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白芷散

香白芷散

XIANG BAI ZH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偏寒 (0.5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胃經 20%
膀胱經 10%
心經 10%
肝經 10%
膽經 10%
脾經 10%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香白芷散方中包含白芷,其原因主要有二:

  1. 祛風止痛: 白芷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之效。其揮髮油成分能有效改善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牙痛等症狀,並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局部疼痛。
  2. 解毒消腫: 白芷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能有效治療皮膚病、瘡瘍腫毒等症。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代謝,加速傷口癒合,並能減輕炎症反應。

因此,白芷在香白芷散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既能祛風止痛,又能解毒消腫,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香白芷散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鬱金性味苦辛、微寒,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香白芷散主治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氣血凝滯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麻木等症。鬱金加入方中,可助於疏通肝氣,解除鬱結,使氣血流通,從而緩解疼痛,改善症狀。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鬱金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香白芷散中常配伍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如川芎、白芷等。鬱金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活血化瘀作用,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從而緩解疼痛,消腫止痛。

香白芷散中加入滑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解毒止癢:滑石性寒滑,能清熱利濕,解毒止癢,適用於濕熱蘊結肌膚,導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香白芷散本身以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為主要功效,滑石的加入有助於增強其清熱利濕的效果,更全面地緩解皮膚問題。
  2. 促進藥物吸收,發揮療效:滑石具有較強的吸附作用,能將藥物吸附於其表面,使其更容易被皮膚吸收,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從而發揮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白芷散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五淋:中醫所稱「五淋」泛指多種小便不利、淋瀝澁痛的病證,如石淋、氣淋、血淋、膏淋、勞淋等。其病機多與濕熱下注、氣滯血瘀或腎虛膀胱不利相關。古代方書記載本方外用「摻瘡上」,推測可能用於濕熱瘡瘍或淋證合併外瘍(如尿道周圍瘡瘍),透過局部抗菌、收斂、止痛以緩解症狀,但內服五淋非其主要用途,或為古籍記載之特殊用法。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香白芷(半兩)

    • 性辛溫,歸肺、胃經,具祛風燥濕、消腫止痛之功。
    • 外用可抑菌、促進瘡面癒合,針對濕熱瘡瘍局部腫痛,改善氣血壅滯。
  2. 鹽綠(1錢,即綠鹽,氯化銅類礦物)

    • 性鹹苦,有毒,傳統用於腐蝕瘡瘍、殺蟲止癢。
    • 推測其輕度腐蝕性可清瘡排膿,結合他藥制約毒性,用於頑瘡久潰。
  3. 五倍子(1分)

    • 性酸澀,具收斂止血、抗菌消腫之效。
    • 外用可收濕斂瘡,減少瘡面滲出,促進黏膜或皮膚潰瘍修復。
  4. 麝香(少許)

    • 性辛香走竄,能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 少量外用可引藥透達病所,增強他藥滲透力,改善局部氣血瘀阻。

方劑配伍邏輯與潛在功效

  • 濕熱瘡瘍的標本兼治
    白芷祛濕、鹽綠清腐為「清」,五倍子收斂為「固」,麝香行散為「通」,四藥協同達成清熱收濕、斂瘡生肌之效。
  • 外用機理推測
    針對淋證併發外瘍(如濕疹、潰瘍),可能透過:
    1. 抑菌抗炎:鹽綠與五倍子抑制病原。
    2. 減少滲出:五倍子收斂瘡面。
    3. 止痛生肌:白芷、麝香改善局部循環,促進修復。

與「五淋」關聯的特殊思考

若古人以本方外用治療淋證,可能存在兩種思路:

  1. 內病外治:透過局部(如會陰部)用藥,引濕熱外透,緩解尿道刺激症狀。
  2. 證候兼夾:五淋患者若合併濕熱下注所致瘡瘍,本方可間接改善整體病機(如濕熱減輕則淋證緩解)。

惟需注意,此方以「散劑外摻」為用,與現代淋證治療(內服清利濕熱藥為主)差異較大,可能反映古代對淋證合併症的特殊處理經驗。

傳統服藥法


香白芷半兩,鹽綠1錢,五倍子1分,麝香少許。
上為細散。
每用1字,摻瘡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體質虛寒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香白芷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四。 組成:白芷1兩,鬱金1兩,滑石1兩。 主治:五淋。

香白芷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 組成:香白芷半兩,鹽綠1錢,五倍子1分,麝香少許。 主治:小兒口瘡。

香白芷散, 出處:《養老奉親》。 組成:當歸3錢(洗),香白芷3錢(洗),茯苓3錢(去皮),枳殼2錢(麸炒),木香1錢。 主治:老人臟腑冷熱不調,裏急後重,闌門不和。

香白芷散,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六引《蘭室秘藏》。 組成:麻黃(去節)1錢半,草豆蔻皮7個,草豆蔻仁7分,黃耆1錢,吳茱萸4分,藁本3分,羌活8分,香白芷4分,當歸身半錢,熟地黃半錢,升麻1錢,桂枝3分。 主治:大寒犯腦,朔風牙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