛根(一分),柴胡(二分)

白話文:

【輕粉,黃丹(各五分),黃連末(二錢)】

上三味研磨均勻,塗抹在患病部位。

【羚羊角散】,用於治療小兒出疹後,餘毒未能消解,上攻眼目,導致生翳、畏光、眼分泌物增多,眼睛紅腫閉塞。

【羚羊角(鎊),黃芩,黃耆,草決明,車前子,升麻,防風,大黃,芒硝(各等分)】

以上藥物用水一盞煎煮至半盞,去渣,稍微加熱後服用。

【消毒化癍湯】,用於治療小兒出疹,尚未滿二十一日,出現眼疾的情況,其餘症狀與羚羊角散相同。(此為消毒救苦湯的變種)

【羌活(五分),藁本(二分),細辛(二分),黃連(三分),黃芩(一分),酒芩(二分),酒柏(三分),生地黃(三分),麻黃(五分),升麻(五分),白朮(一分),蒼朮(二分),生甘草(一分),吳茱萸(半分),陳皮(一分),紅花(半分),蘇木(一分),當歸(三分),連翹(三分),防風(五分),川芎(二分),葛根(一分),柴胡(二分)】

以上藥物按比例配比,用水煎煮後服用。

上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

穀精草散,治痘疹已靨,翳膜遮障瞳子等症。

穀精草,蛤粉,黑豆(各二兩)

上為末,用雄豬肝一葉,竹刀批開,摻藥在內,以麻線縛定,用罐內水煮熟,令兒食之。

便毒,治血氣損傷,或妄服峻劑,致氣血益虛,肌熱,大渴引飲,目赤面紅,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病多得於飢飽勞役者。

黃耆(炙,一兩),當歸(三錢,酒製)

上水煎,乳母同服。

濟生犀角地黃湯,治鬱熱不解,經絡隨氣湧泄為衄血;或清道閉塞,流入胃脘吐血;或余血停滯,面色痿黃,大便色黑者。

白話文:

先準備一份藥,用兩杯水煎煮,直到剩下半杯,去除藥渣,稍微溫熱後服用。

穀精草散,用來治療痘疹結痂,以及眼翳遮蔽瞳孔等症狀。

將穀精草、蛤粉、黑豆各取兩兩,研磨成粉末。取雄豬肝一片,用竹刀切開,將藥粉填入其中,用麻線綁緊,放入鍋中煮熟,讓孩子食用。

便毒,用來治療血氣受損,或是服用過於猛烈的藥物,導致氣血虧虛,身體發熱,口渴難忍,眼睛紅腫,臉色發紅,脈搏洪大而虛弱,用力按壓則毫無脈象。這種病症多發生於飢餓、飽食、勞累的人身上。

黃耆(炙烤後,一兩),當歸(三錢,用酒浸泡)。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讓乳母一起服用。

濟生犀角地黃湯,用來治療鬱熱不退,經絡隨著氣血衝擊而引起鼻出血;或是清道阻塞,血液流入胃脘而嘔吐鮮血;或是餘血瘀滯,面色萎黃,大便顏色發黑。

犀角,生地黃,白芍藥,牡丹皮(各一錢)

上水煎服,乳母同服。

四神丸,治脾胃虛弱,大便不實,飲食不思,或泄利腹痛等症。

肉豆蔻(二兩),補骨脂(四兩),五味子(二兩),吳茱萸(浸炒,一兩)

上為末,生薑八兩,紅棗一百枚,煮熟取棗肉和末,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或食前,白湯服。去五味子、吳茱萸,名二神丸。

四味肥兒丸,治小兒食積五疳,或白禿體瘦,肚大筋青,發稀成穗,或遍身瘡疥等症。

白話文:

犀角、生地黃、白芍藥、牡丹皮各一錢,加水煎服,乳母可以一起服用。這是四神丸,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大便不實、飲食不思、腹瀉腹痛等症狀。

肉豆蔻二兩、補骨脂四兩、五味子二兩、吳茱萸(浸炒)一兩,研磨成粉末,再用生薑八兩和紅棗一百枚煮熟,取棗肉與藥粉混合,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空腹或飯前用白湯送服。如果去掉五味子和吳茱萸,就叫做二神丸。

四味肥兒丸則是用來治療小兒食積五疳、頭髮白禿、體瘦、肚子大、筋脈青綠、頭髮稀疏成穗狀、全身瘡疥等症狀。

蕪荑(炒),神麯(炒),麥櫱(炒),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豬膽汁丸,黍豆大。每服三十丸,木通煎湯下。

