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濟世全書》~ 巽集 卷五 (7)

回本書目錄

巽集 卷五 (7)

1. 口病

夫口者,足太陰脾經之所主,五味之所入也。蓋五味入口藏於脾胃,為之運化津液以養五氣。五氣者,五臟之氣也。節宣微爽,五臟之氣偏勝,由是諸病生焉。且咸則停滯,澀則因燥,淡則由虛,熱則從苦從甘也。口臭者,乃臟腑臊腐之不同,蘊積於胸膈之間而生熱,沖發於口也。

口瘡者,脾氣凝滯,風熱加之而然。治之,當隨其所因,以治無太過不及耳。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脾熱則口甘,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咸。有口淡者,知胃熱也。

清金導赤散(主方),治心肺蘊熱,口瘡咽痛,膈悶,小便淋濁不利。

白話文:

嘴巴是足太陰脾經的主導,也是五種味道進入的地方。換言之,五種味道進入嘴裡後存儲在脾胃中,然後轉化為津液來滋養五臟之氣。這五種氣分別是五臟的氣息。如果這些氣息流暢適度,那麼五臟的氣息就會偏重,這樣就容易引發各種疾病。例如,鹹的食物會導致堵塞,澀的食物會因為乾燥而引起,淡的食物可能由虛弱引起,熱的食物可能與苦和甜有關。嘴巴有異味,是因為內臟的味道不同,積聚在胸腔和膈肌之間產生熱氣,然後從口中發出。

嘴巴長泡,是因為脾氣凝滯,加上風熱的影響。治療時,應根據其原因進行,原則是不使治療過度或不足。肝熱會導致口酸,心熱會導致口苦,脾熱會導致口甘,肺熱會導致口辛,腎熱會導致口鹹。如果有口淡的情況,這表明胃熱。

「清金導赤散」(主要藥方),用於治療心肺積熱,嘴巴長泡、咽喉疼痛、胸部悶塞、小便淋灕不暢的症狀。

黃芩,黃連,梔子,木通,澤瀉,生地黃,麥門冬,甘草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服。

犀角飲,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熱毒時氣。

升麻,桔梗,甘草(各一兩),牛蒡子(二兩),犀角(五錢)

白話文:

犀角飲

藥方:

  • 黃芩、黃連、梔子、木通、澤瀉、生地黃、麥門冬、甘草 各適量,研磨成粉末。
  • 生薑 三片。
  • 以上藥材加水煎煮服用。

功效: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主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熱毒時氣等症。

加減方:

  • 升麻、桔梗、甘草 各一兩
  • 牛蒡子 二兩
  • 犀角 五錢

注:

  • 以上中藥材的用量需根據患者的病情及體質調整。

上銼,竹葉七片煎,去渣細細熱漱,溫即咽之,其渣掃腫處。

陰陽散,治口瘡。

用黃連、乾薑各等分,為末,摻患處立已。一方如青黛、孩兒茶尤妙。

綠袍散,治口瘡

用黃柏一兩,青黛三錢,為末,摻患處立已。一方加密陀僧一錢。

加味四物湯,治血虛發熱,口舌生瘡或牙齦腫潰或日晡發熱,煩躁不安,或因怒而致。

白話文:

上火口瘡時,取竹葉七片煎煮,去渣後溫熱漱口,溫熱後將藥汁咽下,用藥渣塗抹患處。另外,可以用黃連和乾薑等量研磨成粉末,直接撒在患處,或用青黛和孩兒茶效果更好。

口瘡也可以用黃柏一兩、青黛三錢研磨成粉末,直接撒在患處治療。也可以加入密陀僧一錢。

血虛發熱、口舌生瘡、牙齦腫潰、日晡發熱、煩躁不安,或因生氣而引起的口瘡,可以用加味四物湯治療。

當歸,熟地(各三錢),白芍,川芎,牡丹皮,柴胡,梔子(各一錢)

上銼,水煎服。

治口瘡服涼藥不愈者,因中焦虛,且不能食,因相火衝上無制,用人參、白朮、乾薑、甘草,甚者加附子或加官桂,此從治法也。

八珍湯,治氣血俱虛,口舌生瘡或齒齦腫潰,惡寒發熱,或煩躁作渴,胸脅作脹,或便血,吐血,盜汗,自汗等症。

白話文:

