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醫案合刻》~ 卷三 (4)
卷三 (4)
1. 豬肚丸
未過五旬,形脈色俱衰,叩之連喪三子,得不如是耶,況復傷其孫乎!此非藥餌所能療者也。
川貝母,生地,茯苓,麥冬
脈得數而且弦,此陰虧症也,並非外感。今以虛火升而頭痛,漸有金水兩傷之勢,靜攝乃得,藥餌其次也。
熟地,女貞子,麥冬,龜板,元參,澹秋石
棗漿為丸,開水送下。
肺為水主,熱淫則融,融則水源竭矣。土為金母,不承則金無生。土金水三藏日澌,苟無玉液,神精安能返?既憊之有形,雖擬禁方,亦據古人之常談耳。
白話文:
【豬肚丸】
一個未滿五十歲的人,但外表、脈象、面色都顯得衰老,詢問之下得知他連續失去三個兒子,身體狀況怎能不這樣呢?更何況還傷心於孫子的離世!這種情況已經不是藥物可以治療的了。
使用的藥材包括:川貝母,生地,茯苓,麥冬。
脈象顯示快速且帶有弦象,這是陰虛的症狀,而非外界感染所導致。現在因為虛火上升導致頭痛,漸漸呈現出肺和腎兩處受損的趨勢,需要靜養才能恢復,吃藥只能排在第二位。
使用的藥材有:熟地,女貞子,麥冬,龜板,元參,淡秋石
以棗漿製成丸狀,用開水吞服。
肺主宰水分,如果受到熱氣侵擾就會消融,一旦消融水源就會枯竭。脾為肺的母親,如果脾無法承載,肺也就無法生長。肺、脾、腎這三個臟器逐漸衰退,若無補充精華的液體,神經和精神怎麼可能回復?身體已經疲憊不堪,就算使用了禁止的藥方,也不過是沿用古人的老生常談罷了。
2. 葦莖湯
心陰虛則易汗,肺陰虛則多嗽,肝陰虛則火升,腎陰虛則發熱,脾陽虛則便溏,非一真陰乎,怯症之漸也。但知頭痛醫頭之為良醫,不知履霜堅冰至,君子其為憂危之心也。
炒白芍,小生地,麥冬,棗,桂枝木,炙甘草,青蒿梗,雲苓
診得脈細數而微,舌乾黃,下利,身焦燥而不潤,此為下多傷陰,熱邪因之而內陷,大可慮也。治法輕以清其邪,苦以泄其熱,未識應否。
川連,小生地,人中黃,淡豆豉,木通,金銀花
飲食不和者,太陰虧也。葛稚川肘後方,有一味治虛勞之法,少陰厥陰虧者,鹿角散。太陰虧者,神麯散。今用神麯散。
真陳六神麯研細炒香四兩,每食後,用開水調服二錢。
中焦為氣血津液朝會之所,今診得胃氣不能脈中流布,其亦元氣中餒也。酸以攝泄,辛以流動,惟甘以培養,因增腫患而卻之。擬方備閱。
橘白,灼艾,醒頭草,麥冬,木瓜,五味子
厥有十四,泄為一法,鎮為一法。蓋因曲直太過,不特下侮土,並其上不畏金,鎮法恐其格不相入,宜因其勢而利導之,然後潤之滋之,鮮有不濟者。
羚羊角,金鈴肉,生甘草,淡吳萸,黑穭豆,生白芍,雲茯苓,川鬱金汁
仲景書云:瘧脈自弦一句,開盡人天眼目,今三部九候之中,並無一毫弦象可見。與正氣相戰者,非比春之風夏之暑,南方之瘴也,於此推之,思過半矣。
草果仁,炒厚朴,陳皮,白茯苓,製蒼朮,炙草
脈愈按愈大,可知陰氣不足,瘧邪得以深入,漏蘆、鱉甲補陰太過,非花甲勞心之體所宜。汗泄過多,陽氣亦虛,胃間伏邪,水飲不入,種種皆所不勝也,豈宜再從汗解耶?病者小心,醫者慎之。
人參,蔻仁,淡黃芩,生牡蠣,生地,陳皮,小青皮,生首烏,新谷,薑汁
