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天中藥茶」方劑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健脾益智:石菖蒲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健脾、豁痰止嘔之效。其芳香之氣可振奮心神,有助於改善因濕濁困脾導致的頭昏腦脹、神疲乏力等症狀,同時亦可增強記憶力、提高思維能力。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石菖蒲亦具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效,能緩解因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情緒不穩等症狀。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頭痛、眩暈等亦有輔助作用。
總而言之,石菖蒲在「天中藥茶」方劑中扮演著開竅醒神、健脾益智、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天中藥茶」方劑中使用羌活,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解表散寒:羌活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外襲所致的感冒、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羌活能有效疏風解表,驅散寒邪,緩解症狀。
- 通絡止痛:羌活亦能通絡止痛,對於風寒濕痺所致的關節疼痛、腰背疼痛等,羌活能通經活絡,散寒止痛,改善疼痛症狀。
因此,「天中藥茶」方劑中使用羌活,可發揮其解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天中藥茶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可改善脾胃氣滯所致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同時能幫助化解藥性中的寒涼之氣,使藥性更為平和。
- 調和藥性: 天中藥茶中可能含有其他寒涼藥材,陳皮的溫性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損傷脾胃的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有效。
天中藥茶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經期不順、痛經、頭暈目眩等症狀,川芎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疏散風寒:川芎還具有一定的疏散風寒作用,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川芎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天中藥茶中加入川芎,能夠有效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疏散風寒,達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天中藥茶」方劑中加入細辛,主要原因如下:
- 溫肺散寒: 細辛性溫,入肺經,能溫肺散寒,宣通鼻竅,對於因寒邪侵襲導致的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祛風止痛: 細辛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痹所致的肢體疼痛、關節疼痛等。
因此,細辛在「天中藥茶」中起著溫肺散寒、祛風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寒邪侵襲引起的相關症狀。
天中藥茶中加入麥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化積: 麥芽性味甘平,入脾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麥芽能有效促進消化,緩解不適。
- 疏肝理氣: 麥芽還具有一定的疏肝理氣作用,可以幫助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肋脹痛等症狀。
因此,在以健脾消食、疏肝理氣為目的的天中藥茶配方中,加入麥芽可以起到增強藥效的作用。
天中藥茶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其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胃脘冷痛、嘔吐、腹痛等症狀。對於寒性胃病或因受寒引起的胃痛,吳茱萸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調和脾胃: 吳茱萸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有助於食物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者,吳茱萸可起到溫中和胃,改善脾胃功能的作用。
因此,天中藥茶中加入吳茱萸,可有效改善因寒邪入侵或脾胃虛寒引起的胃腸不適症狀,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止嘔、調和脾胃的功效。
天中藥茶中添加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味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許多藥材性味偏寒或燥熱,加入甘草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強烈,對身體造成負擔。
2. 補氣益脾: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可增強人體正氣,提高免疫力。對於一些因氣虛導致的疾病,加入甘草有助於緩解症狀,促進身體恢復。
天中藥茶中加入乾薑,主要是基於其辛溫燥性,可起到以下兩點作用:
-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對於因脾胃虛寒導致的畏寒怕冷、腹痛、嘔吐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化痰止咳:乾薑辛溫,能宣肺化痰,對於寒痰阻滯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有輔助治療效果。
因此,乾薑在天中藥茶中起到溫中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脾胃虛寒、痰濕阻滯引起的各種不適。
「天中藥茶」方劑中包含枳實,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消積:枳實味苦、性寒,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散結的功效。對於食積停滯、胸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枳實能起到疏通氣機、促進消化、緩解不適的作用。
