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一 (7)
卷一 (7)
1. 暑(附註夏)
暑脈虛而微弱。按之無力,又脈來隱伏弦細芤遲,皆為暑脈也。脈虛身熱得之傷暑;中暍,脈虛而微者是也。
黃連香薷飲,治傷暑。或作腹痛、或噁心、或吐瀉等症。
香薷四錢,厚朴(薑汁炒),白扁豆各二錢,甘草一錢,黃連二錢
水四鍾,煎二鍾,去渣浸冷,徐徐服之。夾痰加半夏、南星;虛加參、耆。
十味香薷飲,治人平素元氣虛弱,更臨夏月暑氣侵胃所致肢體倦軟,精神疲睏,脾胃不和,飲食不甘。
白話文:
夏季的脈象虛弱无力,按压时感觉不到力量,而且脉搏隐伏、细小、紧涩、迟缓,这些都是暑气的脉象。脉象虚弱、身体发热,都是因为中暑所致;中暑时,脉象虚弱无力就是这个道理。
黄连香薷饮,用于治疗中暑。可以治疗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香薷四钱,厚朴(用生姜汁炒制),白扁豆各二钱,甘草一钱,黄连二钱。
水四碗,煎成两碗,去渣后浸泡冷水,慢慢服用。如果伴有痰,可以加入半夏、南星;如果体虚,可以加入人参、黄芪。
十味香薷饮,用于治疗平时元气虚弱,在夏季暑气侵犯胃部导致肢体倦怠无力,精神疲惫,脾胃不和,食欲不振的症状。
香薷,人參,陳皮,白朮,黃耆,白扁豆,甘草(炙),厚朴(薑製,炒),乾木瓜,白茯苓
水二鍾,煎八分,通口服。
清暑益氣湯,治長夏濕熱蒸人、四肢困倦、精神減少、懶於動作、胸滿氣促、肢節疼痛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心下膨悶、小便黃而數、大便溏而頻、或痢或渴、不思飲食、自汗體虛。
黃耆,蒼朮(泔水制炒),升麻各一錢,人參,白朮,神麯,陳皮,澤瀉各五分,五味子九粒,青皮二分半
白話文:
香薷、人參、陳皮、白朮、黃耆、白扁豆、甘草(炙)、厚朴(薑製,炒)、乾木瓜、白茯苓,加水兩杯,煎煮至八分,服用。
此為清暑益氣湯,用於治療長夏濕熱侵襲人體,導致四肢乏力、精神萎靡、懶動、胸悶氣短、肢體疼痛,或氣喘、發熱煩躁、心胸飽脹、小便黃而頻、大便稀薄頻繁,或腹瀉或口渴,食慾不振、自汗體虛等症狀。
黃耆、蒼朮(泔水制炒)、升麻各一錢,人參、白朮、神麴、陳皮、澤瀉各五分,五味子九粒,青皮二分半。
水二鍾,煎一鍾,食遠溫服。
益元散,治中暑身熱,小便不利。此藥性涼,除胃脘積熱,又淡能滲濕,故利小便而散濕熱也。
滑石六兩(水飛),甘草一兩(另研)
上和勻,每服三、五錢,新汲水調服。
生脈散,止渴生津。
人參,麥門冬,五味子各等分
水煎服。
六和湯,治心脾不調、氣不升降、霍亂轉筋、嘔吐泄瀉、寒熱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滿、頭目昏痛、肢體浮腫、嗜臥倦怠、小便赤澀,並傷寒陰陽不分、冒暑伏熱、煩悶或成痢疾、中酒煩渴畏食,婦人胎產中亦可服。
白話文:
水煮兩鐘,煎成一鐘,飯後溫溫服下。
益元散可以治療中暑發熱,小便不暢。此藥性寒涼,可以去除胃脘積熱,又因為性淡,可以滲透濕氣,因此可以利尿,散去濕熱。
滑石六兩(用水研磨成細粉),甘草一兩(另外研磨)。
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用新汲取的清水調服。
生脈散可以止渴生津。
人參、麥門冬、五味子各取相同份量。
用水煎煮服用。
