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茵陳湯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疏肝解鬱,對於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 配合茵陳蒿,增強清熱利濕效果: 茵陳蒿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退黃的功效。木香的疏肝理氣作用,可以幫助茵陳蒿更好地發揮其清熱利濕效果,進一步促進濕熱的排出,達到治療黃疸病症的目的。
木香茵陳湯中加入茵陳蒿,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利濕:茵陳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濕、解毒退黃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於肝膽,引起黃疸、腹痛、發熱等症狀,茵陳蒿能有效清熱利濕,改善患者症狀。
- 疏肝解鬱:木香茵陳湯中加入茵陳蒿,不僅能清熱利濕,還能起到疏肝解鬱的作用。茵陳蒿味苦,可入肝經,能疏肝解鬱,緩解肝鬱氣滯導致的胸悶、脅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在中藥方劑「木香茵陳湯」中加入檳榔,主要是利用檳榔的驅蟲健胃、消食作用。檳榔能夠驅蟲健胃、消食,對於治療腸道寄生蟲、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腸胃功能紊亂導致的腹脹、便秘等症狀。
木香茵陳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辛,性寒,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茵陳蒿味苦,性寒,善於清熱利濕,但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枳殼的加入可緩解茵陳蒿的寒性,並促進藥物運行,使其更好的發揮療效。
二、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茵陳蒿善於清熱利濕,但容易傷脾胃。枳殼可健脾和胃,防止茵陳蒿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此外,枳殼與木香、茵陳蒿等藥物配伍,可形成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木香茵陳湯中加入蓬莪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蓬莪朮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消積止痛之效。木香茵陳湯主治肝鬱脾虛、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而蓬莪朮有助於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促進氣血流通,緩解肝氣鬱結引起的疼痛。
- 健脾消食,助消化:蓬莪朮還具有健脾消食、消積止痛的功效,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慾,幫助消化不良的患者改善消化功能,配合茵陳蒿的利膽退黃作用,更能促進膽汁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木香茵陳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抑菌止瀉: 木香茵陳湯以茵陳蒿為主藥,善於清熱利濕,但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腹痛泄瀉,單用茵陳蒿恐力有不逮。黃連苦寒,善於清熱解毒,瀉火燥溼,可增強茵陳蒿的清熱利溼作用,並抑制腸道細菌的生長,達到止瀉的效果。
- 調和藥性: 木香茵陳湯中木香、茵陳蒿皆屬辛溫之品,若單用,恐易傷胃,且容易加重濕熱。黃連苦寒,可制約藥性,避免辛溫之品過於燥烈,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
木香茵陳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燥濕: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之功效,但單用茵陳蒿清熱之力較弱,而黃柏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可增強茵陳蒿的清熱利濕之力,使藥效更顯著。
- 抑制濕熱蘊結:木香茵陳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黃柏能抑制濕熱的蘊結,減少濕邪的阻滯,配合木香、茵陳蒿等藥物,能更好地達到行氣化濕、消食止痛的效果。
木香茵陳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出於兩方面考量:
一、 瀉火通便:茵陳蒿善於清熱利濕,但其性偏寒,易於寒凝氣滯,導致腹痛便祕。大黃苦寒,能瀉火通便,既能解茵陳蒿之寒,又能促進腸胃蠕動,使濕熱得以排出,避免寒凝腹痛。
二、 活血化瘀:木香茵陳湯主治濕熱瘀阻所致的肝膽疾患,大黃有活血化瘀之效,可輔助茵陳蒿疏肝利膽,促進瘀血消散,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大黃的加入,既能避免茵陳蒿寒凝之弊,又能增強活血化瘀功效,與木香茵陳湯整體方義相符,使藥效更完善。
木香茵陳湯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消積止痛: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消積止痛的功效。其寒涼之性可清熱解毒,瀉下通便,並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積止痛。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木香茵陳湯以木香、茵陳蒿為君藥,配伍其他藥材,主治濕熱阻滯,肝膽濕熱,症見脅肋脹痛,腹脹便祕,口苦口乾等。牽牛子加入其中,可以增強瀉熱通便的效果,進一步促進肝膽濕熱的排除,達到更好的療效。
木香茵陳湯中加入香附,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平,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茵陳蒿擅長清熱利濕,但對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導致的疼痛,則力有未逮。香附的加入,可以協同茵陳蒿,疏解肝氣鬱結,使氣血流通,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 健脾和胃,助消化: 香附還具有一定的健脾和胃作用,可以幫助消化,促進食物的吸收。對於因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香附的加入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木香茵陳湯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行氣,調和脾胃: 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木香茵陳湯以茵陳蒿、木香等清熱利濕為主,但對於脾胃虛弱者,可能導致氣血不足。加入當歸可以補益氣血,促進脾胃運化,協調藥性,避免過於寒涼。
- 促進藥物吸收: 當歸含有揮發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藥物吸收率,讓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增強療效。
主治功效
木香茵陳湯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與主治
根據《雜病源流犀燭》的記載,木香茵陳湯主要用於治療 「酒積」。
組成與功效
木香茵陳湯由以下中藥組成:
- 木香: 調氣止痛、健脾消食。
- 茵陳蒿: 利尿解毒、清熱燥濕。
- 檳榔: 殺蟲除溼、行氣化痰。
- 枳殼: 開胃消食、疏肝理氣。
- 蓬莪朮: 活血散瘀、溫經止痛。
- 黃連: 清熱燥濕、涼血解毒。
- 黃柏: 清熱燥濕、收斂止汗。
- 大黃: 通便泄火、清熱解毒。
- 牽牛子: 潤腸通便、降壓減脂。
- 香附: 舒緩情緒、調節生理。
治療原理
從方劑組成和古籍記載來看,木香茵陳湯的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清熱利濕: 酒為濕熱之邪,酒積日久,濕熱內蘊。方中茵陳蒿、黃連、黃柏、大黃皆為清熱燥濕之品,可以清除體內積聚的濕熱。
行氣消積: 酒積可導致氣機阻滯,脾胃運化失常。方中木香、檳榔、枳殼、香附具有行氣、消積、理氣的作用,可以疏通氣機,恢復脾胃功能。
通腑泄下: 酒積可致腑氣不通,大便秘結。方中大黃、牽牛子具有通便泄下的作用,可以清除腸道積滯,使腑氣通暢。
活血散瘀: 蓬莪朮在此方劑中的作用可能為活血散瘀,改善因酒積?致的血液循環不良。
總體而言,木香茵陳湯通過清熱利濕、行氣消積、通腑泄下、活血散瘀等多重作用,達到消除酒積、恢復機體平衡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木香、茵陳、檳榔、枳殼、蓬朮、黃連、黃柏、大黃、牽牛、香附、當歸、田螺殼。
方中茵陳原脫,據《中國醫學大辭典》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木香茵陳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便溏、腹痛等。因此,在服用木香茵陳湯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服用木香茵陳湯前,應先諮詢醫生,了解自身的體質狀況,並根據醫生的建議服用。
- 服用木香茵陳湯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服用木香茵陳湯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服用木香茵陳湯期間,如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同名稱方劑
木香茵陳湯,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八。 組成:木香、茵陳、檳榔、枳殼、蓬朮、黃連、黃柏、大黃、牽牛、香附、當歸、田螺殼。 主治:酒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