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香散

JI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中性 (1.0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4%
脾經 13%
肝經 12%
胃經 11%
腎經 10%
大腸經 10%
心經 7%
膀胱經 6%
膽經 4%
三焦經 4%
心包經 3%
小腸經 1%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戟香散中包含大戟,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瀉下逐水: 大戟性峻猛,善於瀉下逐水,可有效清除體內濕邪,對於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2. 破積消癥: 大戟性苦寒,可破積消癥,對於痰核、積聚、癥瘕等頑固病症,具有化解瘀滯、消散腫塊的作用。

因此,戟香散中加入大戟,旨在通過其瀉下逐水、破積消癥的功效,達到治療相應病症的目的。

戟香散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戟香散作為治療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的方劑,木香的疏肝理氣作用可以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氣滯血瘀,促進氣血流通,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健脾和胃: 木香還兼具健脾和胃的功效。戟香散中常配合其他健脾和胃的藥物,如陳皮、砂仁等,共同作用於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戟香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戟香散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入侵,導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乾薑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驅散寒邪,緩解患者的症狀。
  2. 助藥力:戟香散中包含多種藥材,藥性較寒涼,乾薑的溫性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藥材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也能促進藥力發揮,增強藥效。

戟香散方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消食化滯: 橘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消食化滯的功效。方中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食積不消、脘腹脹痛等症,而橘皮的加入可助其消食導滯,理氣健脾,改善消化功能。
  2. 行氣止痛,疏肝解鬱: 橘皮還能行氣止痛,疏肝解鬱。方中如若有肝氣鬱結、胸脅脹痛等症,橘皮的加入可助其行氣解鬱,緩解疼痛,改善症狀。

綜上所述,橘皮在戟香散方中發揮着理氣健脾、消食化滯、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有助改善脾胃氣滯、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肝氣鬱結等症狀。

戟香散中加入牽牛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瀉下通便: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之效。方劑中加入牽牛子,可有效緩解因濕熱停滯於腸道所致的便祕、腹脹等症狀,促進腸道蠕動,排出宿便。
  2. 消腫散結: 牽牛子具有一定的消腫散結作用,可輔助治療因濕熱阻滯所致的腫塊、結節等。戟香散中加入牽牛子,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起到消腫散結的效果。

戟香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積滯等病症。
  • 清熱解毒: 大黃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瘡瘍腫痛等病症。

戟香散中加入大黃,正是利用其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戟香散中包含羌活,主要原因在於其解表散寒之功效,能有效治療風寒感冒所致的頭痛、鼻塞、發熱、肢體痠痛等症狀。

羌活性溫,味辛,入膀胱經,能疏散風邪、通鼻竅、止痛。其與其他藥材配合,如川芎、白芷等,共同發揮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風寒感冒的目標。

戟香散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功效。戟香散主治頭風、鼻塞、頭痛等症,川芎可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疼痛,改善頭部血液循環,達到治療效果。
  2. 散寒解表:川芎除了行氣止痛,還有散寒解表的功效。戟香散中常與其他藥物配伍,共同達到驅散寒邪,解表止痛的效果。

戟香散中包含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化積: 神麴性溫,善於消食導滯,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化所致的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戟香散本身也具備消食化積的功效,神麴的加入可以增強此功效,有助於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2. 行氣止痛: 神麴不僅消食,還能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腹痛、脅肋疼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戟香散中可能還含有其他具有行氣止痛作用的藥材,神麴的加入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整體止痛效果。

戟香散中包含訶子,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瀉的功效。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清熱解毒的功效。

戟香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脾虛泄瀉等症狀,而訶子可收斂腸道,固澀止瀉,並能清熱解毒,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使瀉痢止住,症狀得以緩解。

戟香散中包含肉桂,主要源於其溫陽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效。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肝、腎經,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戟香散中常配伍寒涼藥物,以平衡藥性,避免寒邪入體,達到溫陽散寒之效。

2. 活血止痛: 肉桂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緩解疼痛。戟香散多用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肉桂可助其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戟香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戟香散由大戟、木香、乾薑、橘皮、牽牛子、大黃、羌活、川芎、神曲、訶子等十味藥材組成,其中六味藥材搗羅為末,再與研磨後的其餘藥材混合,煉蜜製成丸劑。其主治功效為「大腸風秘,結澀不通」。

治療原理分析:

從方劑組成來看,戟香散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瀉下通便,攻積導滯: 方中牽牛子、大黃為主要瀉下藥,能攻積導滯,潤腸通便,解決「結澀不通」之症。大黃更兼清熱涼血之功,有助於清除腸道內積熱。
  2. 行氣解鬱,理氣化痰: 木香、橘皮能行氣解鬱,使氣機通暢,防止氣滯加重便秘;橘皮亦可理氣化痰,化解腸道濕滯。
  3. 溫中散寒,暖腎助陽: 乾薑可溫中驅寒,暖腎助陽,有助於改善因虛寒導致的腸道功能失調,促進腸道蠕動。
  4. 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川芎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腸道局部氣血運行,緩解因腸道不通引起的疼痛。
  5. 消食化積,調理脾胃: 神曲能消食化積,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協助消化吸收,從根本上改善大腸的狀態。
  6. 收斂固澀,陰陽調和: 訶子具有收斂固澀的功效,可以在瀉下的同時保護腸道,防止過度瀉利,與其他藥材形成陰陽平衡。
  7. 發汗解表,舒筋活絡: 羌活能發汗解表,舒筋活絡,有助於調暢全身氣機,促進腸道功能恢復。大戟也能利水消腫、祛痰止咳,輔助解決因水液停滯造成的便秘。

綜合而言,戟香散的配伍體現了攻補兼施、寒熱並用、氣血同調的原則。針對大腸風秘導致的「結澀不通」,本方既能通過瀉下通便、清熱攻積以治標,又能通過溫中散寒、行氣解鬱、活血化瘀、調理脾胃來治本,兼顧整體平衡。方中諸藥合用,共奏潤腸通便、暢達氣機、調和陰陽之效,使腸道功能恢復正常,從而解決便秘之苦。

傳統服藥法


大戟(炒)1兩,木香1兩,乾薑(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牽牛子5兩(取細末)2兩,大黃(銼,微炒)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芎藭半兩,陳曲(微炒)1分,訶黎勒皮1分,桂(去粗皮)3分。
上為散。
每服2錢匕,臨臥生薑、茶清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大戟、牽牛子、大黃均有瀉下作用,用量不宜過大,以免引起腹瀉。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大便秘結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戟香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七。 組成:大戟(炒)1兩,木香1兩,乾薑(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牽牛子5兩(取細末)2兩,大黃(銼,微炒)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川芎半兩,陳曲(微炒)1分,訶黎勒皮1分,桂(去粗皮)3分。 主治:大腸風秘,結澀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