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寶丹

洪寶丹

HONG BAO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八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4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心經 14%
肝經 14%
胃經 14%
脾經 14%
膽經 7%
小腸經 7%
肺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洪寶丹中含有天花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天花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渴的功效。洪寶丹方劑本身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咽喉腫痛、口渴便祕等症,天花粉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二、利尿消腫:天花粉亦具有利尿消腫之效,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除毒素,對於熱毒蘊結所致的腫脹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洪寶丹方劑中可能也包含其他利尿消腫的藥材,天花粉的加入可加強利尿消腫的功效。

洪寶丹方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解表散寒: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洪寶丹屬於解表散寒類中藥方劑,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症狀。白芷加入其中,有助於驅散寒邪,疏通鼻竅,緩解感冒症狀。

2. 芳香闢穢: 白芷氣味芳香,具有一定的闢穢作用。洪寶丹中可能包含一些氣味較重的藥材,加入白芷可以中和藥味,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此外,白芷的芳香氣味,也有助於提升藥效,使藥物更容易被吸收。

洪寶丹中包含赤芍,主要原因有二:

  1. 涼血止痛: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的功效。洪寶丹常用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疼痛,赤芍能清熱涼血,緩解血瘀,達到止痛效果。
  2. 活血化瘀: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改善血循環,促進血液流通。洪寶丹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使用,共同達到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總之,赤芍在洪寶丹方劑中發揮着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洪寶丹方劑中包含鬱金,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 鬱金性寒,味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其能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對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病症,如癰腫、瘡瘍、熱毒痢疾等,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二、 行氣活血: 鬱金具有行氣活血之效,能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腹脹、痛經、跌打損傷等,亦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在洪寶丹方劑中加入鬱金,可起到清熱解毒、行氣活血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洪寶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外科理例》,主治:

  1. 一切腫痛:包括熱毒瘡瘍、局部紅腫熱痛。
  2. 外傷出血:如金瘡(金屬利器傷)、打撲跌損致血出不止。
  3. 湯燙火燒:外用於燒燙傷,緩解疼痛並促進癒合。
  4. 衄血不止:鼻出血時,以冷水調敷頸項,引熱下行以止血。

其核心在於「敗血消腫」,即通過清熱涼血、散瘀消腫,達到止血、消炎、止痛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 藥物性味與配伍

  1. 天花粉(3兩)

    • 性味:甘、微苦,微寒。
    • 作用:清熱生津、消腫排膿,尤善治熱毒瘡瘍。現代認為含蛋白酶抑制劑,可抗炎、減少滲出。
    • 方義:為君藥,主解熱毒,緩解局部紅腫熱痛。
  2. 白芷(2兩)

    • 性味:辛、溫。
    • 作用:散風除濕、消腫排膿、止痛。其辛散之性可助血行,兼能改善局部循環。
    • 方義:協同天花粉散結消腫,制約赤芍、鬱金寒涼之性,防「冰伏瘀血」。
  3. 赤芍(2兩)

    • 性味:苦、微寒。
    • 作用:清熱涼血、散瘀止痛,尤適血熱瘀阻之證。現代研究顯示其抑菌、抗血小板聚集。
    • 方義:涼血止血,防熱毒迫血妄行;散瘀以防留瘀。
  4. 鬱金(1兩)

    • 性味:辛、苦,寒。
    • 作用:行氣解鬱、涼血破瘀,能「止血而不留瘀」。
    • 方義:助赤芍活血化瘀,並引藥入血分,增强消腫之效。

(二) 配伍特點

  • 寒溫並用:天花粉、赤芍、鬱金性寒以清熱涼血;白芷性溫以辛散透邪,避免過寒凝血。
  • 動靜結合:赤芍、鬱金活血散瘀;白芷行氣助血行,防靜態瘀滯。
  • 內外兼治:外用直接作用患處,內服(若適用)可調節血分熱毒。

(三) 治療原理

  1. 消腫機制
    • 清熱(天花粉、赤芍)+散結(白芷、鬱金)→ 抑制炎性滲出,促進腫脹消散。
  2. 止血機制
    • 涼血(赤芍)+行氣散瘀(鬱金)→ 調節局部微循環,收縮血管以止血。
  3. 止痛機制
    • 白芷麻醉鎮痛+赤芍解痙→ 緩解疼痛。

(四) 現代對應應用

  • 外科感染:如癤腫、蜂窩性組織炎(茶調外敷)。
  • 外傷出血:加壓包扎輔以酒調外敷(酒行藥勢)。
  • 燒燙傷:減輕初期炎性反應(需配合無菌處理)。

三、總結

洪寶丹以「清熱涼血為本,散瘀消腫為標」,通過寒溫並用的配伍,兼具「止衄血、消腫痛、療金瘡」之效,體現中醫外科「血行則腫消,熱清則血止」的辨治思路。

傳統服藥法


天花粉3兩,白芷2兩,赤芍2兩,鬱金1兩。
敗血消腫。
上為末。
熱毒用茶調,冷用酒調,塗患處;衄血不止,冷水調塗頸項上,此藥具絕血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寒涼,體虛者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胃腸出血舌上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洪寶丹, 出處:《回春》卷八。 組成:天花粉3兩,白芷2兩,赤芍2兩,鬱金1兩。 主治:敗血消腫。主治:一切腫痛,及湯燙火燒,金瘡打撲,血出不止。

洪寶丹,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大黃10兩,黃柏5兩,薑黃5兩,白芷5兩,陳皮5兩,甘草5兩,花粉2兩,白蘞15兩,石膏15兩。 主治:一切癰疽,紅腫熱痛。

洪寶丹, 出處:《外科集驗方》。 組成:天花粉3兩,薑黃1兩,白芷1兩,赤芍藥2兩。 主治:化血爲水,涼肌生肉,去死肌爛肉,破血退腫。主治:諸般熱證癰腫之毒,金瘡之證;婦人産後,或經絕血行逆上,心不能主,或吐血、舌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