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內集·卷二 (12)

回本書目錄

內集·卷二 (12)

1. 治風門

蔓荊子,

蔓荊子味苦甘辛,主筋骨痹熱寒攻,明目堅齒腦鳴痛,長鬚利竅殺白蟲。

出秦地,六月開花,九月結實,故名蔓。無毒。陽中陰也,太陽經藥。主筋骨寒熱,濕痹拘攣,除目睛內痛,赤腫淚出,齒痛頭痛,頭昏腦鳴,涼諸經血故也。兼能長鬚發,利關節通竅,殺白蟲,胃虛者禁用。酒蒸一時,曬於搗碎,惡烏頭、石膏。

牡荊實,

牡荊實苦溫通胃,除骨寒熱下逆氣,燒瀝清心開熱痰,出音止眩兒癇悸。

不蔓生,故曰牡,即笞杖黃荊也。無毒。主通利胃氣,除骨間寒熱,止咳逆下氣。莖燒瀝飲之,去心煩熱,漾漾欲吐,清頭旋目眩,卒失音,小兒心熱驚癇,兼解暑氣,止消渴,除痰唾,氣實痰盛人宜服之。丹溪云:虛痰用竹瀝,實痰用荊瀝,二味開經絡,行氣血,俱用薑汁助送。葉擂酒敷乳腫。八月採子陰乾,青色者佳。防風為使,惡石膏。

牛蒡子,

牛蒡子辛疏風擁,頭面目齒咽喉腫,皮膚瘡瘍筋骨攣,補中止渴消痰壅。

牛好食其根,一名惡實,俗名鼠黏子。無毒。療諸風遍身毒腫、頭面目赤腫、齒牙疼痛、咽膈不利,除皮膚瘡疹,利腰膝筋骨拘攣,通十二經。吞一粒,可出癰疽頭,兼能補中止消渴,寬胸痰,解痘毒。微炒搗碎用。根莖蒸熟,療傷寒寒熱汗出、中風面腫,熱中逐水。葉入鹽少許,封疔腫,敷金瘡,夏月浴皮膚習習如蟲行風。

以上行氣開表藥。

南星,

南星苦辛利風痰,破傷驚搐緊牙函,麻痹瘡腫寒咳嗽,消瘀破積蛇蟲含。

生南方,形圓色白如星。有毒,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利中風痰壅胸膈、不省人事及破傷風、小兒驚搐、身強如屍、口噤牙關緊閉、頭目肢體麻痹、疥癬惡瘡癰腫、金瘡撲損瘀血。又破堅積、墮胎、蛇傷蟲咬。丹溪云:欲其下行,以黃柏引之。臘月置水中凍去燥性,入灰火中炮裂去皮。

治驚癇,取為末,用牛膽汁拌勻,再入膽中,陰乾為末;或用薑汁、白礬煮至中心無白點亦好。畏附子、乾薑、生薑。

白附子,

白附子甘辛行藥勢,上治風瘡頭面痕,中心腹痛外血痹,下濕陰囊及腿豚。

色白,苗似黑附子,性走行藥亦近之,氣溫。小毒。治諸風癬瘡,頭面痕,面上遊風百病,冷氣心痛血痹皮膚不仁,陰囊下濕,腿豚無力。兼治中風失音,女子帶下。冷熱灰炮裂用。

瓜蒂,

瓜蒂苦寒能吐痰,風癇喉痹不須探,果積蠱毒心腹脹,咳逆浮疽鼻息拈。

凡蔓生者為瓜,此甜瓜蒂也。有毒。善吐。凡風痰暴塞胸膈,頭眩喉風,風癇風疹,咳逆上氣,及諸果積蠱毒,病在胸中,皆吐下之。治黃疸及暴水腫,和赤小豆、丁香為末,吹鼻中,少時黃水自出,亦可服方寸匕。治鼻中瘜肉,為末,羊脂調少許敷之。青綠者佳,水煮去皮,麩炒黃色。花主心痛咳逆。

白話文:

