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黃連丸

SI ZHI HUANG LI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6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16%
肝經 16%
大腸經 10%
膽經 10%
心經 5%
肺經 5%
三焦經 5%
腎經 4%
脾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心經
肺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四治黃連丸中包含黃連,主要是因為黃連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止痛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能清熱瀉火,用於治療心火亢盛所致的口舌生瘡、心煩失眠、心悸不安等症;也能燥濕止瀉,用於治療濕熱瀉痢、腹痛便溏等症;此外,黃連還有解毒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跌打損傷等症。

因此,黃連作為四治黃連丸的主要藥材,起到了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止痛的作用,有效治療相關病症。

四治黃連丸中包含益智仁,主要是因為益智仁具有以下兩點功效,與方劑主治相符:

  1. 健脾益智,寧心安神: 益智仁味甘性溫,入脾經、心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黃連性寒,容易傷脾胃,而益智仁可緩解黃連的寒性,並增強其健脾益智、寧心安神的功效。
  2. 化濕止瀉: 益智仁亦有化濕止瀉之效,配合黃連、白芍等藥物,可有效治療濕熱泄瀉、脾虛泄瀉等病症。

因此,益智仁的加入,既能緩解黃連的寒性,又能增強方劑的療效,使之更有效地治療脾胃虛弱、心神不寧等症。

四治黃連丸中加入白芍,主要有兩個原因:

  1. 緩解黃連苦寒之性: 黃連味苦性寒,容易傷脾胃,而白芍味苦甘酸,性微寒,能緩解黃連的寒性,保護脾胃。
  2. 滋陰養血,柔肝止痛: 白芍具有滋陰養血、柔肝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黃連可能引發的肝氣鬱結、血虛疼痛等症狀,使藥性更加平和。

因此,白芍的加入,不僅可以調節黃連的寒性,同時也能起到滋陰養血、緩解疼痛的作用,使方劑整體效果更佳。

四治黃連丸中加入使君子,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1. 驅蟲止癢: 使君子性溫,味甘,具有驅蟲止癢之效。黃連丸主治濕熱下注,導致的黃疸、腹痛、瀉痢等症狀。而濕熱易生蟲,使君子可驅除腸道寄生蟲,減輕濕熱症狀,同時緩解瘙癢。
  2. 增強藥效: 使君子善於清熱解毒,與黃連等藥物協同作用,能更好地清熱燥濕,消腫止痛,增強藥效。

四治黃連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原因有二:

  1. 理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燥濕健脾的功效。黃連苦寒,擅長清熱瀉火,但容易導致脾胃虛寒,而木香能溫中理氣,緩解黃連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
  2. 協同作用:木香的燥濕健脾,可助黃連清熱瀉火,更有效地治療濕熱內蘊所致的腹痛、泄瀉、黃疸等症狀。同時,木香還可增強黃連的抗菌消炎作用,提高療效。

總之,四治黃連丸中加入木香,是為了平衡藥性、增強療效,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四治黃連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本草綱目》及《喻選古方試驗》等文獻記載,四治黃連丸主要用於治療「五疳八痢」。

病機分析:

  • 疳證: 「疳」是指小兒因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導致營養不良、形體消瘦的病證。文獻中雖未明確指出四治黃連丸如何治疳,但從其組成成分來看,益智仁具有健脾開胃的功效,可輔助改善脾胃功能,或有助於疳證的恢復。
  • 痢疾: 「痢」指大便次數增多、帶有黏液或膿血的病證,多因濕熱、寒濕或蟲積等原因引起。文獻中提到「諸痢脾泄」、「濕痢」,可推斷四治黃連丸主要針對濕熱或濕邪引起的痢疾。

治療原理:

四治黃連丸的治療原理可從其組成成分的藥理作用分析:

  1. 清熱燥濕: 黃連為主要藥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的濕熱邪氣,緩解痢疾常見的腹痛、裡急後重等症狀。
  2. 健脾理氣: 益智仁具有溫脾開胃、補腎固精的功效,能助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木香則可行氣化瘀、舒肝理氣,促進氣機運行,有助於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
  3. 養血止痛: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可緩解痢疾引起的腹痛,同時能滋養血脈,改善因疾病導致的氣血虧虛。
  4. 驅蟲止痢: 使君子具有殺蟲驅蟲、消積的功效,針對因腸道寄生蟲引起的痢疾有治療作用。

配伍特點:

  • 四治黃連丸的配伍具有針對性,針對不同病因和病機的痢疾進行治療。
  • 黃連的苦寒之性較強,易傷脾胃,配伍益智仁、木香等溫性藥物,可減輕黃連的副作用,同時增強健脾理氣的功效,使藥性不至過於苦寒,避免損害正氣。
  • 四治黃連丸的組方雖以清熱燥濕為主,但同時兼顧理氣、養血、驅蟲等作用,使療效更加全面。

綜合分析:

四治黃連丸以黃連為君藥,清熱燥濕,配合益智仁健脾開胃,木香行氣止痛,白芍養血柔肝,使君子驅蟲止痢。此方兼顧了清熱、理氣、養血、驅蟲等多重功效,能有效治療因濕熱、濕邪或蟲積引起的痢疾,以及小兒疳積等病症。 文獻中提到「用連珠黃連一斤(分作四分:一分用酒浸炒,一分用自然薑汁炒,一分用吳茱萸湯浸炒,一分用益智仁同炒,去益智,研末)」,說明黃連的炮製方法各異,其目的可能是為了增強其功效或調整其藥性,使其更適用於不同的情況。

傳統服藥法


連珠黃連1斤(分作4份:1份用酒浸炒,1份用自然薑汁炒,1份用吳茱萸湯浸炒,1份用益智仁同炒,去益智,研末),白芍藥(酒煮,切,焙)4兩,使君子仁(焙)4兩,廣木香2兩。
上為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日3次。
忌豬肉、冷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四治黃連丸, 出處:《本草綱目》卷十三引《韓氏醫通》。 組成:連珠黃連1斤(分作4份:1份用酒浸炒,1份用自然薑汁炒,1份用吳茱萸湯浸炒,1份用益智仁同炒,去益智,研末),白芍藥(酒煮,切,焙)4兩,使君子仁(焙)4兩,廣木香2兩。 主治:五疳八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