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口淡」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口淡是中醫的一個常見症候,指的是口中沒有津液,口乾舌燥,不想說話。口淡的病因有很多,可以由內外因素引起。內因包括脾胃虛弱、陰虛火旺、氣血不足等;外因包括風寒、暑熱、燥邪等。

口淡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口乾舌燥、不想說話、飲水不多、大便乾燥等。根據病因的不同,口淡的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果是脾胃虛弱引起的口淡,可以用健脾益胃的藥物治療;如果是陰虛火旺引起的口淡,可以用滋陰降火的藥物治療;如果是氣血不足引起的口淡,可以用補氣養血的藥物治療。

口淡在中醫上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症候,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如果出現口淡的症狀,建議到中醫院進行診治。

口淡的證候

口淡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口乾舌燥:口中沒有津液,口乾舌燥,不想說話。
  • 不想說話:由於口乾舌燥,說話費力,所以不想說話。
  • 飲水不多:由於口乾舌燥,不想喝水。
  • 大便乾燥:由於津液不足,大便乾燥。

口淡的病因

口淡的病因有很多,可以由內外因素引起。內因包括脾胃虛弱、陰虛火旺、氣血不足等;外因包括風寒、暑熱、燥邪等。

  • 脾胃虛弱:脾胃是人體的消化系統,主要負責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果脾胃虛弱,就會影響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導致津液不足,出現口淡的症狀。
  • 陰虛火旺:陰虛火旺是指陰液不足,而陽氣過旺的一種病理狀態。陰液不足會導致津液不足,出現口乾舌燥、口淡的症狀。
  • 氣血不足:氣血是人體的物質基礎,氣虛會導致津液不足,出現口淡的症狀。
  • 風寒:風寒是一種外感風寒邪氣侵襲人體所致的疾病。風寒會導致肺氣受損,津液不足,出現口乾舌燥、口淡的症狀。
  • 暑熱:暑熱是一種外感暑熱邪氣侵襲人體所致的疾病。暑熱會導致津液耗傷,出現口乾舌燥、口淡的症狀。
  • 燥邪:燥邪是一種外感燥邪侵襲人體所致的疾病。燥邪會導致津液耗傷,出現口乾舌燥、口淡的症狀。

口淡的治療方法

口淡的治療方法根據病因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是脾胃虛弱引起的口淡,可以用健脾益胃的藥物治療;如果是陰虛火旺引起的口淡,可以用滋陰降火的藥物治療;如果是氣血不足引起的口淡,可以用補氣養血的藥物治療。

口淡的預防方法

口淡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小半夏湯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_養榮湯_,治五疸腳弱,心忪口淡,耳響微寒,發熱氣急,小便白濁。當作虛勞治之。(方見虛損門)

人參白虎湯

  • 1.《醫學集成》:「口淡,胃熱也,人參白虎湯加花粉、麥冬。或石膏、青黛、石斛、燈芯。

補中益氣湯

  • 1.《醫學入門》:「晝熱口淡是陽虛,凡飢飽勞役傷胃,陽虛口中無味,晝熱夜輕者,俱宜補中益氣湯,甚加附子。上盛下虛者,清心蓮子飲。
  • 2.《醫學傳心錄》:「胃虛熱則口淡,宜補中益氣湯。唇燥裂生瘡者,脾血不足也,宜歸脾湯。
  • 3.《一見能醫》:「心熱則口苦,瀉心湯;脾熱則口甘,瀉黃散;肺熱則口辣,瀉白散;腎熱則口咸,滋腎丸;肝熱則口酸,瀉青丸。肝膽同熱,則口酸而苦,柴胡、黃芩、青皮、膽草之類,胃虛熱則口淡,補中益氣湯。口唇乾燥,破裂生瘡者,用橄欖燒存性,豬膽敷調,口氣臭者,用香薷湯飲之。

六君子湯

  • 1.《幼科鐵鏡》:「一、虛寒。脾本無寒,虛則生寒,面生慘淡,唇口淡白,微渴,口氣微微帶溫冷,燒熱勢微,治用六君子湯。氣虛即脾虛,治法同。

荊防敗毒散

  • 1.《羊毛瘟證論》:「溫邪出太陽惡寒發熱頭痛脊強項痛拘束或嘔或瀉口淡不渴舌有滑苔或黃或白皆有紅點裂紋面色灰滯便數或遺精方用荊防敗毒散加滑石一二兩次用加減雙解散

四君子湯

  • 1.《羅氏會約醫鏡》:「_四君子湯吞八味丸_,治疸證服解利藥不止,或口淡腳軟,寒熱尿濁,皆為虛甚。若再服涼藥通利,自必脾虛腎涸而危。
  • 2.《蒼生司命》:「黃疸皆由脾胃二經所致,當究其因,分利為先,解毒次之。諸疸口淡、怔仲、耳鳴、足軟、微寒、發熱、小便白濁,此為虛疸,治宜四君子湯吞八味丸,不可過用涼藥,強通小便,恐腎水枯竭。久而面黑色黃,及有渴者不治,不渴者猶可治也。
  • 3.《濟世全書》:「治黃疸,口淡,怔忡,耳鳴腳軟,微寒發熱,小便白濁,此為虛症,宜四君子湯吞下八味丸。
  • 4.《濟陽綱目》:「或云,諸疸口淡怔忡,耳鳴腳軟,當作虛治,宜養榮湯、四君子湯,切不可過用寒涼,強通小便,恐腎水枯竭而難治。諸失血後多令面黃,蓋血為榮,面色紅潤者,血榮之也。今血去則面黃色,亦宜養榮湯、十全大補湯。瘧後並諸病後面黃者,俱宜健脾之劑,如異功散加黃耆、扁豆或參苓白朮散之類。
  • 5.《醫學原理》:「黃疸之病,乃脾胃二經濕熱壅盛所致,當究所因,分利為本。凡諸疸,口淡怔忡,耳鳴腳軟,微寒發熱,小便白濁,此為虛症,宜用四君子湯吞八味丸,不可過用涼劑強通小便,恐腎水枯竭久,而面黑黃色及作渴者,不治。如不渴者,可治。
▼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