六和湯可以治療心脾失調、氣機升降失常、霍亂抽筋、嘔吐腹瀉、寒熱交替、痰喘咳嗽、胸悶氣脹、頭昏眼花、肢體浮腫、嗜睡懶散、小便赤澀,以及傷寒陰陽失調、中暑發熱、煩悶或腹瀉、飲酒後口渴不思飲食等症狀,婦人生產時也可以服用。
縮砂仁,半夏,杏仁,人參,甘草,木瓜,白朮,赤茯苓,藿香葉,白扁豆,厚朴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一鍾,溫服。
代茶湯,夏月服之以代茶,健脾止渴。
白朮錢半,麥門冬(去心)一錢
煎作湯,代茶服。
又方,治中暑迷悶。
取蒜研爛,熱湯灌之立愈。或用連皮生薑一大塊研爛,熱湯灌下亦蘇。卒急不得熱湯,以冷水研搗亦可。
治注夏屬陰虛元氣不足,夏初春末頭疼腳軟,食少體熱者是
白話文:
砂仁、半夏、杏仁、人參、甘草、木瓜、白朮、赤茯苓、藿香葉、白扁豆、厚朴,加水兩碗,薑三片,大棗一個,煎至一碗,溫熱服用。夏季可當茶飲用,健脾止渴。
白朮半錢,麥門冬(去心)一錢,煎湯當茶飲。
另外,治療中暑迷悶,可取大蒜研磨成泥,用熱水灌服,立刻見效。或用帶皮生薑一大塊研磨成泥,用熱水灌服,也可醒神。若緊急情況下沒有熱水,用冷水研磨亦可。
治療因陰虛元氣不足導致的夏季或春末頭疼腳軟、食慾不振、體溫升高等症狀。
黃耆,人參,白朮,甘草,陳皮,當歸,芍藥,黃柏(炒)
水二鍾煎八分,空心溫服。夾痰加半夏、薑汁,或加麥門冬、五味子。
夏月汗出,惡寒身熱而渴者,中暍也。白虎加人參湯。(方見傷寒門)
發熱惡寒、身重疼痛、小便澀淋,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脈弦細虛遲,表裡中暍也。用補中益氣湯加香薷、扁豆,有熱加黃芩。(方見內傷門)
白話文:
黃耆、人參、白朮、甘草、陳皮、當歸、芍藥、黃柏(炒)這些藥材,用兩碗水煎煮到八分滿,空腹溫熱服用。如果有痰,可以加半夏、薑汁,或是加麥門冬、五味子。
夏天出汗、怕冷、身體發熱口渴,這是中暑。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這個方劑在傷寒門中可以找到。)
發熱、怕冷、身體沉重疼痛、小便澀痛,並且毛髮豎立、手腳冰冷、稍微勞動就發熱、嘴巴張開、牙齒乾燥、脈象弦細虛遲,這是表裡中暑。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香薷、扁豆治療,如果有熱還可以加黃芩。(這個方劑在內傷門中可以找到。)
2. 濕
有自外人者,有自內得者。陰雨濕地皆從外人,治宜汗散,久則疏通滲泄之。食生冷濕面、潼酪或飲酒,其症腫滿,皆自內出,宜實中淡味滲泄、利小便。其脈沉而細,其自下起以重腿腳氣者亦當汗散。
加味二陳湯,治諸濕。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酒芩,羌活,蒼朮
姜水煎服。濕在上倍加蒼朮,濕在下加升麻。內濕加豬苓、澤瀉,中焦濕與痛熱加黃連,有實熱者亦用之。肥白人因濕沉困怠惰是氣虛,加二朮、人參,黑瘦人沉困怠惰是濕熱,加白朮、黃芩、炒芍藥。
白話文:
濕氣有外來的,也有內生的。外來的濕氣,比如陰雨天氣、潮濕的環境,要以發汗的方法治療,時間久了就需要疏通、滲泄水分。內生的濕氣,比如吃生冷、濕面、油膩食物或飲酒,會導致身體腫脹,需要用溫補、淡味的食物來滲泄水分、利尿。如果脈象沉細,且從下肢開始有沉重、腿腳氣腫的症狀,也需要發汗。
加味二陳湯專治各種濕氣。
藥方: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酒芩、羌活、蒼朮。
