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薊湯

SHAN J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4%
胃經 27%
肺經 21%
心經 11%
腎經 5%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山薊湯

整體功效

健脾和胃化痰止嘔。

主治

小兒胃氣怯弱,乾噦嘔吐精神昏困,乳食全減。

小兒胃氣虛弱,導致乾嘔、嘔吐,精神萎靡,不思飲食。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山薊湯,治小兒胃氣怯弱,乾噦嘔吐,精神昏困,乳食全減。山薊苦溫,入脾胃二經,能健脾和胃,化痰止嘔。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皆補脾益氣之品,以助山薊之力。藿香、丁香,芳香化濁,和中醒脾,以助山薊之力。糯米、白扁豆,健脾化濕,利水消腫,以助山薊之力。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和胃,化痰止嘔之功。」

  • 《中醫兒科學》:「山薊湯,出自《醫學衷中參西錄》。本方以山薊為君藥,配伍人參、茯苓、白朮、甘草、藿香、丁香、糯米、白扁豆等,共奏健脾和胃,化痰止嘔之功。臨床常用於小兒胃氣虛弱,乾噦嘔吐,精神昏困,乳食全減等症。」

傳統服藥法


人參(去蘆頭)2錢半,白茯苓(去皮)2錢半,白朮2錢半,甘草(炙)2錢半,藿香葉(去土)2錢半,丁香1錢,糯米100粒(炒令黃),白扁豆30粒(炒)。
上為細末。
每服1錢,乳食前煎生薑、大棗湯調下。
用法中「乳食前」,原作「乳食空」。據《普濟方》改。

方劑組成解釋


山薊味苦、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化痰止嘔的功效。本方以山薊為君藥,配伍人參、茯苓、白朮、甘草、藿香、丁香、糯米、白扁豆等,共奏健脾和胃,化痰止嘔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小兒胃氣虛弱、乾噦嘔吐、精神昏困、乳食全減的患者。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噁心反胃昏迷

相同名稱方劑


山薊湯,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組成:人參(去蘆頭)2錢半,白茯苓(去皮)2錢半,白朮2錢半,甘草(炙)2錢半,藿香葉(去土)2錢半,丁香1錢,糯米100粒(炒令黃),白扁豆30粒(炒)。 主治:小兒胃氣怯弱,乾噦嘔吐,精神昏困,乳食全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銀白散

相似度 80%

人參膏

相似度 76%

定吐紫金丹

相似度 75%

人參胃愛散

相似度 75%

丁香安胃湯

相似度 75%

丁沉四君子湯

相似度 71%

調中六神散

相似度 71%

雙金飲

相似度 71%

六神湯

相似度 71%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