- 降逆止嘔:枳實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治療胃氣上逆、嘔吐反胃等症狀。對於因食積、痰濁等原因引起的嘔吐,枳實能起到降逆止嘔、和胃止嘔的作用。
因此,在「天中藥茶」方劑中加入枳實,可以起到理氣消積、降逆止嘔的作用,幫助改善相關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天中藥茶」方劑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個特性:
- 解表散寒: 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紫蘇葉能有效緩解。
- 行氣和胃: 紫蘇葉能行氣解鬱,和胃止嘔,適用於脾胃氣滯、胸悶氣短、噁心嘔吐等症狀。同時,紫蘇葉還有助於促進消化,改善食慾不振。
因此,在「天中藥茶」方劑中加入紫蘇葉,可起到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效,幫助改善感冒或消化不良等症狀。
天中藥茶中的[硃砂],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安神定驚。硃砂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夠幫助緩解由於內熱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等。它還能夠安神定驚,對於改善焦慮、驚悸有良好效果。硃砂的加入能夠增強[天中藥茶]的療效,提升其對於熱症和神經系統問題的治療效果。
天中藥茶中的[雄黃],主要用於解毒、消腫。雄黃具有強效的解毒作用,能夠幫助清除體內毒素,並且對於消腫有良好效果。雄黃的加入能夠提升[天中藥茶]的療效,增強其對於毒素和腫塊的治療效果。使用雄黃需謹慎,以免過量引發毒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天中藥茶」辨析:
「天中藥茶」為中藥方劑,主要由石菖蒲、羌活、陳皮、川芎、細辛、麥芽、吳茱萸、甘草、乾薑、枳實、紫蘇葉、硃砂、雄黃等藥材組成,具有男女老幼感冒以及其他各種急症的治療功效。
藥材組成與功效:
- 石菖蒲: 辛、溫,具有開竅醒神、化濕豁痰、闢穢的功效。常治痰濕穢濁之邪矇蔽清竅所致之神誌昏亂、癲狂痰熱內盛、濕濁矇蔽等症狀。
- 羌活: 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主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
- 陳皮: 味苦、辛,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常治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咳嗽、痰多、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症狀。
- 川芎: 辛、溫,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 細辛: 辛、溫,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另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細辛也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 麥芽: 味甘、平,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的功效。富含麥芽糖、葡萄糖、澱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B羣等,促進胃腸蠕動,改善脾胃功能,調節氣機,補益中氣,增強體力。
- 吳茱萸: 辛、苦、熱,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的功效。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 甘草: 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主治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 乾薑: 辛、溫,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
- 枳實: 味酸苦,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能行氣化痰消痞,破氣除滿止痛,清熱化痰、平喘止咳。富含橙皮苷、鉀、鈣、維生素C等,有收斂、止瀉、解毒、利尿之功。
- 紫蘇葉: 辛、溫,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 硃砂: 辛、溫,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主治溫熱病邪、熱入心包、神昏譫語、心神不寧、煩躁不眠、咽喉腫痛、咽物妨悶、驚悸失眠、心神不安、瘡瘍腫毒、盜汗自汗、砒霜中毒、巴豆中毒、牽牛中毒、洋金花中毒、曼陀羅中毒、烏頭中毒、附子中毒、草烏中毒、川烏中毒、天雄中毒、南星中毒、半夏中毒、皁角中毒、藜蘆中毒等症。
- 雄黃: 辛、溫,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常治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天中藥茶」主要成分:石菖蒲,羌活,陳皮,川芎,細辛,麥芽,吳茱萸,甘草,乾薑,枳實,紫蘇葉,硃砂,雄黃,具有男女老幼感冒以及其他各種急症的治癒功效。
傳統服藥法
細條1斤(武夷松羅更妙),石菖蒲1兩,羌活1兩,陳皮1兩,川芎1兩,北細辛1兩,麥芽(炒)1兩,吳茱萸1兩,生甘草1兩,乾薑(不炒)1兩,生枳實5錢,蘇葉4兩,上朱砂1兩,明雄黃1兩(另研極細)。
以上藥茶和勻,曬乾,日中噴上好火酒,待滋潤拌之,又拌入朱砂、雄黃末,再噴火酒,再拌再噴,當天日中曬乾,如無日色,即以火微微烘乾,用瓷罐收貯,勿令泄氣。
每服3錢,用沸湯泡少刻,候藥味出,連服2-3次。有汗即止,無汗即出。蛇咬取汗亦妙。此藥配合,宜五月五日午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散作用,體質虛弱、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硃砂、雄黃等重金屬成分,長期服用可能會引起肝腎損害,孕婦、兒童、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天中藥茶, 出處:《醫方易簡》卷四。 組成:細條1斤(武夷松羅更妙),石菖蒲1兩,羌活1兩,陳皮1兩,川芎1兩,北細辛1兩,麥芽(炒)1兩,吳茱萸1兩,生甘草1兩,乾薑(不炒)1兩,生枳實5錢,蘇葉4兩,上朱砂1兩,明雄黃1兩(另研極細)。 主治:男婦小兒感冒,一切時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