用薑水煎服。如果濕氣在上半身,就多加些蒼朮;如果濕氣在下半身,就加些升麻。內濕加豬苓、澤瀉;中焦濕氣伴隨疼痛和熱症,就加黃連,如果還有實熱,也可以用黃連。肥胖、面色白的人,由於濕氣導致氣虛,身體沉重、懶惰,就加二朮、人參。黑瘦的人,由於濕熱導致身體沉重、懶惰,就加白朮、黃芩、炒芍藥。
除濕湯,治寒濕所傷、身體重著、腰腳痠疼、大便溏泄、小便或澀或利。
半夏曲,厚朴,蒼朮,藿香葉,陳皮,甘草,白朮,白茯苓
水二鍾,姜七片,棗一枚煎八分,通口食前服。
五苓散,治脾胃有濕,小便赤,大便溏瀉。
澤瀉,豬苓,白朮,茯苓,肉桂
水煎服。
羌活勝濕湯,即痛風門通氣防風湯,治風濕甚效。
白話文:
除濕湯用來治療寒濕入侵導致的身體沉重、腰腿酸痛、大便稀溏、小便不暢等症状。此方由半夏曲、厚朴、蒼朮、藿香葉、陳皮、甘草、白朮、白茯苓组成,水煎服,每次用兩碗水,加入七片姜、一枚枣,煎至八分滿,饭前服用。
五苓散則用來治療脾胃濕氣重、小便顏色深、大便稀溏等症狀,由澤瀉、豬苓、白朮、茯苓、肉桂组成,水煎服。
羌活勝濕湯又名痛風門通氣防風湯,能有效治疗風濕病。
薏苡仁粥
以薏苡仁和米煮粥常食之,去濕極效,功勝諸藥。
四制柏術丸,滋陰降火,開胃進食,盡除周身之濕。
黃柏(去皮淨)四斤(一斤酥炙十三次,一斤乳汁浸十三次,一斤童便浸十三次,一斤米泔浸十三次),無油蒼朮(去皮淨)一斤(川椒炒四兩,破故紙炒四兩,五味子炒四兩,川芎炒四兩)
上去四味同炒之藥,止用蒼朮、黃柏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早酒下,午茶下,晚白湯下。
白話文:
薏苡仁粥,用薏苡仁和米煮粥經常食用,去濕效果極佳,功效勝過其他藥物。四制柏術丸能滋陰降火,開胃促進食慾,完全去除身體的濕氣。黃柏去皮淨,用四斤,每斤分別用酥炙、乳汁、童便、米泔浸泡十三次,無油蒼朮去皮淨,用一斤,川椒、破故紙、五味子、川芎各炒四兩。以上四味藥一起炒,只用蒼朮和黃柏研磨成粉,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早飯後酒水服用,午飯後茶水服用,晚飯後白湯服用。
山精丸,健脾去濕,息火消痰。
蒼朮三斤(先用米泔浸三日,竹刀刮去粗皮,陰乾用)桑椹子鬥許(取汁去渣,將蒼朮浸入汁內令透,取出曬乾,如是者九次,用木杵搗為細末聽用),枸杞子一斤,地骨皮一斤
上俱研為細末,與蒼朮末一併和勻,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或二丸,白湯下。
黃耆防己湯,治風濕相搏,一身盡痛,或汗出惡風。
白話文:
「山精丸」能健脾去濕,消除火氣和痰液。取蒼朮三斤,先用米泔浸泡三日,再用竹刀刮去粗皮,陰乾備用。桑椹子適量,取汁去渣,將蒼朮浸入汁液中使其浸透,取出曬乾,重複九次。之後用木杵搗成細末。枸杞子一斤和地骨皮一斤也研磨成細末,與蒼朮末混合均勻,再用煉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至二丸,用白湯送服。「黃耆防己湯」則用於治療風濕相搏,全身疼痛,或出汗怕風的症狀。
防己一兩,甘草(炙)半兩,白朮七錢半,黃耆一兩一錢
每服一兩,入薑、棗煎。
白話文:
防己一兩,甘草(炙)半兩,白朮七錢半,黃耆一兩一錢。
每次服用一兩,加入薑、棗一同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