將當歸、熟地(各三錢)、白芍、川芎、牡丹皮、柴胡、梔子(各一錢)研磨成粉,用水煎服。

用於治療口瘡服用涼藥效果不佳的患者,這種情況通常是因中焦虛弱,且食慾不振,導致相火上衝失控所致。可以採用人參、白朮、乾薑、甘草等藥材治療,情況嚴重者可加附子或官桂,這屬於輔助治療方法。

八珍湯則用於治療氣血雙虛,出現口舌生瘡或齒齦腫潰、惡寒發熱、煩躁口渴、胸脅脹痛、便血、吐血、盜汗、自汗等症狀。

人參,白朮,白茯苓,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銼,薑棗煎服。

上清丸,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止嗽清聲,潤肺寬膈除熱。

百藥煎(四兩),薄荷(淨末,四兩),砂仁(三兩),訶子(五錢),桔梗(五錢),甘松(五錢),寒水石(二兩),玄明粉(五錢),硼砂(五錢),片腦(一錢)

白話文:

人參、白朮、白茯苓、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各取一分)、甘草(炙,取五十分之一)。

以上成分混合後,與薑和棗一同煎煮後服用。

「上清丸」主要用於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能止咳清音,滋潤肺部,舒緩胸膈,清熱解毒。

「百藥煎」(四兩)配以淨化的薄荷(四兩)、砂仁(三兩)、訶子(五錢)、桔梗(五錢)、甘松(五錢)、寒水石(二兩)、玄明粉(五錢)、硼砂(五錢)、片腦(一分)。

上為末,甘草熬膏,丸如梧子大,或嚼三五丸,茶清下。

玄門丹,治口瘡連年不愈者。

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玄參(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一丸,噙化。

小柴胡湯,治口苦,乃謀慮不決。

人參,柴胡,半夏,麥門冬,酸棗仁,地骨皮,遠志(甘草水泡,去心),甘草

白話文:

用甘草熬成膏,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嚼服三到五丸,用清茶送服。這方子叫做玄門丹,可以治療多年不愈的口瘡。

天門冬、麥門冬、玄參各等份,研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子,每次服用一丸,含化。

小柴胡湯,可以用來治療口苦,這是因為思慮過度而導致的。此方由人參、柴胡、半夏、麥門冬、酸棗仁、地骨皮、甘草水泡過、去心的遠志組成。

上銼,薑棗煎服。

一治口臭,牙齦赤爛,腿膝痿軟,或用黃柏等藥益甚時,或口咸,此腎經虛熱,六味丸奏效。

白話文:

上方切片,加生薑和大棗煮熟服用。另一種是治療口臭、口腔黏膜紅腫疼痛、腿部和膝蓋軟弱無力的情況,有時也使用黃柏等藥物但效果不佳時,或者口中感覺鹹的時候,這可能是腎虛引起的熱症,可以嘗試使用六味地黃丸治療。

2. 舌病

丹溪曰:四氣通乎口舌,舌和則五味知。夫舌者,脾胃之所通,心氣之所主,和則知五味,資於脾而宗於身也。二臟不和,風寒中之則舌強而不能言。更有重舌,木舌,胎舌衄等症,皆由心脾虛熱所乘而然也。

玄參升麻湯,治心脾壅熱,舌上生瘡,重舌,木舌,舌腫,連頰兩邊虛浮腫痛。

玄參,赤芍,升麻,桔梗,枳實,黃芩,犀角,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丹溪說:四時之氣都與口舌相通,舌頭調和,就能辨別五味。舌頭是脾胃的通道,心氣所管轄的地方,調和就能辨別五味,依靠脾臟,統領全身。若心脾二臟不和,風寒入侵,就會舌強不語。還有重舌、木舌、胎舌衄等症,都是心脾虛熱所致。玄參升麻湯,用來治療心脾積熱,舌上生瘡,重舌,木舌,舌頭腫脹,連著兩頰虛浮腫痛。玄參、赤芍、升麻、桔梗、枳實、黃芩、犀角、甘草各等分。