明系肝風上冒,右尺脈碎亂搏指,此乙癸同源,腎肝同病也。但少陰之脈,不至於巔,惟厥陰能至,以肝為重,腎次之。
羚羊角,生地,半夏,白芍,當歸身,陳皮,茯苓,菊花,女貞子
此由金水不相承挹,故咳久不愈,切勿理肺,肺為嬌藏,愈理愈虛,證不可泛然滋陰。
北沙參,整玉竹,云茯神,川石斛,甜杏仁,生扁豆
短氣失音,喉中時作水雞聲,右脈如革,面浮色痿,肺胃應之,心下痞硬,補瀉紛更,動無一效,甚於水冷,劇於春候。擬進葦莖越婢成湯,進飲三劑。
石膏,桂枝木,白芍,杏仁,冬瓜子,生米仁
木屬濕溫。犯在三焦,先斥腠理,誤傷手太陰足太陽之氣,必致漸入虛損一途,非病之過,治之過也。必移入高明靜虛之室,治以百日之遙,庶幾得之。擬言開太陽,益太陰。
淡乾薑(同五味子搗爛),茯苓,地骨皮,桑葉,生扁豆,生甘草
絃動無情之脈,即名胃少,雖非難經所謂但弦無胃,而久病有此不宜,莫因失血而久進純陰之藥,陽氣抑而陰無所恃也。拙見且進甘溫。
建中湯加人參、炙綿耆、歸身。
病在奇經,治他經不應,要知血行清道,便知清氣不肅,所以鼻紅昏暈二者皆出督脈,好異無用,以古法之法治之自效。
生地,犀角,廣圓核,側柏葉
上蜜丸,早服五錢,晚服三錢,開水下。
暑者,熱中之陰邪也,心先受之,侵入胞絡,怠惰不語,神昏肢冷,為不治。今脈遲軟,漸有是機,四末漸冷,竟有內閉外脫之虞。急用通陽救逆之法,仿右大順散之義,未識何如。
桂枝,半夏,焦白芍,炙甘草
右脈芤搏,耳聾,血下溢,寒熱不已,陰絡所傷,而厥陰不攝,當從至陰中宣出熱邪,是存陰第一義也。
青蒿,白知母,生白芍,炒黃柏,鱉甲,鮮荷葉
元米一合,泡湯為水。
右脈一息七重弦,左脈一息六至緊,咳而不得息,陰氣已弱,金水同受病,且議景岳六君煎投之。
白話文:
標題:[葦莖湯]
內容翻譯如下:
心臟陰虛容易出汗,肺臟陰虛則常咳嗽,肝臟陰虛火氣上升,腎臟陰虛則會發熱,脾臟陽虛則排便稀軟,這都是因爲身體真陰的流失,是虛弱症狀逐漸顯現的徵兆。只知道頭痛醫頭的醫生,不懂得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君子應有憂患意識。
處方藥材包括炒白芍,小生地,麥冬,棗,桂枝木,炙甘草,青蒿梗,雲苓。
診斷脈搏細數且微弱,舌頭乾燥呈黃色,腹瀉,身體焦躁無潤澤,這是由於下部過度傷及體內陰分,熱邪趁機內陷,情況堪憂。治療方法應該是輕柔地清除邪氣,用苦藥來泄熱,但不確定是否適用。
處方藥材包括川連,小生地,人中黃,淡豆豉,木通,金銀花。
飲食不調和是因爲太陰經虧損。葛稚川肘後方有一味藥方可以治療虛勞,對於少陰和厥陰經虧損的,可用鹿角散。對於太陰經虧損的,則用神麯散。現使用神麯散。
真陳六神麯研細炒香四兩,每次飯後,用開水調服二錢。
中焦是氣血津液彙集的地方,現在診斷髮現胃氣不能在脈絡中流通,這是元氣受損的跡象。用酸味的藥物來攝製泄瀉,辛辣的藥物來促進流動,只有甘味的藥物用來培養元氣,因爲腫脹問題而停用。建議的藥方待查。
處方藥材包括橘白,灼艾,醒頭草,麥冬,木瓜,五味子。