治風門

蔓荊子味苦甘辛,能治療筋骨因寒熱痹痛,明目、堅齒,以及頭痛、腦鳴。還能促進鬍鬚生長,利尿通竅,殺死蛔蟲。它生長在秦地,六月開花,九月結果,因此得名「蔓荊」。無毒,屬陰中之陽,是太陽經的藥物。主治筋骨寒熱、濕痺拘攣,以及眼痛紅腫流淚、齒痛頭痛、頭昏腦鳴等症狀,功效來自其清熱涼血的作用。此外,它還能促進鬚髮生長,利關節通竅,殺死蛔蟲,但胃虛者禁用。使用前需以酒蒸煮一小時,曬乾後再搗碎。忌與烏頭、石膏同用。

牡荊實味苦溫,能通利胃氣,治療骨骼寒熱、逆氣,以及心煩熱、痰熱。它能止咳、止眩暈、治小兒驚癇。因其不蔓生,故名「牡荊」,也就是黃荊。無毒。主治通利胃氣,除骨間寒熱,止咳逆下氣。將其莖燒成灰汁飲用,可以治療心煩熱、噁心欲吐、頭暈目眩、突然失聲、小兒心熱驚癇,還能解暑、止消渴、除痰唾。實痰者宜用牡荊瀝,虛痰者宜用竹瀝,兩者都能開通經絡,運行氣血,服用時宜用薑汁送服。其葉搗碎後與酒混合,可以敷治乳房腫痛。八月採收果實,陰乾,青色者為佳。配伍防風,忌與石膏同用。

牛蒡子味辛,能疏散風寒,治療頭面、目、齒、咽喉腫痛,以及皮膚瘡瘍、筋骨拘攣等症狀,還能補中益氣,止渴消痰。牛喜食其根,因此也稱「惡實」,俗稱「鼠黏子」。無毒。能治療各種風痺引起的全身腫痛、頭面部紅腫、齒牙疼痛、咽喉不利,以及皮膚瘡疹,還能治療腰膝筋骨拘攣,通利十二經。吞服一粒,可以治療癰疽,還能補中益氣,止消渴,寬胸消痰,解痘毒。使用前需微炒搗碎。其根莖蒸熟後,可以治療傷寒寒熱、汗出、中風面腫、熱中消渴。其葉加少許鹽,可以敷治疔腫,以及金瘡。夏日用其葉洗澡,可以使皮膚清爽舒適。

以上都是行氣開表之藥。

南星味苦辛,能治療風痰,以及破傷風、驚癇、牙關緊閉、麻痺、瘡腫、寒咳,還能消瘀破積,治療蛇蟲咬傷。生長在南方,形狀圓,顏色潔白如星。有毒,具有升降作用,屬陰中之陽。能治療中風痰壅塞胸膈、神志不清、破傷風、小兒驚搐、身體僵硬如屍、口噤牙關緊閉、頭目肢體麻痺、疥癬惡瘡癰腫、金瘡撲損瘀血等症狀。還能破堅積、墮胎、治療蛇蟲咬傷。欲使其下行,可用黃柏引導。需在臘月將其置於水中凍結,去除燥性,再放入灰火中炮製,使其裂開,去除外皮。治療驚癇時,可將其研磨成粉,用牛膽汁拌勻,再放入牛膽中陰乾研磨;或者用薑汁、白礬煮至中心無白點亦可。忌與附子、乾薑、生薑同用。

白附子味甘辛,藥性較強,能治療風瘡、頭面部瘙癢、心腹疼痛、血痹、陰囊濕疹、腿腳無力等症狀。顏色潔白,其苗似黑附子,藥性與黑附子相近,氣味溫和,小毒。能治療各種風痺引起的癬瘡、頭面部瘙癢、面部遊走性風痺、心痛、血痹、皮膚麻木、陰囊濕疹、腿腳無力等症狀。還能治療中風失音、女子帶下。需用冷熱灰炮製至裂開後使用。

瓜蒂味苦寒,能催吐痰涎,治療風癇、喉痹、胸腹脹滿、咳逆、浮腫等症狀。凡蔓生者為瓜,此指甜瓜的蒂。有毒,善於催吐。能治療風痰壅塞胸膈、頭暈、喉痹、風癇、風疹、咳逆上氣,以及各種果積、蠱毒等病症。能治療黃疸及暴發性水腫,可將其與赤小豆、丁香研磨成粉,吹入鼻中,不久黃水即可排出,也可少量服用。能治療鼻中息肉,可將其研磨成粉,用羊脂調和後少許敷於患處。青綠色者為佳,需用水煮去皮,再用麩皮炒至黃色。瓜蒂花能治療心痛、咳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