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坎集 卷二 (24)
坎集 卷二 (24)
1. 痢疾
駐車丸,治下痢赤白,腹痛甚者及休息痢。(駐者,止也,言藥止痢,如車之駐也。)
黃連(三兩,炒),當歸(一兩半),乾薑(一兩,炮),阿膠(一兩半,蛤粉炒)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米飲下。
一方治休息痢,用四物湯吞下駐車丸一百粒。(醫說經驗方。)
神應丸,治水瀉,食瀉,積瀉,赤白痢,休息痢,不拘新久。
黃連(二兩,半生半炒),吳茱萸(湯泡,一兩),木香(一兩),粟殼(蜜炒,二兩)
上為末,烏梅肉二兩搗為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米湯下。
按上方,治休息痢宜之。
倉廩散,治時行瘟疫,下痢赤白,發熱,口乾,身痛。(方見傷寒。)
即人參敗毒散加黃連,陳倉米三百粒,薑、棗煎服。如噤口痢,加陳倉米一撮,石蓮子七枚;痢後手足痛,加木瓜、檳榔。若不早治,有成鶴膝風者。
加減柴胡湯,治下痢身熱挾外感者,必惡寒發熱,身首俱病,此為在表。
宜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加蒼朮、川芎、陳皮、赤芍、生薑,煎服。得微汗以散之,即愈。
按上方,治外感瘟疫,下痢發熱之劑。
加減八珍湯,治食積痢,或時赤痢,或時水瀉,或完穀俱出,乃脾胃受熱之郁遏,不能消磨致水穀不化。
人參(八分),白朮(去蘆,一錢半),茯苓(一錢),甘草(炙,五分),當歸(一錢),川芎(六分),白芍(一錢半),神麯(炒,一錢),黃連(酒炒,二錢),砂仁(七分),澤瀉(一錢),陳皮(八分),半夏(一錢),防風(七分),阿膠(炒,一錢)
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加減補中益氣湯,治痢疾日久不愈,不能起床,不食,疲弱之甚者。
黃耆(蜜米,五分),人參(五分),白朮(去蘆炒,一錢),陳皮(七分),當歸(一錢),白芍(酒炒,一錢),升麻(三分),澤瀉(五分),木香(三分),砂仁(五分),白蔻(三分),地榆(五分),御米殼(醋炒,三分),甘草(炙,三分)
上銼,水煎溫服。
按上方,治下痢日久,疲弱之甚者宜之。
凡噤口痢多是胃口熱甚,用黃耆一兩,人參五錢,煎湯終日呷之,如吐則再強飲,但得一呷下咽便好。
一方加石蓮肉三錢,水煎服,立效。
治噤口痢,其症有冷有熱,有冷熱不調,皆須先發散表、里。如手心熱,目赤,是熱,宜敗毒散加陳米,煎服;如手心冷及純下白痢者,是寒,宜用蓮肉(不去心)為末,米飲調服,每服三錢。
一方治噤口痢,酒酻半盞,薑汁半盞,倉米湯半盞,三味合一處,入陳鹽菜一攝,揉爛一併食之,胃口立開,口不開,用針柱撥開牙齒灌下立效。
倉連散,治噤口痢。
赤,用陳倉米三錢,黃連七錢;白,用米七錢,連三錢;赤白痢相兼,各五錢。水煎露一宿,空心溫服。
白話文:
[痢疾]
駐車丸,主要治療拉肚子,出現紅、白痢,腹痛劇烈以及反覆發作的痢疾。(「駐」的意思是停止,表示藥能止住痢疾,就像車子停止一樣。)
藥方組成:黃連(炒過,12克),當歸(6克),乾薑(炮製過,6克),阿膠(用蛤粉炒過,6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做成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30顆,用米湯送服。
另一個藥方,治療反覆發作的痢疾,用四物湯送服100顆駐車丸。(這是醫者的經驗方。)
神應丸,主要治療水瀉、吃東西後腹瀉、積食引起的腹瀉、紅白痢疾、反覆發作的痢疾,不論是新發病還是舊病都有效。
藥方組成:黃連(一半生用,一半炒過,8克),吳茱萸(用湯浸泡過,4克),木香(4克),粟殼(用蜜炒過,8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入搗爛的烏梅肉8克做成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50顆,空腹用米湯送服。
這個藥方,特別適合治療反覆發作的痢疾。
倉廩散,主要治療流行性瘟疫,出現拉紅、白痢,發熱、口渴、身體疼痛的症狀。(這個方子在傷寒篇有記載。)
就是人參敗毒散加上黃連,陳倉米300粒,用薑和棗一起煎煮服用。如果出現無法進食的痢疾,加入一把陳倉米和7枚石蓮子;如果痢疾之後手腳疼痛,加入木瓜和檳榔。如果不盡快治療,可能會發展成鶴膝風(關節腫痛)。
加減柴胡湯,主要治療拉肚子,同時伴隨發熱,有外感風寒症狀,一定會有怕冷、發熱、頭身不適等症狀,這是表證。
應該用小柴胡湯,去掉人參,加入蒼朮、川芎、陳皮、赤芍、生薑,煎煮服用。喝完藥微微出汗,病就會好轉。
這個藥方,是治療外感瘟疫,導致拉肚子發熱的藥方。
加減八珍湯,主要治療因食物積滯引起的痢疾,有時拉紅痢,有時拉水瀉,有時大便中夾雜未消化的食物,這是因為脾胃受熱,功能受到抑制,無法消化食物。
藥方組成:人參(2.4克),白朮(去除蘆頭,炒過,4.5克),茯苓(3克),甘草(炙,1.5克),當歸(3克),川芎(1.8克),白芍(4.5克),神麯(炒過,3克),黃連(用酒炒過,6克),砂仁(2.1克),澤瀉(3克),陳皮(2.4克),半夏(3克),防風(2.1克),阿膠(炒過,3克)。
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後溫服。
加減補中益氣湯,主要治療痢疾久治不癒,無法起床、食慾不振、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
藥方組成:黃耆(用蜜炒過,1.5克),人參(1.5克),白朮(去除蘆頭炒過,3克),陳皮(2.1克),當歸(3克),白芍(用酒炒過,3克),升麻(0.9克),澤瀉(1.5克),木香(0.9克),砂仁(1.5克),白蔻(0.9克),地榆(1.5克),御米殼(用醋炒過,0.9克),甘草(炙,0.9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溫服。
這個藥方,適合治療痢疾日久,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
凡是無法進食的痢疾,多半是胃火太盛,可以用黃耆4克,人參15克,煎湯整天慢慢喝,如果喝了就吐,也要勉強喝下去,只要能嚥下一些就好了。
另一個藥方加入9克石蓮肉,用水煎煮服用,效果很快。
治療無法進食的痢疾,症狀有寒有熱,也有寒熱交錯,都應該先發散表、里之邪氣。如果手心發熱、眼睛發紅,是熱證,應該用敗毒散加入陳米煎煮服用;如果手心發冷,且單純拉白色稀便,是寒證,應該用蓮肉(不去心)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每次服用9克。
另一個治療無法進食痢疾的藥方,用半杯米酒、半杯薑汁、半杯倉米湯混合,加入一小撮醃過的鹹菜,揉爛後一起吃下,胃口馬上就會打開,如果還是不能張口,可以用針柱撬開牙齒灌入,效果很快。
倉連散,主要治療無法進食的痢疾。
如果是紅痢,用陳倉米9克,黃連21克;如果是白痢,用米21克,黃連9克;如果是紅、白痢交替,則各用15克。用水煎煮,放置一夜,空腹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