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瘠肥丸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經絡不通導致的肥胖,川芎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代謝,起到消脂減肥的作用。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川芎還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作用。肥胖者常伴有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等症狀,川芎可以疏肝理氣,緩解肝鬱脾虛,從而改善肥胖症的症狀。
瘠肥丸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補血養血: 當歸性溫味甘,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虧虛導致的體虛乏力、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狀,當歸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使氣血充盈,改善身體狀況。
- 潤燥滑腸: 當歸還具有潤燥滑腸的功效,可緩解因氣血不足導致的腸燥便祕等症狀,促進腸道蠕動,使排泄通暢。
瘠肥丸中加入肉桂,主要考量其溫陽補腎、助陽化氣、溫通經絡的功效。
- 溫陽補腎:肉桂性溫,入腎經,可溫煦腎陽,改善腎虛陽衰引起的虛寒症狀,如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等。
- 助陽化氣:肉桂能促進腎陽的活動,有助於氣血運行,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從而促進機體的營養代謝,達到健脾益氣的效果。
因此,瘠肥丸中加入肉桂,有助於溫陽補腎、助陽化氣,改善因腎陽不足引起的肥胖症狀。
瘠肥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理氣止痛: 沉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理氣止痛,溫中散寒。對於脾胃虛寒導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沉香能起到暖胃止痛、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改善肥胖症。
- 調和藥性: 沉香性溫,可調和方中其他藥材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導致脾胃受損,進而影響肥胖症的治療效果。
因此,沉香的加入對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代謝,並協調藥性,達到治療肥胖的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瘠肥丸方劑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瘠肥丸多用於治療血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肥胖症,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助於消除瘀血,改善肥胖症狀。
- 溫經散寒,促進代謝: 紅花亦可溫經散寒,有助於促進體內代謝,改善體寒導致的肥胖症。紅花溫和的藥性,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適合長期服用。
總而言之,紅花在瘠肥丸方劑中,發揮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肥胖症狀,達到減肥目的。
瘠肥丸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延胡索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瘠肥丸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延胡索可以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促進組織修復。
- 疏肝解鬱,調理氣血:延胡索還具有疏肝解鬱、調理氣血的作用。瘠肥丸中常配合其他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舒肝解鬱,調理氣血,改善因氣滯血瘀導致的局部腫痛的效果。
瘠肥丸方劑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微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效,可改善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腹脹、脅肋疼痛等症狀,有助於促進脾胃運化,改善營養吸收,達到健脾益氣之效。
- 調和氣血,促進循環:香附能調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因氣血瘀滯導致的局部疼痛、腫脹等症狀,進而達到緩解肥胖,促進身體代謝的作用。
瘠肥丸方劑中包含莪朮,主要原因有二:
- 消積化瘀: 莪朮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其具有破血行氣、消積化瘀、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積滯、氣滯血瘀所致的肥胖,莪朮能有效消食導滯,促進代謝,幫助減肥。
- 健脾開胃: 莪朮亦能健脾開胃,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吸收。對於因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而導致的肥胖,莪朮能改善腸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達到減肥的效果。
因此,瘠肥丸中使用莪朮,是為了利用其消積化瘀、健脾開胃的功效,達到減肥的目的。
瘠肥丸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涼血止痛:赤芍性涼,味苦,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方劑中若存在熱毒或血瘀所致的疼痛,赤芍能有效清熱涼血,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赤芍亦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若方劑旨在治療血瘀不通所致的症狀,赤芍的加入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病症。
「瘠肥丸」方劑中使用「青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行滯,消積化瘀:青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其功效為行氣消積,化瘀止痛,能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解決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肥胖。
- 健脾益氣,改善代謝:青皮亦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改善代謝,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
綜上所述,青皮在「瘠肥丸」方劑中發揮着理氣行滯、消積化瘀以及健脾益氣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減肥瘦身的效果。
主治功效
瘠肥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外科證治全書》所述,肥氣乃肝之積聚,症狀表現為左脅下如覆杯,疼痛牽引至小腹。其病機為氣血兩虛,兼有逆氣與瘀血相互併結而成。針對此病機,瘠肥丸的治療原理在於和肝散積,行氣活血。
具體分析如下:
氣血兩虛:
- 方中當歸補血養顏,滋養血脈,以糾正氣血不足之本。
逆氣瘀血:
- 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川芎、紅花、延胡索均具活血化瘀之功,能改善血行不暢,消除瘀滯。赤芍涼血,亦可輔助活血。
- 理氣行氣、舒肝解鬱: 香附能理氣和胃,疏肝解鬱,使氣機通暢。肉桂溫中散寒,行氣活血,有助於氣機流動。青皮健脾消食,亦有行氣止痛之效。
- 破積散結: 莪朮能破癥瘕積聚,消散積滯,對肝臟積聚有針對性作用。
- 開竅醒腦、鎮靜安神: 沉香雖非主要針對肝積,但其開竅醒腦、鎮靜安神之效,有助於緩解疼痛等不適,間接輔助治療。
綜合而言, 瘠肥丸通過補氣養血,活血化瘀,理氣散結,疏肝解鬱等多方面作用,針對氣血兩虛、逆氣瘀血導致的肝積肥氣進行綜合治療,使氣血調和,瘀血消散,積滯消解,從而達到緩解疼痛,改善病症的目的。其配伍思路體現了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原則,而非單純的攻伐之劑,故能較好地針對病機,發揮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川芎1兩,當歸1兩,肉桂5錢,沈香5錢,紅花1兩,延胡索1兩,香附1兩,蓬莪朮5錢,赤芍1兩,青皮1兩。
和肝散積行血。
上為末,酒或醋為丸。
每服2-3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但孕婦及月經期間不宜服用。
-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本方服用期間,如有不適,應及時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瘠肥丸,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卷四。 組成:川芎1兩,當歸1兩,肉桂5錢,沉香5錢,紅花1兩,延胡索1兩,香附1兩,蓬莪朮5錢,赤芍1兩,青皮1兩。 主治:和肝散積行血。主治:由氣血兩虛,逆氣瘀血相並而成之肥氣,左脅下如覆杯,痛引小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