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表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一 (6)
卷一 (6)
1. 中風
此太陰經中風也。有汗無熱宜針太谿,足內踝後跟骨上陷中動脈應手,針透崑崙,此少陰經中風也。
上之續命混淆無六證之別,今後分經治療,又分針刺法。厥陰之井大敦,足大趾甲後一韭葉聚毛間刺以通其經。少陽之經絕骨,外踝上三寸灸五壯,灸以引其熱。是針灸同象法治之大體。
灸法
灸風池、百會、曲池、合谷、風市、絕骨、環跳、肩髃、三里等穴,皆灸之以鑿竅疏風。一人患帶下,一夕昏僕目上視,溲注汗泄,脈大無倫,此陰虛陽暴絕也。蓋得之病後酒色,急灸氣海穴。在臍下一寸半,漸蘇,服人參膏數斤而愈。
白話文:
中風
這是太陰經中風。如果患者出汗但不發燒,應該針刺太谿穴(腳內踝後跟骨上方凹陷處的動脈處),並透刺崑崙穴,這是少陰經中風。
以前治療中風時,常常混淆經脈,沒有明確的辨證施治,現在應該按照不同的經脈來治療,並採用不同的針刺方法。厥陰經的中風,應針刺大敦穴(大腳趾甲後方,毛髮聚生處);少陽經的中風,則在絕骨穴(外踝骨向上三寸處)灸五壯,用灸法引發局部熱量。這就是針灸治療中風的基本方法。
灸法
灸刺風池、百會、曲池、合谷、風市、絕骨、環跳、肩髃、足三里等穴位,都可以通過溫熱刺激來疏通經絡,驅散風邪。曾有一位患者,患有帶下病,一夜之間突然昏倒,仰頭上視,小便失禁,出汗,脈搏異常洪大,這是陰虛陽亢所致。此症是由於患者病後恣情縱慾所致,需緊急灸刺氣海穴(肚臍下約一寸半處),患者漸漸恢復意識,服用數斤人參膏後痊癒。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