九味蘆薈丸,治小兒肝脾疳積,體瘦熱渴,大便不調,或瘰癧結核,耳內生瘡等症。

胡黃連,黃連,蘆薈,木香,蕪荑(炒),青皮,白雷丸,鶴膝草(各一兩),麝香(三錢)

上為末,蒸餅糊丸,麻子大。每服一錢,空心白湯下。

白話文:

將蕪荑(炒)、神麴(炒)、麥芽(炒)、黃連(各等分)研磨成粉末,用豬膽汁製成丸藥,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木通煎湯送服。

此方名為「九味蘆薈丸」,用於治療小兒肝脾積熱,體瘦口渴,大便不調,或瘰癧結核,耳內生瘡等症狀。

將胡黃連、黃連、蘆薈、木香、蕪荑(炒)、青皮、白雷丸、鶴膝草(各一兩)、麝香(三錢)研磨成粉末,用蒸餅糊製成丸藥,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一錢,空腹用白湯送服。

大蕪荑湯(一名梔子茯苓湯),治小兒脾疳少食,發熱作渴,大便不調,發黃脫落,面黑便清,鼻下生瘡,能乳食土等症。

山梔(三分),黃柏,甘草(炙,各二分),蕪荑(五分),黃連,防風(各二分),麻黃,羌活,柴胡(各三分),白朮,茯苓,當歸(各四分)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濟生歸脾湯,治脾血虧損,健忘驚悸等症。

人參,黃耆,茯神(各一錢),甘草(炙,五分),白朮(炒,一錢),木香(五分),遠志,酸棗仁(炒),龍眼肉,當歸(各一錢)

白話文:

大蕪荑湯,又名梔子茯苓湯,專門治療小兒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發燒口渴、大便不規律、皮膚發黃脫落、面色黑沉、大便稀薄、鼻下長瘡,以及能吃奶、能吃米飯、卻偏愛吃土等症狀。 方劑包括山梔子、黃柏、甘草(炙)、蕪荑、黃連、防風、麻黃、羌活、柴胡、白朮、茯苓、當歸,每次取二三錢,用水煎服。

濟生歸脾湯,用於治療脾血不足、健忘、心悸等症狀。 方劑包括人參、黃耆、茯神、甘草(炙)、白朮(炒)、木香、遠志、酸棗仁(炒)、龍眼肉、當歸。

上水煎服。

愚按:前方若乳母憂思傷脾,血虛發熱,食少體倦,或脾不能攝血,以致妄行吐下,或健忘怔忡,驚悸少寐,或心脾作痛,自汗盜汗,或肢體腫痛,大便不調,或經後不準,晡熱內熱,或唇瘡流注等症致為患者用之,令子母俱服。

八味地黃丸,即錢氏地黃丸加肉桂、附子各一兩。

愚按:前方治稟賦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土虛寒,或飲食少思,或食而不化,臍腹疼痛,夜多漩溺等。若病久元氣耗損所致,尤宜用之。或乳母命門火衰,兒飲其乳,以致前症者,母宜服之。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我認為,此方適用於哺乳期婦女因憂思傷脾,導致血虛發熱、食慾不振、體力虛弱,或者脾臟功能失調,導致血液妄行吐瀉,或出現健忘、心慌、驚悸、失眠等症狀,或者心脾疼痛、自汗盜汗、四肢腫痛、大便不調、月經不調、午後發熱、內熱等症狀,以及唇瘡流注等病症。使用此方可以同時治療母體和嬰兒。

八味地黃丸,即錢氏地黃丸加入肉桂、附子各一兩。

我認為,此方用於治療先天稟賦不足,命門火衰,無法生土,導致脾土虛寒,或飲食少思,或食後不消化,臍腹疼痛,夜間小便次數過多等症狀。若疾病久治不愈,導致元氣耗損,更適合使用此方。或者哺乳期婦女命門火衰,嬰兒食用母乳後出現上述症狀,母親也應該服用此方。

加減八味丸,即六味地黃丸加肉桂一兩,五味子四兩。治稟賦腎陰不足;或吐瀉久病,津液虧損,口乾作渴;或口舌生瘡,兩足發熱;或痰氣上湧;或手足厥冷等症。

八珍湯,即前四君子、四物二湯相合。

愚按:前方治氣血俱虛,或因克伐之劑,脾胃虧損,肌肉消瘦,發熱寒熱,飲食少思等症。

十全大補湯,即八珍湯加黃耆、肉桂。

愚按:前方氣血虛弱,或稟賦不足,寒熱自汗,食少體瘦,發熱作渴,頭痛眩暈。

逍遙散(加山梔、牡丹,名加味逍遙散)

白話文:

加減八味丸,也就是六味地黃丸加入肉桂一兩,五味子四兩。用來治療先天腎陰不足,或是長期吐瀉導致津液虧損,口乾舌燥;或出現口舌生瘡,雙腳發熱;或有痰氣上湧;或手腳冰冷等症狀。

