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丸
DI SHU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七六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中性 (1.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滴水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黃柏,主要原因在於黃柏具有清熱燥濕、解毒的功效。滴水丸主要用於治療因濕熱所致的消化系統不適,如腹瀉、腹痛等症狀。黃柏的苦味能夠清除內熱,並且其所含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腸道中的病原菌,從而達到清理腸道、減輕症狀的效果。此外,黃柏還含有抗炎和解毒的特性,能幫助減少腸道的炎症反應,促進腸道健康。在多數中藥方劑中,黃柏常常與其他藥材配伍,增強方劑的療效,協同作用,以達到更好的臨牀效果。總的來說,黃柏的加入不僅使滴水丸的效能更加全面,也能有效針對濕熱相關的病理變化,達到治療的目的。
滴水丸中包含輕粉,主要原因在於其瀉下之效。輕粉為硃砂與硫磺混合加熱而成的紅色粉末,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殺蟲止癢之效,在臨牀上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腹痛、泄瀉等症。滴水丸作為傳統中藥方劑,可能以輕粉作為其瀉下成分,用以緩解腸道積熱、促進排泄,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然而,輕粉毒性較大,現代醫藥中已較少使用,需謹慎使用。
滴水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包含硃砂。硃砂,亦稱辰砂,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具有明顯的鎮靜安神作用。在中醫理論中,滴水丸的主要功效是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而硃砂的加入具有增強鎮靜效果的作用。
硃砂在中藥中常用以清心安神,能夠降低心火,平息躁動,適合用於「心腎不交」的情況,從而幫助患者恢復內心的平靜。透過其重鎮的性質,硃砂能夠有效地調和情緒,改善睡眠質量。然而,硃砂含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時需遵循醫師的指導,避免過量服用。此外,滴水丸中除了硃砂,還含有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達到兌證心神的目的。
滴水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是利用其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化痰止咳、散結消腫、祛風止痙等作用。
對於風寒痰阻、咳嗽氣喘、痰多粘稠等症,天南星可以化痰散結,開宣肺氣,改善呼吸道症狀;對於風痰上擾、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天南星可以祛風止痙,鎮靜安神,緩解症狀。因此,滴水丸中加入天南星,可以增強其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治療效果更佳。
滴水丸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1. 燥濕化痰: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滴水丸主治痰濕阻肺、咳嗽氣喘等症,半夏可有效化解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2. 和胃降逆:半夏能降逆止嘔,對於因痰濕阻滯胃氣而引起的嘔吐,半夏能起到和胃降逆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止嘔化痰的功效。
滴水丸中含有巴豆,主要原因在於巴豆具有強力瀉下作用,用於治療便祕、積滯等症狀。
巴豆性峻烈,能瀉熱通便,破積消癥,對於寒凝氣滯、腸道積滯所致的便祕有明顯療效。但其毒性較強,需嚴格控制用量,並配合其他藥材以減輕其毒副作用,方可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
滴水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是水銀,這在現代醫學中引起了一些爭議和關注。古代中醫認為水銀具有清熱解毒、平肝安神的作用,能有效治療某些疾病,如癲癇、失眠等。在中醫理論中,水銀被視為一種特殊的藥物,具有強烈的療效。
然而,水銀的毒性和對人體的危害在近代醫學中逐漸被認識。水銀的蓄積可能引發嚴重的中毒反應,如神經系統損害、腎功能受損等,因此其使用受到嚴格限制。雖然古代醫學知識及其用藥原則多基於經驗和觀察,但在現代背景下,使用水銀成為了一個需要重新評估的議題。為了病人的安全和健康,許多現代醫師和中醫師已經開始尋找更安全的替代藥物,以避免水銀帶來的不必要風險。
