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聖散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行氣,疏肝解鬱: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疏肝解鬱的功效。對於氣機阻滯、肝氣鬱結導致的胸悶、腹脹、脅肋疼痛等症狀,橘皮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健脾和胃,消食化積:橘皮還具備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化、消化不良等症狀,橘皮可以幫助促進消化,改善脾胃功能。
因此,神聖散中加入橘皮,不僅有助於理氣解鬱,還能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神聖散中包含白礬,主要原因如下:
-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燥,能有效收斂濕氣,止癢止痛,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殺菌止血: 白礬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同時也能收斂止血,對於外傷出血或潰瘍感染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白礬在神聖散中主要起到燥濕止癢、殺菌止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以有效治療皮膚病。
神聖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神聖散中可能含有較為峻猛的藥物,加入甘草可以使藥性平和,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或寒涼,達到更好的療效。
- 補脾益氣: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疲勞、增強體質的作用。神聖散可能治療一些耗氣傷津的疾病,加入甘草可以補益脾胃,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疾病康復。
神聖散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能。神聖散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風溼痹痛等症,川芎可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疼痛。
- 升陽散寒: 川芎具有昇陽散寒的作用,可改善陽氣不足,寒邪阻滯所致的病症。神聖散可能用於治療一些寒性頭痛、風寒感冒等,川芎可溫經散寒,改善體質。
神聖散中含有鉛丹,這與古代中醫對金屬藥物的理解和應用有關。鉛丹,又名丹砂,古人認為其具有鎮痛、止血、解毒等功效。然而,鉛丹屬於重金屬,其毒性不容小覷。
古代醫學缺乏現代科學的認識,對藥物的毒性缺乏深入研究。因此,神聖散中使用鉛丹,可能是當時醫家根據其表面功效,而未充分考慮其潛在的毒性風險。
隨著醫學發展,人們對鉛丹的毒性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現今醫學已不再使用鉛丹作為藥物。
神聖散中含有硃砂,其主要原因為: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在神聖散中,硃砂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
- 驅邪辟穢: 古代醫學認為,硃砂具有辟邪驅穢之效。神聖散中加入硃砂,除了治病之外,也帶有驅邪辟穢的象徵意義,以增強療效,提升患者的心理安慰作用。
神聖散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能行氣止痛、健脾消食,對於因氣滯血瘀、脾胃不和引起的腹痛、脹滿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燥濕健脾: 木香亦具燥濕健脾之效,可改善脾胃濕困、消化不良所致的腹瀉、食慾不振等問題,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藥效。
因此,木香在神聖散中發揮着行氣止痛、燥濕健脾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的疾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神聖散] 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所提供的古籍文獻,神聖散的主要功效及應用可歸納如下:
1. 腦風及頭痛:
- 病因病機: 《類證治裁》指出,腦風的成因是風邪侵襲督脈及足太陽經,導致腦髓虛弱,出現項背怯寒,腦戶冷痛。《聖濟總錄》亦提到風邪客搏經絡,稽留不行,導致腦髓內弱,出現頭痛。
- 治療機制: 神聖散在此方面的主要作用是驅散風邪,溫經散寒,活絡止痛,以緩解腦風及頭痛症狀。《類證治裁》直接指出「腦風項背怯寒,腦戶穴冷者,神聖散」,以及《聖濟總錄》提及「治腦風邪氣留客。頭痛甚者。神聖散方」,均可見其針對性。此外,《雞峰普濟方》中提到神聖散可治「頭痛不可忍者」,亦說明其止痛效果。
- 配伍應用: 《類證治裁》中,神聖散與葛根、麻黃、細辛、藿香等藥物配伍,以薄荷荊芥湯送服,更加強了其祛風散寒、解表止痛的功效。《雞峰普濟方》中則與乾蠍、藿香葉、細辛、麻黃等藥物配伍,以薄荷酒或荊芥茶調服,進一步擴展了其應用範圍。
2. 跌打損傷:
- 病因病機: 《跌打損傷回生集》中,神聖散被廣泛應用於各種跌打損傷,包括骨折、筋傷、肉腫、眼傷、牙齦骨折等。這些損傷的共同病機是氣血瘀滯,經絡不通,導致疼痛、腫脹。
- 治療機制: 神聖散在此方面的作用主要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接骨續筋。文獻中記載,神聖散可單獨外敷,也可配合其他藥物內服外敷,以達到最佳療效。例如,用於骨折時,可與杉皮、綿紙等配合固定患處;用於軟組織損傷時,可與活血住痛散、白金散等配合使用。
- 具體應用: 《跌打損傷回生集》詳細描述了神聖散在各種跌打損傷中的應用,包括骨折後的固定、筋傷的止血、肉腫的消腫、眼傷的復位、牙齦骨折的固定等,充分展現了其在跌打損傷方面的廣泛用途。
3. 婦人難產:
- 治療機制: 《聖濟總錄》提到神聖散可用於治療婦人難產及橫逆生,推測其可能具有活血行氣、鬆弛肌肉的作用,幫助產婦順利分娩。
4. 瀉痢:
- 治療機制: 《雞峰普濟方》記載神聖散可治瀉痢,但未提及具體機制,推測可能是透過方中藥材的協同作用,達到收斂止瀉的效果。
5. 瘧疾:
- 治療機制:《雞峰普濟方》提及神聖散可以治療瘧疾,但其機制可能與方中蛇皮和麝香的協同作用有關,可能具有一定的驅邪作用。
總結:
神聖散的主要治療原理是通?其組成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祛風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接骨續筋、止瀉收斂等功效。其應用範圍廣泛,不僅可以用於治療腦風頭痛,還可用於各種跌打損傷,以及婦人難產、瀉痢等症。此方在臨床使用時,應根據不同的病症,靈活配伍其他藥物,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罌粟殼半兩,烏梅肉半兩,乾薑半兩,肉豆蔻半兩。
上為末。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5片,煎至7分,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聖散,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蛇皮(高處得者)2寸。 主治:瘧疾。
神聖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七。 組成:杏仁(炒焦)、出衣粉子(炒黃色)、牛糞(燒灰)各等分。 主治:湯火所傷。
神聖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一引《海上名方》。 組成:罂粟殼半兩,烏梅肉半兩,乾薑半兩,肉豆蔻半兩。 主治:寒證瀉痢不止。
神聖散,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黃橘皮3錢,白礬1兩,甘草2分,川芎半兩,黃丹半分,朱砂半分,木香1分,米囊子20個,主治:瀉痢。 。 主治:瀉痢。
神聖散, 出處:《濟眾新編》卷五。 組成:枯白礬1錢5分,石硫黃1錢5分,黃丹1錢3分,朱砂1錢,胡桐淚3分,輕粉1分5厘,麝香1分5厘。 主治:生肌合瘡。主治:諸般惡瘡,無名腫毒,及天皰瘡。
神聖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乾蛤模1枚(5月5日取者,去足肚腸),獨顆蒜1顆(捶碎),川椒半兩(去目)。上入蛤蟆腹中,用春大麥面餅子裹,燒令焦黃色,搗羅爲末。麝香1錢,龍腦半錢,蘆薈1分,朱砂2錢,雄黃2錢。 主治:小兒疳痢,腹大口乾,四肢羸弱,下痢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