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桂湯

BIN GU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胃經 17%
脾經 15%
肝經 12%
心經 9%
膀胱經 8%
大腸經 5%
腎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2%
肺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檳桂湯中包含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下驅蟲: 檳榔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驅蟲、消積、下氣、利水等功效。方中常與其他驅蟲藥材如苦楝皮、使君子等配合使用,以增強驅蟲效果,治療蟲積腹痛、蟲積瀉痢等症。
  2. 行氣消積: 檳榔能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消化積滯,緩解腹脹、便祕等症狀。與桂枝等溫通經絡、行氣止痛藥材配伍,可更有效地疏通氣機,緩解腹部疼痛,改善消化功能。

檳桂湯中包含桂枝,主要源於其溫經散寒、通陽化氣之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陽化氣、解肌發表之效。其溫陽化氣,有助於溫通經絡,驅散寒邪,改善因寒邪阻滯所致的肢體疼痛、關節僵硬等症狀。

同時,桂枝的發表作用,有助於宣通肺氣,利濕化痰,緩解因寒邪入侵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因此,檳桂湯中加入桂枝,有助於溫經散寒、通陽化氣,達到治療寒邪客於經絡、阻礙氣血運行之目的。

檳桂湯中加入葛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升陽止瀉:葛根性涼,味甘,具有解表散寒、升陽止瀉的功效。與檳榔、肉桂等藥物配伍,有助於驅散寒邪,止瀉止痛,同時提升陽氣,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2. 疏通經絡,利水消腫:葛根具備疏通經絡、利水消腫的功效。在檳桂湯中,葛根可以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疏解經絡阻塞,促進氣血運行,利水消腫,緩解因寒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肢體麻木、水腫等症狀。

檳桂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檳榔與肉桂皆屬辛熱之藥,容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平,味甘,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補氣益陰之功效,可中和檳榔與肉桂的辛熱之性,防止其過於燥烈,保護脾胃,避免損傷正氣。
  2. 增強藥效: 甘草與肉桂配伍,可增強肉桂的溫陽散寒作用,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驅除寒邪,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此外,甘草還能增強檳榔的消積化滯作用,促進消化,幫助排出積滯。

檳桂湯中加入細辛,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 溫肺化痰,開宣鼻竅: 細辛性溫,入肺經,可溫肺散寒,化痰止咳,並能通鼻竅,改善鼻塞等症狀。檳桂湯主治風寒感冒,兼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細辛的加入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二、 增強散寒止痛之效: 細辛性溫,可溫經散寒,止痛。檳桂湯中檳榔、肉桂均具溫經散寒之效,細辛的加入可增強其散寒止痛之力,進一步改善因風寒引起的肢體疼痛等症狀。

檳桂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檳桂湯主治濕熱阻滯、氣機不暢所致的嘔吐,而半夏能有效化解濕熱,降逆止嘔,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2. 協調藥性: 檳桂湯中包含辛溫燥烈的藥物,如檳榔、桂枝等,容易引起燥熱,而半夏能起到清熱化痰、協調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減輕其副作用,使藥效更為溫和。

檳桂湯中加入桔梗,主要是為了宣肺利氣,引藥下行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開宣肺氣、利咽止咳、排膿消腫等功效。

方中檳榔、桂枝等藥物,主要作用於脾胃,而桔梗則起到引導藥力下達肺部的作用,使藥物更有效地宣暢肺氣,化解痰飲,消除咳嗽等症狀。

因此,桔梗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也使藥物更加協調,發揮更好的治療作用。

檳桂湯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脹: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嘔的功效。檳桂湯主治胸腹脹滿、氣逆喘促等症,枳殼能疏肝理氣,消散積滯,幫助藥物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2. 助瀉通便: 枳殼還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積滯。檳桂湯中常與其他瀉下藥物配合使用,枳殼能增強瀉下作用,加速排泄體內毒素,減輕病情。

檳桂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活血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效果。檳桂湯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導致的脘腹冷痛、大便不通等症狀,川芎的活血止痛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二、行氣開鬱: 川芎還具有行氣開鬱的功效,可以疏通肝氣鬱結,使氣血運行通暢,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檳桂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 防風性溫,善於散風寒,可助檳榔、桂枝驅散體內風寒,緩解因風寒引起的腹痛、腹脹、腸鳴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檳榔、桂枝偏於燥烈,防風性平,能緩解其燥性,使藥性更趨平和,避免對腸胃造成過度刺激,提高藥效安全性。

總之,防風在檳桂湯中起到疏散風寒和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佳,副作用更小。

主治功效


檳榔湯

組成:

  • **桂枝:**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止痛。
  • **甘草:**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
  • **檳榔:**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葛根:**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功效:

  • **主治:**心痛。

方解:

  • **桂枝:**本作方君藥,辛溫解表,發汗散寒,溫經通絡,行氣止痛。
  • **甘草:**本作方臣藥,甘緩急,調和諸藥,益氣補虛,緩解桂枝辛溫之性。
  • **半夏:**本作方佐藥,燥濕化痰,降氣止嘔,與桂枝相配,共奏辛溫燥濕、止咳平喘之效。
  • **檳榔:**本作方佐藥,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與半夏相配,共奏燥濕化痰、止咳平喘之效。
  • **川芎:**本作方佐藥,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與桂枝相配,共奏辛溫解表、發汗散寒之效。
  • **防風:**本作方佐藥,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與桂枝相配,共奏辛溫解表、發汗散寒之效。
  • **葛根:**本作方佐藥,散風熱,發汗解表,透疹,與桂枝相配,共奏辛溫解表、發汗散寒之效。
  • **桔梗:**本作方佐藥,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與半夏相配,共奏燥濕化痰、止咳平喘之效。
  • **細辛:**本作方使藥,辛溫解表,發汗散寒,溫肺化痰,與桂枝相配,共奏辛溫解表、發汗散寒之效。
  • **枳殼:**本作方使藥,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與川芎相配,共奏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之效。

臨牀應用:

  • **本方證:**心痛,胸悶氣短,心悸不安,舌苔白膩,脈沉細。
  • **用法用量:**煎服,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
  • **注意:**孕婦忌服。

總結:

檳桂湯是治療心痛的常用方劑,具有辛溫解表、發汗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方中桂枝辛溫解表,發汗散寒,溫經通絡,行氣止痛;甘草益氣補虛,緩解桂枝辛溫之性;半夏燥濕化痰,降氣止嘔,與桂枝相配,共奏辛溫燥濕、止咳平喘之效;檳榔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與半夏相配,共奏燥濕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與桂枝相配,共奏辛溫解表、發汗散寒之效;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與桂枝相配,共奏辛溫解表、發汗散寒之效;葛根散風熱,發汗解表,透疹,與桂枝相配,共奏辛溫解表、發汗散寒之效;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與半夏相配,共奏燥濕化痰、止咳平喘之效;細辛辛溫解表,發汗散寒,溫肺化痰,與桂枝相配,共奏辛溫解表、發汗散寒之效;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與川芎相配,共奏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之效。諸藥合用,共奏辛溫解表、發汗散寒、行氣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解表,和營止痛,適用於風寒外束,營衛不和所致的心疼。若風寒表證不明顯,或兼有內熱者,應當酌情加減。

相同名稱方劑


檳桂湯, 出處:《醫部全錄》卷一八三。 組成:檳榔、桂心、葛根、甘草(減半)、細辛、半夏(制)、桔梗、枳殼、川芎、防風各等分。 主治:心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