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蔚金散中包含鬱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鬱金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其疏肝解鬱的功效能緩解肝氣鬱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鬱金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腫止痛。
綜上所述,鬱金在蔚金散方中,能夠起到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蔚金散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蔚金散為清熱利濕之劑,滑石可增強其清熱利濕作用,以更好地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各種症狀。
- 利水消腫: 滑石能利水消腫,對於濕熱導致的水腫,能有效促進水液代謝,消除腫脹。蔚金散中加入滑石,有助於改善水腫,促進病患康復。
蔚金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蔚金散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而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瘀血阻滯,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 疏通經絡: 川芎能通達經絡,使氣血流通順暢,從而改善頭部的血液供應,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蔚金散中加入川芎,可以增強方劑的疏通經絡功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蔚金散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鬱金:行氣止痛、活血化瘀。
- 滑石: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 川芎: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 [缺漏]:藥材名稱不明,無法提供功效。
古代功效主治
頭痛眩暈,頭風噁心,沐浴風;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及手足麻木不仁者。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內容,蔚金散主要用於「吐法」,即通過催吐的方式治療疾病。以下分析其治療原理: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劉完素: 記載「小兒上喘潮熱。先用蔚金散吐之。後用鎮庭散下之。立效。」說明蔚金散可以用於治療小兒上喘潮熱等症,其機理可能是通過催吐的方式清除體內積熱或痰涎。
《藥治通義》| 日本·丹波元堅: 記載了多種疾病可以使用吐法治療,其中包括「小兒上喘潮熱。先用蔚金散吐之。後用鎮庭散下之。立效。」與劉完素的記載相同。此書還提到「木鬱達之」,「達」指疏通、通達,即通過疏通氣機、祛除痰涎等方式達到治療目的。
《古今醫統大全》| 徐春甫: 記載了蔚金散的具體組成和用法,為「蔚金,滑石,川芎(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空心齏汁調下。」其中「齏汁」為醋和薑煮成的汁,具有溫中散寒、消食化積的作用,可能與藥物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綜合分析
從古文記載來看,蔚金散在古代主要應用於吐法,以治療小兒上喘潮熱等症。其治療原理可能是通過催吐的方式清除體內積熱、痰涎等病理產物,疏通氣機,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結合方劑組成,鬱金、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滑石具有清熱利尿的作用,三者合用,可能增強了催吐的作用,並有助於清除體內積熱和痰涎。然而,由於方劑組成中有一味藥材不明,其具體功效和作用機理還需進一步考證。
傳統服藥法
蔚金(即鬱金)半兩,滑石半兩,川芎半兩。
上為細末。
每服1-2錢,量虛實加減,以韭汁調,空心服之。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鬱金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清熱利濕的作用,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蔚金散,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蔚金(即鬱金)半兩,滑石半兩,川芎半兩。 主治:頭痛眩暈,頭風惡心,沐浴風;風寒濕三氣合而爲痹,及手足麻木不仁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