八珍湯,就是將前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結合在一起。

我認為,這個方子適合治療氣血雙虛,或因服用傷脾胃的藥物,導致脾胃虛損,肌肉消瘦,發熱或寒熱交替,食慾不振等症狀。

十全大補湯,就是八珍湯再加上黃耆和肉桂。

我認為,這個方子適合治療氣血虛弱,或是先天不足,寒熱交替出汗,食慾不佳,體形消瘦,發熱口渴,頭痛頭暈等症狀。

逍遙散,如果再加入山梔子和牡丹皮,就叫做加味逍遙散。

當歸,甘草(炙),芍藥(酒炒),茯苓,白朮(炒),柴胡(各一錢),牡丹皮,山梔(炒,各七分)

上水煎服。

愚按:前方若乳母肝脾血虛內熱;或遍身搔癢,寒熱;或肢體作痛,頭目昏重;或怔忡頰赤,口燥咽乾;或發汗盜汗,食少不寐;或口舌生瘡,耳內作痛;或胸乳腹脹,小便不利,致兒為患者,尤宜用之。

九味龍膽瀉肝湯,治肝經濕熱,或囊癰、下疳、便毒,小便澀滯,或陰囊作痛,小便短少。(愚制)

龍膽草,車前子,木通,當歸尾,澤瀉(各五分),甘草,黃芩,生地黃,山梔(各三分)

白話文:

當歸、甘草(炙)、芍藥(酒炒)、茯苓、白朮(炒)、柴胡(各一錢)、牡丹皮、山梔(炒,各七分),用水煎服。

這方藥適合治療乳母肝脾血虛內熱,或全身搔癢、寒熱交替,或四肢疼痛、頭昏眼花,或心悸臉紅、口乾舌燥,或盜汗、食慾不振、失眠,或口舌生瘡、耳痛,或胸部、乳房、腹部脹滿、小便不暢,導致嬰兒生病的症狀。

九味龍膽瀉肝湯主要用於治療肝經濕熱,或囊腫、下疳、便毒,小便澀滯,或陰囊疼痛、小便短少。

龍膽草、車前子、木通、當歸尾、澤瀉(各五分)、甘草、黃芩、生地黃、山梔(各三分)。

上水煎,子母同服。

抑肝散,治肝經虛熱發搐;或發熱咬牙,或驚悸寒熱;或木乘土,而嘔吐痰涎,腹膨少食,睡臥不安。(愚制)

軟柴胡,甘草(各五分),川芎(八分),當歸,白朮(炒),茯苓,釣藤鉤(各一錢)

上水煎,子母同服。

梔子清肝散(一名柴胡梔子散),治三焦及足少陽經風熱,耳內作癢生瘡,或水出疼痛,或胸乳間作痛,或寒熱往來。

柴胡,梔子,牡丹皮(各一錢),茯苓,川芎,芍藥,當歸,牛蒡子(炒,各半分),甘草

白話文:

把藥材用清水煎煮,母親和孩子一起服用。

抑肝散,用於治療肝經虛熱導致的抽搐,或發熱、咬牙,或心悸、寒熱交替;或者肝氣過盛,導致嘔吐痰涎,腹部脹滿,食慾不振,睡眠不安。(愚制)

軟柴胡、甘草各五分,川芎八分,當歸、白朮(炒)、茯苓、釣藤鉤各一錢。

把藥材用清水煎煮,母親和孩子一起服用。

梔子清肝散(又名柴胡梔子散),用於治療三焦和足少陽經風熱所引起的耳內發癢生瘡,或流出水液疼痛,或胸乳間疼痛,或寒熱往來。

柴胡、梔子、牡丹皮各一錢,茯苓、川芎、芍藥、當歸、牛蒡子(炒)各半分,甘草。

上水煎,子母服。若太陽頭痛,加羌活。

柴胡清肝散,治鬢疽,及肝、膽、三焦風熱怒火之症,或項胸作痛,瘡毒發熱。(愚制)

柴胡(一錢半),黃芩(炒),人參,川芎(各一錢半),山梔(炒一錢半),連翹,甘草(五分),桔梗(八分)

上水煎,子母同服。

(小柴胡湯加山梔、牡丹皮,名_加味小柴胡_),治傷寒溫熱,身熱惡風,頭痛項強,四肢煩疼,往來寒熱,嘔噦痰實,中暑瘧疾,並服之。(閻注)

柴胡(二錢),黃芩(炒,一錢半),人參,半夏(各七分),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大人小孩都可以服用。如果頭疼得像太陽穴在痛,就加點羌活。

