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谷疸」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谷疸,又稱為谷疸病,是一種由黃疸引起的疾病。患者的皮膚和眼睛會發黃,尿液也會變黃。谷疸的病因是由於肝臟不能正常地分解膽紅素,導致膽紅素在血液中積聚。
谷疸的症狀包括:
- 皮膚和眼睛發黃
- 尿液變黃
- 疲勞
- 食欲不振
- 噁心和嘔吐
- 腹痛
- 肝腫大
谷疸的治療方法包括:
- 飲食療法:患者應避免食用含有高膽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
- 藥物治療:患者可能需要服用藥物來降低膽紅素水平。
- 手術治療:如果患者的肝臟嚴重受損,可能需要進行肝移植。
谷疸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但如果及早治療,大多數患者都能完全康復。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五苓散
- 1.《三家醫案合刻》:「雨淋沖陽受傷,熱水洗浴,迫其冷濕深入,與水穀之氣互蒸,而肌肉發黃,陳無擇云:谷疸能食不肌,舌有黃苔。一年之久,寒濕釀成濕熱。凡濕在太陰脾,熱在陽明胃,不分經絡治不可。」
- 2.《傷寒六書》:「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疸。雖下之,腹滿如鼓,谷疸湯、五苓散加茵陳。」
- 3.《丹溪手鏡》:「疸,有酒疸、女勞疸、女疸,日晡熱、足下熱,皆濕熱為之。有谷疸、酒疸、黃汗,前治相同,宜五苓散、茵陳湯下。」
平胃散
- 1.《傷寒大白》:「食滯發黃,名谷疸,故以平胃散散濕熱,加茵陳則清熱散黃。若食重不消,加白豆蔻、萊菔子、神麯、枳實。」
生薑甘草湯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_紅丸子_,最治谷疸,以生薑甘草湯下。(方見霍亂門)」
茵陳蒿湯
- 1.《醫學綱目》:「〔仲〕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耆湯。谷疸之為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疸,茵陳蒿湯主之。黃疸病,茵陳五苓散主之。(二方並見傷寒。)」
- 2.《雞峰普濟方》:「治食畢頭痛心忪拂鬱,由失飢大食,胃氣不轉,與熱相搏,謂之谷疸」
- 3.《景岳全書》:「茵陳蒿湯(攻三一),谷疸,發熱身黃,便結者宜此。」
- 4.《金匱懸解》:「谷疸之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疸,茵陳蒿湯主之。」
- 5.《蘭臺軌範》:「_茵陳蒿湯_(《金匱》),谷疸之為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疸,此湯主之。」
▼ 展開更多
小柴胡湯
- 1.《古今醫統大全》:「_穀芽枳實小柴胡湯_,治谷疸食已即飢而頭眩,心中郁怫不安,飢飽所致蒸疸而黃。」
瓜蒂散
- 1.《集驗方》:「治天行毒熱,通貫臟腑,沉鼓骨髓之間,或為黃疸、黑疸、赤疸、白疸、谷疸、馬黃等疾,喘息須臾而絕,瓜蒂散方。」
保和丸
- 1.《醫學綱目》:「煎熟,吞下谷疸丸、保和丸各四十粒,阿魏丸五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