上銼一兩,生薑煎服。

治舌腫硬,閉塞悶亂。百草霜、食鹽各等分,井花水調塗舌上。

治舌無故出血。(名舌衄。)用槐花為末,摻之而已。

治傷寒舌出寸余,連日不收。用梅花片腦摻舌上,應手而收。

治舌喉閉,用朴硝、白礬,摻舌中立效。

一男子口舌常破如無皮,或咽喉作痛,服清咽利膈散愈甚,予以湯治之乃愈。

治舌腫硬,硼砂末,薄劈生薑,蘸藥揩舌上腫處。一方,用蒲黃摻舌上尤良。

白話文:

上銼一兩,生薑煎服。 - 服用一兩上銼,加入生薑一起煮成湯飲用。

治舌腫硬,閉塞悶亂。 - 治療舌頭腫脹僵硬,導致呼吸困難和心神混亂。

百草霜、食鹽各等分,井花水調塗舌上。 - 使用等量的百草霜和食鹽,加入井花水調和後塗抹在舌頭上。

治舌無故出血。(名舌衄。) - 治療沒有原因的舌頭出血(稱為舌衄)。

用槐花為末,摻之而已。 - 將槐花磨成粉末,直接塗抹在舌頭上即可。

治傷寒舌出寸餘,連日不收。 - 治療傷寒引發的舌頭突出一寸多,持續多日無法縮回。

用梅花片腦摻舌上,應手而收。 - 在舌頭上塗抹梅花片腦,可以即刻收縮舌頭。

治舌喉閉,用朴硝、白礬,摻舌中立效。 - 治療舌喉閉塞,使用朴硝和白礬塗抹在舌頭中間,可以見效。

一男子口舌常破如無皮,或咽喉作痛,服清咽利膈散愈甚,予以湯治之乃愈。 - 有一名男子的嘴脣和舌頭經常裂開,甚至咽喉疼痛,服用清咽利膈散反而病情加重,改用湯藥治療後痊癒。

治舌腫硬,硼砂末,薄劈生薑,蘸藥揩舌上腫處。 - 使用硼砂磨成的粉末,加上切薄的生薑,蘸藥擦拭腫脹的舌頭部位。一方,用蒲黃摻舌上尤良。 - 另一種方法是使用蒲黃直接塗抹在舌頭上效果更佳。

治舌頃忽伸出不入,以蓖麻子末,捲紙條燒煙,熏沖鼻中,有涎即收。

治重舌。

白礬(生),谷丹(飛),五倍子

上為末,用蜜調塗舌上,少頃,用水漱之再塗,以安為度。

胡麻散,治舌青黑有刺,乃熱劇也。患者將舌,陳土壁上吮之方好。

赤茯苓,酸棗仁,麥門冬(各一錢),遠志(甘草水泡,五分),黃連,胡麻仁(各一錢),枳殼,小木通(各八分),小甘草(三分)

白話文:

舌頭突然伸出來縮不回去,可以將蓖麻子研磨成粉,用紙條捲起來點燃熏鼻孔,有唾液流出即可停止。

治療重舌的方法:將白礬、谷丹和五倍子研磨成粉,用蜂蜜調和塗抹在舌頭上,過一會兒用清水漱口,再塗抹一次,直到舌頭恢復正常即可。

胡麻散可以治療舌頭青黑有刺的情況,這是熱症。病人可以將舌頭貼在土牆上舔舐,這樣會比較舒服。

赤茯苓、酸棗仁、麥門冬各一錢,遠志用甘草水浸泡後取五分,黃連、胡麻仁各一錢,枳殼、小木通各八分,小甘草三分。

上銼,水煎服。

治口舌生瘡,牙宣出血。(黃賓江傳)

大皂角(燒灰有性),牙皂(燒灰存性),銅綠,膽礬,雄黃,孩兒茶,百草霜,枯礬

上各等分,為細末,將米泔水洗口瘡後搽藥。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後服用,可以治療口舌生瘡、牙齦出血。另外,將大皂角、牙皂、銅綠、膽礬、雄黃、孩兒茶、百草霜和枯礬等藥材,各取等量,研磨成細粉,用米泔水洗淨口瘡後,再將藥粉塗抹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