主治功效
滴水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所提供的中醫古籍內容,滴水丸這一劑型在不同方劑中應用廣泛,其主治功效隨組成藥物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針對古籍中出現的滴水丸進行分析:
一、 行經活血、通痹止痛
- 出處:《本草衍義》
- 方藥組成: 五靈脂、沒藥、乳香、川烏頭
- 功效: 行經血,治風冷氣血閉,手足身體疼痛冷麻。
- 分析: 此方中五靈脂活血化瘀、通利血脈;沒藥、乳香活血止痛;川烏頭祛風散寒、通痹止痛。諸藥合用,共奏行經活血、通痹止痛之效。
二、 清熱、消食、導滯
- 出處:《衛生寶鑒》
- 功效: 治傷熱食痞悶、煩亂不安;治膈氣;治脾病橫流,四肢腫滿;治脾胃虛寒,滑腸久瀉,臍腹疼痛;治濕熱腰痛、泄水、濕腫滿。
- 分析: 多個方劑中提到以白麵、漿水、生薑湯等為賦形劑,製成滴水丸。不同方劑的藥物組成雖未明確列出,但從功效推測,可能含有清熱解毒、消食導滯、理氣化濕等藥物。例如,治療傷熱食痞悶,可能含有清熱解毒、消食化積的藥物;治療膈氣,可能含有理氣降逆的藥物;治療脾病橫流、四肢腫滿,可能含有健脾利濕的藥物;治療脾胃虛寒、滑腸久瀉,可能含有溫中散寒、澀腸止瀉的藥物;治療濕熱腰痛、泄水、濕腫滿,可能含有清熱利濕、通絡止痛的藥物。
三、 降火補腎
- 出處:《衛生寶鑒》、《本草綱目》
- 方藥組成: 黃柏、蛤粉
- 功效: 治精泄、赤白濁淫及夢泄精滑。
- 分析: 此方中黃柏苦寒,能降心火、清下焦濕熱;蛤粉鹹寒,能滋陰補腎。二藥合用,既能清瀉相火,又能滋補腎陰,適用於陰虛火旺所致的精關不固、遺精滑泄等症。
四、 治瘡瘍
- 出處:《聖濟總錄》、《祖劑》
- 功效: 治瘡癤癰疽等無頭者;治瘡疥後餘毒。
- 分析: 幾個方劑中都提到了巴豆、砒霜等有毒的藥物。例如其中一個方中含有巴豆、鉛丹,用於治療癰瘡未破。巴豆辛熱有毒,外用能蝕瘡化腐;鉛丹外用能拔毒生肌。二藥合用,具有較強的攻毒排膿作用。另一個方中則含有巴豆、鹽豉,用於治療瘡疥後餘毒。巴豆辛熱有毒,能攻逐寒積、破癥瘕、消癰腫;鹽豉能解表除煩、調和藥性。二藥合用,具有攻毒排膿、解毒消腫的作用。
五、 治瘧疾
- 出處:《聖濟總錄》、《本草綱目》
- 功效: 治痰瘧吐膈;治鬼瘧寒熱。
- 分析: 多個方劑中都提到了治療瘧疾的作用。例如其中一個方中含有大豆、砒霜,用於治療瘧疾。大豆能健脾益氣;砒霜辛熱有毒,能截瘧、祛痰、殺蟲。二藥合用,具有截瘧止吐的作用。另一個方中則含有桃子,用於治療鬼瘧寒熱。桃子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作用,可能對瘧疾的某些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六、 其他功效
- 出處:《仁術便覽》、《仁齋直指方論》、《聖濟總錄》、《本草綱目》等
- 功效: 治產後敗血、小兒諸般咳嗽痰喘、中暑、脾胃不和、內外諸熱、氣壅痰涎、溺血淋閉、脾臟冷攻心腹切痛、月水不通等。
- 分析: 根據不同方劑的藥物組成,滴水丸還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例如其中一個方中含有當歸尾、枳殼、木通、澤蘭、大黃、桃仁、蘇木、紅花,用於治療產後敗血。這些藥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作用。另一個方中則含有半夏、巴豆、滑石、寒食麵、輕粉,用於治療小兒諸般咳嗽痰喘。這些藥物具有祛痰止咳、降逆止嘔的作用。還有一些方劑則用於治療中暑、脾胃不和、內外諸熱、氣壅痰涎、溺血淋閉、脾臟冷攻心腹切痛、月水不通等。這些方劑的藥物組成各不相同,其功效也各有側重。
總結:
滴水丸作為一種傳統的中藥劑型,在古代被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其具體的功效取決於方劑的組成。總體而言,滴水丸具有行經活血、通痹止痛、清熱、消食、導滯、降火補腎、治瘡瘍、治瘧疾等多種功效。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辨證論治,通過不同藥物的配伍,達到調理臟腑、氣血、陰陽平衡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黃柏(去粗皮,銼)1錢,輕粉(研)1錢,丹砂(研)1錢,天南星(炮)1錢,半夏(生薑汁浸1宿,湯洗去滑,焙)1錢,巴豆10粒(去心皮,出油盡),水銀(結沙子)半皂子大。
上為末,再同研勻,滴水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2丸或3丸,煎生薑蔥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滴水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六。 組成:黃柏(去粗皮,銼)1錢,輕粉(研)1錢,丹砂(研)1錢,天南星(炮)1錢,半夏(生薑汁浸1宿,湯洗去滑,焙)1錢,巴豆10粒(去心皮,出油盡),水銀(結沙子)半皂子大。 主治:小兒乳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