柴胡清肝散可以治療鬢疽,以及肝膽三焦風熱怒火引起的症狀,像是脖子和胸口疼痛、瘡毒發熱。

柴胡、黃芩(炒)、人參、川芎(各一錢半)、山梔(炒一錢半)、連翹、甘草(五分)、桔梗(八分)。將藥材用水煎煮,大人小孩一起服用。

加味小柴胡湯是把小柴胡湯加上山梔、牡丹皮,可以治療傷寒溫熱,身體發熱怕風,頭疼脖子僵硬,四肢疼痛,反覆發燒、發冷,嘔吐痰多,中暑瘧疾,都可以服用。

柴胡(二錢),黃芩(炒,一錢半),人參、半夏(各七分),甘草(炙,五分)。

上姜水煎,子母同服。

愚按:前方若肝膽經風熱,肝火瘰癧,寒熱往來,日晡發熱,潮熱身熱,不欲飲食;或怒火口苦耳聾,咳嗽;或肋痛胸滿,小便不利;或泄瀉吐酸苦水;或肢體搐動,唇目抽札,並宜用之。

砭法,治丹毒疔瘡,紅絲走散,或時毒瘀血壅盛,或色赤走亂。用細磁器擊碎,取有鋒芒劑,以箸劈開頭夾之,麻線纏定,兩指輕撮箸,稍令磁芒正對患處,懸寸許,再用箸頻擊。

神功散,治痘毒腫焮作痛。未成者敷之即散;已潰者敷之,腫痛即消。

黃柏(炒),草烏(炒),血竭(加)

白話文:

將生姜用水煎煮,讓母子一同服用。

這方子適用於肝膽經風熱、肝火瘰癧、寒熱交替、下午發熱、潮熱、不想吃飯;或因怒火而口苦耳聾、咳嗽;或肋骨疼痛、胸悶、小便不暢;或腹瀉、嘔吐酸苦水;或四肢抽搐、嘴唇和眼睛抽動等情況。

砭法可以治療丹毒、疔瘡、紅絲走散,或毒瘀血積聚,或顏色發紅亂竄。用細緻的瓷器擊碎,取有鋒利的碎片,用筷子將其劈開,用麻線綁住,用兩根手指輕輕捏住筷子,使磁片尖端對準患處,懸空一寸左右,再用筷子不停地敲打。

神功散可治療痘毒腫痛。未成熟的痘疹,敷上藥就可消散;已潰爛的痘疹,敷上藥就可消腫止痛。

黃柏炒制,草烏炒制,血竭加入。

上為末,等分,津調敷患處。

製附子法

附子,重一兩三四錢,有蓮花瓣,頭圓底平者。先備童便五六碗。將附子先放在灶上煙櫃中間良久,乘熱投入童便,浸五七日後,潤透揭皮,切四塊,仍浸二三日,用粗紙數層包之,浸濕,埋灰火,半日取出。切片檢視,有白星者,仍用瓦上炙熟,至無白星為度。如急用,即切大片。用童便煮二三沸,熱瓦熟用之。

丹溪先生解瘡毒藥

絲瓜,升麻,芍藥(炒),生甘草,山楂,黑豆,赤小豆,犀角(鎊,各等分)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分成等份,用唾液調和後敷在患處。

製備附子方法:

選用重一兩三四錢的附子,附子形狀如蓮花瓣,頭圓底平。首先準備五到六碗童尿,將附子放在灶上煙櫃中間加熱一段時間,趁熱放入童尿中浸泡五到七天,待附子浸透後去除外皮,切成四塊,繼續浸泡兩到三天。用粗紙包裹附子,浸濕後埋入灰燼中,半日取出。切片觀察,如果還有白色斑點,就用瓦片炙烤至無白色斑點為止。若急需使用,則可以切成大片。用童尿煮沸兩到三次,熱瓦片炙熟後即可使用。

丹溪先生治療瘡毒的藥方:

絲瓜、升麻、炒芍藥、生甘草、山楂、黑豆、赤小豆、犀角(刮成碎片,各取等量)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徐徐溫服。量大小加減。

稀痘方

用老鼠去皮取肉,水煮熟,量兒大小,與食數次,出痘甚稀。未食葷時,與食尤效。屢試屢驗。

白話文:

這是粗散藥方。每次服用三錢藥材,用一大盞水煎至剩下六分,濾去渣滓,隨時慢慢溫服,根據個人的大小可以增減劑量。

稀痘方的做法是:用去皮的老鼠肉煮熟,根據孩子的大小,幾次給他吃,能有效地讓痘痘變得非常稀疏。在未食用肉類的時候給他吃,效果特別好。這個方子經過多次實驗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