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蟲積」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蟲積是中醫古籍中記載的一種疾病,多見於兒童,其主要特點是患者體內有寄生蟲,並且會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如腹痛、腹瀉、嘔吐、食欲不振、消瘦等。

中醫認為,蟲積的發生主要是由於患者體內有寄生蟲,這些寄生蟲會在患者的腸道中大量繁殖,並且會吸收患者的營養,從而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的症狀。

在治療方面,中醫主要採用中藥治療,常用的中藥有蒼朮、白朮、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等。這些中藥可以起到健脾益胃、化濕驅蟲的作用,從而緩解患者的症狀。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還需要注意飲食,避免吃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同時,患者還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蟲積是中醫古籍中記載的一種疾病,雖然現在已經很少見了,但是我們仍然需要了解它的相關知識,以便在出現相關症狀時能夠及時就醫。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胃苓湯

  • 1.《仁術便覽》:「一方,治腫,黑牽牛頭末,檳榔為末,等分。如取蟲積,沙糖水調下。忌鹽醬生冷百日。上為末,每服三錢,好酒空心調下利去水三五次,其腫自消。

烏梅丸

  • 1.《醫學摘粹》:「如因食積而疼,宜溫下者,以大黃附子湯主之,或以厚朴七物湯主之。如因水積而疼者,以五苓湯主之,或以十棗湯主之。如因血積而疼者,以桂枝茯苓丸主之,或以下瘀血湯主之。如因痰積而疼者,以姜苓半夏湯主之。如因蟲積而疼者,以烏梅丸主之。如無宿物,專屬寒濕者,以大建中湯附子粳米湯主之。

人參湯

  • 1.《顧松園醫鏡》:「三,一人腹中嘈痛,左脅手不可按,凡飲食到口,喉間若有一物接之者然。士材曰,脈大而數,腹痛嘔涎,面色痿黃,此虛而有濕,濕熱相兼,蟲乃生焉。宜人參湯送檳丸以下蟲積,蟲若不去,雖服補湯,竟何益乎?言之不聽,終莫能起。
  • 2.《古今醫案按》:「給諫侯啟東腹中嘈痛。士材按其左脅。手不可近。凡飲食到口。喉間若有一物接之者然。李曰。脈大而數。腹痛嘔涎。面色痿黃。此虛而有濕。濕熱相兼。蟲乃生焉。當煎人參湯送檳黃丸以下蟲積。蟲若不去。雖補何益乎。病者畏不敢用。後竟不起。
  • 3.《續名醫類案》:「李士材治侯給諫,腹中嘈痛,按其左肱,手不可近。凡飲食到口,喉間若有一物接之者然。曰:脈大而數,腹痛嘔涎,面色萎黃,此虛而有濕,濕熱相兼,蟲乃生焉。當用人參湯送檳榔丸,以下蟲積。蟲若不去,雖服補湯,竟何益乎?病家畏謹之甚,不敢輕投,終莫能起。(何不改用平善殺蟲之劑?)
  • 4.《醫宗必讀》:「給諫侯啟東,腹中嘈痛。余按其左脅,手不可近,凡飲食到口,喉間若有一物接之者然。余曰:脈大而數,腹痛嘔涎,面色痿黃,此虛而有濕,濕熱相兼,蟲乃生焉。當煎人參湯送檳黃丸,以下蟲積,蟲若不去,雖服補湯,竟何益乎?豫瞻先生,畏謹之至,不敢輕投,終莫能起。
  • 5.《古今醫案按選》:「又治侯啟東腹中嘈痛,按其左脅,手不可近,凡飲食到口,喉間若有一物接之者。然脈大而數,腹痛嘔涎,面色痿黃,此虛而有濕,濕熱相兼,蟲乃生焉。當煎人參湯送檳黃丸以下蟲積,蟲若不去,雖補何益乎!病者畏不敢用,後竟不起。

再造散

  • 1.《萬氏家抄濟世良方》:「在上者以醉仙散取涎血於齒縫中出,在下者以再造散取惡物蟲積於穀道中出。後用通聖散,更用三稜針委中出血。夫上下同得者甚重,自非醫者神手,病者鐵心罕能免此。凡下藥須以稀粥調養半月、一月,勿妄動勞作。
  • 2.《張氏醫通》:「服再造散。祛血分之風熱。戒房室三年病愈。此先治其衛。後治其營也。丹溪云。癘風須分在上在下。看其疙瘩。先見在上體多者。氣受之也。以醉仙散取臭毒惡血於齒縫中也。先見在下體多者。血受之也。以再造散取惡物蟲積於穀道中出。所以雖有上下道路之異。然皆不外於陽明一經而已。

大七氣湯

  • 1.《濟世全書》:「_大七氣湯_,治諸般痞積,面色萎黃,肌體羸瘦,四肢無力,皆緣內有蟲積。或好食生米,或好食壁泥,或好食茶、炭、咸、辣等物者,只此一服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