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勝散

WU SH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熱 (1.3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4%
肺經 24%
心經 17%
脾經 17%
腎經 11%
肝經 4%
胃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五勝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一、調和藥性:五勝散為解表散寒之劑,其中藥物多辛溫燥烈,易傷津耗氣。甘草性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加入甘草可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防止藥性過於峻猛。

二、增強療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如與麻黃、桂枝等配合,能增強其發汗解表的作用;與白朮、茯苓等配合,能增強其健脾利濕的作用。因此,甘草在五勝散中起著重要的調和藥性和增強療效的作用。

五勝散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止渴的功效。五勝散主治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癰疽瘡瘍、丹毒、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而石膏則能有效地清熱解毒,抑制病邪的發展。

2. 燥濕止癢:石膏還具有燥濕止癢的作用。五勝散中加入石膏,能有效地去除濕熱,止癢止痛,促進瘡瘍的消退和癒合。

五勝散中包含白朮,主要是因為白朮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作用。五勝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腹瀉、食少、倦怠等症狀,白朮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2. 祛濕除痹:白朮還具有祛濕除痹的功效,能改善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沉重等症狀。五勝散中加入白朮,可以加強祛濕效果,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濕邪侵襲所致的各種疾病的目的。

五勝散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有兩個原因:

  1. 固澀止瀉: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止瀉止汗,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腎氣不足所致的久瀉、滑泄、自汗等症。五勝散主治脾虛泄瀉,五味子可以幫助收斂脾氣,固澀止瀉,增強療效。
  2. 益氣補腎:五味子有益氣補腎的作用,能補益肺腎之氣,提高機體抵抗力。五勝散中加入五味子,有助於改善脾腎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進一步促進瀉痢的康復。

五勝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功效。五勝散常用於治療寒邪凝滯所致的腹痛、嘔吐、泄瀉等症狀。乾薑的加入,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疼痛,促進消化,達到止瀉止痛的效果。

二、助藥力:乾薑可引導藥力直達病所。五勝散中包含其他寒涼藥物,例如黃芩、黃連等,乾薑的溫性可中和寒性,避免寒涼藥物傷及脾胃,同時也能促進藥力深入病竈,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五勝散主治功效分析

五勝散,由甘草、石膏、白朮、五味子、乾薑等五味藥組成。此方主治外感風寒,內有痰濕之證。

治療原理:

  1. 表裡同治: 五勝散既能解表散寒,又能溫化痰濕,針對傷寒初起、表裡同病的狀況。

  2. 辛溫散寒,清熱化痰: 方中乾薑辛溫,能溫中散寒,發散表邪;石膏甘寒,清熱瀉火,針對身熱頭痛等症狀;五味子酸溫,斂肺止咳,與石膏相配,一散一收,使肺氣宣降正常。

  3. 健脾燥濕: 白朮、甘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針對脾胃虛弱、痰濕內阻導致的中滿、不思飲食等症狀。

證型分析:

  • 四時傷寒,冒風,身熱頭痛,昏倦,寒痰咳嗽: 乾薑、白朮溫陽散寒,針對“傷寒冒風”;石膏清解裡熱,針對“身熱頭痛”;五味子收斂肺氣,配合乾薑溫化寒痰,針對“昏倦,寒痰咳嗽”。

  • 中滿: 白朮、甘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針對脾胃虛弱,運化失職導致的“中滿”。

  • 傷寒三日以前: 強調此方適用於病程初期,表裡同病之時。

  • 傷寒頭痛壯熱,骨節疼痛,昏沉困倦,咳嗽鼻塞,不思飲食: 針對外感風寒,邪氣鬱滯經絡,阻礙氣機的症狀。乾薑溫散表邪,石膏清解裡熱,白朮、甘草健脾和胃,五味子斂肺止咳。

  • 傷寒夾冷氣並慢陰毒: “夾冷氣”指寒邪較重,“慢陰毒”可能指陰寒內盛,病情較重。此方以乾薑為君,溫陽散寒之力較強,故能應對此類證候。

  • 陰證: 古文多處提及五勝散可治“陰證”,並與“還陽”、“退陰”等方劑並列。根據描述,“陰證”多見四肢逆冷、脈沉細、頭痛腰重、精神恍惚等,可能是陽氣虛衰,陰寒內盛的表現。五勝散中乾薑用量較大,能溫振陽氣,祛除陰寒,故可應用於此類證候。但需注意,“陰證”的概念較為複雜,需結合具體脈證進行辨證論治。

總結:

五勝散是一個表裡同治的方劑,以辛溫散寒為主,兼以清熱化痰、健脾燥濕。主要針對外感風寒,內有痰濕的證候,特別是病程初期,表證未解,裡證已現的情況。同時,對於陽氣虛衰、陰寒內盛的“陰證”,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方劑組成分析(繁體):

  • 甘草: 調和脾胃、緩解咳嗽。
  • 石膏: 清熱燥濕、止咳化痰。
  • 白朮: 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 五味子: 收斂固澀、滋陰潤肺。
  • 乾薑: 溫中驅寒、行氣活血。

傳統服藥法


甘草(炙)1兩,石禽1兩,白朮1兩,五味子1兩,乾薑2分(炮)。
傷風、頭痛,加荊芥煎。
上為細末。
每服2大錢,水1盞,加生薑2片,棗子1枚,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中滿,以鹽煎。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頭痛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咳嗽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五勝散, 出處:《中藏經·附錄》卷下。 組成:甘草(炙)1兩,石膏1兩,白朮1兩,五味子1兩,乾薑3分(炮)。 主治:四時傷寒冒風,身熱頭痛,昏倦,寒痰咳嗽及中滿,傷寒3日以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