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陳飲

BIN CHEN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六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3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8%
脾經 20%
肝經 16%
膽經 8%
肺經 8%
大腸經 7%
心經 3%
三焦經 3%
心包經 3%
胃經
脾經
肝經
膽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檳陳飲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具有消食積、化瘀滯、降血脂的功效。檳陳飲主要用於治療食積腹脹、消化不良,山楂可以幫助促進消化,分解食物中的脂肪,緩解消化不良的症狀。
  2. 行氣活血:山楂還具有行氣活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胃腸道血液供應,幫助消化吸收,進而達到緩解食積脹滿的效果。

檳陳飲中加入青皮,主要考量其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

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疏肝理氣之功,可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胸悶、腹脹、脅肋疼痛等症狀;行氣止痛之效,則能解除腸胃氣滯所引發的腹痛、腹瀉等不適。

在檳陳飲中,青皮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共同發揮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脾胃氣滯、肝氣鬱結之目的。

檳陳飲中加入草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燥濕,行氣止痛: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脾燥濕、行氣止痛的功效。檳陳飲主要用於治療寒濕阻滯所致的脘腹冷痛、腹脹便溏等症。草果的溫燥之性,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濕,同時其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腹痛,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通便。
  2. 助藥力,增效:檳陳飲中其他藥物,如檳榔、陳皮等,也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草果的加入,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共同達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治療效果。

檳陳飲方中含有檳榔,主要原因如下:

  1. 消食導滯:檳榔性溫,味辛,能消積滯,行氣止痛,對於脾胃不和,食積停滯所致的腹脹、腹痛、噯氣、嘔吐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2. 驅蟲殺蟲:檳榔具有驅殺蛔蟲、鉤蟲等腸道寄生蟲的作用,對於兒童因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腹痛、腹瀉、消瘦等症狀有治療效果。

檳榔雖有以上功效,但其性較燥烈,使用需謹慎,需配合醫師辨證論治,不可自行服用。

檳陳飲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消積化滯:枳實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寬胸散結的作用。檳榔性溫,善於消食導滯,二者合用,可增強消食化滯之力,有助於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
  2. 配合檳榔,增強療效:檳榔偏於行氣消積,而枳實則偏於理氣散結,二者相輔相成,可更有效地治療肝胃氣滯、食積不化等病症。同時,枳實的寒性可緩解檳榔的溫燥之性,使藥效更為平和。

檳陳飲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半夏味辛、微苦,性溫,具有降逆止嘔之功效。檳陳飲中常因陳皮、半夏等藥材所致之燥熱,容易引起胃氣上逆,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可有效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嘔吐,使藥物更易於吸收。
  2.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燥,能燥濕化痰,對於因濕痰阻滯所致的胸悶、咳嗽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檳陳飲中常使用陳皮、半夏等藥材,可能導致痰濕停滯,半夏可有效化解痰濕,使藥效更佳。

檳陳飲方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和胃止嘔: 柴胡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胃止嘔之效。檳陳飲所治病證多為肝氣鬱結,脾胃不和,伴有胸脅脹痛、脘腹痞滿、噁心嘔吐等症狀。柴胡可疏解肝氣鬱結,調和脾胃功能,改善嘔吐症狀。
  2. 配合陳皮、半夏,增強和胃止嘔作用: 陳皮理氣燥濕,半夏燥濕化痰,與柴胡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疏肝解鬱,和胃止嘔,達到治病之目的。

因此,柴胡的加入,既能疏肝解鬱,又能和胃止嘔,與其他藥物配合,增強療效,是檳陳飲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檳陳飲中加入麥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 麥芽味甘性涼,入脾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檳陳飲主要用於治療積滯腹痛、食積不化等症狀,麥芽的加入可以幫助消解積滯,促進消化,減輕腹痛。

2. 和胃止嘔: 麥芽除了消食化積,還有和胃止嘔的功效。積滯不化容易引起嘔吐,麥芽可以緩解胃氣上逆,起到止嘔的效果。

因此,檳陳飲中加入麥芽,既能消食化積,又能和胃止嘔,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主治功效


檳陳飲主治功效分析

**《丹臺玉案》**中明確記載:「檳陳飲治小兒因食成瘧。」此方劑的主治病症為小兒因飲食積滯所導致的瘧疾。從方劑組成來看,其治療原理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 消食導滯,化積除痞: 方中重用山楂麥芽,兩者皆有消食化積之功,能幫助消化停滯的食物,減少食積對脾胃的負擔。枳實則能破氣消痞,進一步消除因食積造成的脘腹脹滿、痞塞不適之感。

  2. 行氣解鬱,疏肝理脾: 青皮柴胡均有疏肝理氣之效,能幫助疏解肝氣鬱滯,恢復肝的疏泄功能。肝主疏泄,肝氣條達則脾氣健運,有助於氣機的正常運行。草果則溫中健脾,能加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從根本上解決食積的問題。

  3.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能夠消除因食積導致的濕痰,並可緩解伴隨的噁心、嘔吐等症狀。

  4. 殺蟲驅蛔,利水通便: 檳榔具有殺蟲驅蛔的功效,可清除腸道寄生蟲。此外,檳榔還能利水通便,幫助將體內積滯的食物排出體外。

綜上所述,檳陳飲的治療原理是通過消食導滯、行氣解鬱、燥濕化痰、殺蟲利水等方法,全面調理脾胃功能,清除體內積滯,從而達到治療小兒因食積引起的瘧疾的目的。其組方配伍,諸藥協同作用,既能消除食積之標,又能調理脾胃之本,使氣機通暢,脾胃健運,則瘧疾自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消食化積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此外,本方含有檳榔,檳榔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檳陳飲, 出處:《玉案》卷六。 組成:山楂8分,青皮8分,草果8分,檳榔6分,枳實6分,半夏6分,柴胡6分,麥芽6分。 主治:小兒因食成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