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氣脹」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氣脹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疼痛、噯氣、放屁等症狀。中醫認為,氣脹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 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油膩、辛辣刺激之物,損傷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運化失常,水濕停聚而成氣脹。
- 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橫逆犯胃,導致氣機不暢,氣滯而成氣脹。
- 外感六淫,風寒、濕邪等外邪侵襲人體,阻遏氣機,導致氣脹。
氣脹的治療,以調理脾胃、疏肝理氣為主。可用香砂六君丸、保和丸、四君子湯等中藥治療。平時要注意飲食清淡,少吃生冷油膩、辛辣刺激之物,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氣脹是中醫古代疾病,但在現代社會仍然很常見。如果出現氣脹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小柴胡湯
- 1.《皇漢醫學》:「脅滿者,謂脅肋之下氣脹填滿,非腹滿也。」如是之胸脅苦滿,云肋骨弓下部有填滿之自覺而困悶也。」
厚朴七物湯
三黃湯
- 1.《醫學入門》:「濕鬱脹滿熱有時,濕熱怫鬱,心腹脹滿,有蟲積者,檳榔丸。凡燥結有時者,為實;無時者,為虛。有藥石毒者,大小便閉,氣脹如鼓者,三和散合三黃湯;飲食毒者,香連丸;胃火者,白虎湯。」
人參湯
- 1.《聖濟總錄》:「治久患氣脹,上壅心胸,食物不化,腸中切痛不止,人參湯方」
桑白皮湯
- 1.《聖濟總錄》:「治肺積息賁氣脹滿,咳嗽涕唾膿血,桑白皮湯方」
四神丸
清肺飲
- 1.《續名醫類案》:「一小兒咳嗽喘逆,壯熱惡寒,皮膚如粟,鼻癢流涕,咽喉不利,頤爛吐紅,氣脹毛焦,是名曰肺疳,以地黃清肺飲,及化蟲丸治之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