厥證有十四種,泄瀉是一種治療方法,鎮定也是一種方法。因爲陰陽失調,不僅影響脾胃,甚至影響到肺金,用鎮定法可能格格不入,應該順應其勢進行引導,然後滋潤調養,這樣很少有不奏效的。
處方藥材包括羚羊角,金鈴肉,生甘草,淡吳萸,黑穭豆,生白芍,雲茯苓,川鬱金汁。
張仲景的書提到:“瘧脈自弦”這句話,開啓了許多人的智慧,現在在三部九候中,沒有絲毫弦脈的跡象。與正氣鬥爭的,不是春風夏暑,也不是南方的瘴氣,從這一點推斷,已經思考過半了。
處方藥材包括草果仁,炒厚朴,陳皮,白茯苓,制蒼朮,炙草。
脈搏越按越大,說明陰氣不足,瘧邪得以深入,漏蘆、鱉甲補陰太過,不適合年老體弱者。汗泄過多,陽氣也虛,胃部潛伏的邪氣,水飲不入,各種狀況都難以承受,怎能再從汗解呢?病人要小心,醫生也要謹慎。
處方藥材包括人參,蔻仁,淡黃芩,生牡蠣,生地,陳皮,小青皮,生首烏,新谷,薑汁。
明顯是肝風上冒,右尺脈亂跳,這說明腎肝同病。但是少陰經的脈搏不會到達頭頂,只有厥陰經才能達到,肝爲主,腎爲次。
處方藥材包括羚羊角,生地,半夏,白芍,當歸身,陳皮,茯苓,菊花,女貞子。
這是因爲金水無法相互承託,所以咳嗽久久不愈,切勿理肺,肺爲嬌髒,越理越虛,症狀不能隨意滋陰。
處方藥材包括北沙參,整玉竹,雲茯神,川石斛,甜杏仁,生扁豆。
短氣失音,喉嚨時常發出水雞聲,右脈如皮革,面部浮腫,臉色萎黃,肺胃反應,心下痞硬,補瀉交替,動無效果,比水冷更甚,比春候更劇。建議進葦莖越婢成湯,進飲三劑。
處方藥材包括石膏,桂枝木,白芍,杏仁,冬瓜子,生米仁。
屬於溼溫病,侵犯三焦,首先斥責腠理,誤傷手太陰足太陽之氣,必然導致逐漸走向虛損,這不是疾病本身的問題,而是治療不當造成的。必須轉移到高明靜虛的房間,治療百日之遙,纔有望恢復。建議開太陰,益太陰。
處方藥材包括淡乾薑(同五味子搗爛),茯苓,地骨皮,桑葉,生扁豆,生甘草。
絃動無情的脈象,就是胃氣不足,雖然並非難經所謂但弦無胃,但對於久病患者來說,這種情況並不適宜。不要因爲失血而長期服用純陰的藥物,陽氣被抑制,陰氣就沒有依靠。個人建議先用甘溫藥物。
建議藥方爲建中湯加人參、炙綿耆、歸身。
病在奇經,治療其他經絡沒有效果,要知道血行清道,便知道清氣不肅,所以鼻紅昏暈兩者都出自督脈,喜歡特殊方法並無用處,用古法治療自然有效。
處方藥材包括生地,犀角,廣圓核,側柏葉
以上製成蜜丸,早上服用五錢,晚上服用三錢,開水送服。
暑邪是熱中的陰邪,心先受之,侵入胞絡,怠惰不語,神昏肢冷,爲不治之症。現在脈搏遲緩柔軟,漸漸有這種跡象,四肢漸冷,竟然有內閉外脫的風險。急用通陽救逆之法,仿右大順散之意,不知道如何。
處方藥材包括桂枝,半夏,焦白芍,炙甘草。
右脈芤搏,耳聾,血下溢,寒熱不止,損傷陰絡,厥陰不能攝製,應當從至陰中宣出熱邪,這是保存陰氣的第一義。
處方藥材包括青蒿,白知母,生白芍,炒黃柏,鱉甲,鮮荷葉
元米一合,泡湯爲水。
右脈一息七重弦,左脈一息六至緊,咳嗽無法休息,陰氣已弱,金水同受病,暫議景嶽六君煎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