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枯藥
FA ZHI KU Y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部全錄》卷二○八引劉河間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5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法制枯藥中加入白礬,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項特性:
- 收斂固澀: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固澀之效,能止血、止瀉、止汗,有助於乾燥藥材,防止藥性散失,並延長保存期限。
- 殺菌消毒:白礬本身具有殺菌消毒作用,能有效抑制藥材在乾燥過程中滋生黴菌,確保藥材品質,防止變質。
因此,白礬作為法制枯藥的輔料,能有效改善藥材品質,確保藥效穩定,延長保存時間。
「法制枯藥」中包含巴豆,原因如下:
- 巴豆性峻,需法制以減毒: 巴豆性味辛、溫,有毒,生用易致劇烈瀉下,甚至損傷腸胃。因此,需經法制加工,減低毒性,使藥性趨緩和。
- 法制後更利於藥效發揮: 巴豆經法制後,藥性更穩定,更容易發揮其瀉下、消積、祛痰、殺蟲等功效,且減少毒副作用,提高用藥安全性。
法制枯藥的巴豆,通常經炒制、醋制、酒制等方法處理,以減低其毒性,使藥效更安全有效。
法制枯藥是一種在中醫中被廣泛使用的方劑,具有特殊的療效。其中包含的鉛丹,雖然在現代醫學中被視為有毒物質,但在中醫理論裡,鉛丹被認為具備淨化、清熱解毒的作用。其使用可以追溯至古代,當時醫者依據其性質和作用,將其用於治療某些特定的疾病。
在中醫的藥物組閤中,各種成分的搭配是根據陰陽五行、經絡等理論進行的,鉛丹雖具潛在毒性,但在特定劑量和組閤中,經過精心製作和調配後,可以發揮其療效。這反映了中醫對於藥物特性及其相互作用的深厚理解。然而,由於鉛丹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現代醫學對其使用有所限制,因此在應用法制枯藥時,需謹慎考量患者的具體情況及安全性。
法制枯藥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枯藥多為燥烈之品,易傷陰耗血,故以硃砂配伍,可緩解枯藥之燥性,防止其過於傷陰,達到鎮心安神、平肝熄風之效。
- 製毒化毒: 硃砂本身具有毒性,但經過法制加工後,毒性降低,且能發揮其製毒化毒之效。枯藥多含毒性物質,以硃砂配伍,可制其毒性,減輕其副作用,達到解毒清熱之效。
因此,法制枯藥中加入硃砂,不僅可緩解枯藥之燥烈性,還能起到鎮心安神、解毒清熱之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分析[法制枯藥]之傳統功效與組成邏輯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痔瘡,主訴症狀推測為痔核腫痛、滲出黃水或潰瘍。方中以腐蝕枯痔為核心作用,透過外用點藥使痔核乾枯脫落。輔以清熱解毒、收斂止血之效,配合草藥煎湯外洗,緩解局部腫痛及分泌物。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組成與性味
信(砒霜)
- 性味:辛、酸,大熱,劇毒
- 作用:強力腐蝕瘡瘍,傳統用於枯痔療法中「枯掉」痔核組織,現代已知其三氧化二砷成分能破壞異常增生組織。
白礬
- 性味:酸、澀,寒
- 作用:
- 與砒霜共煅(火熬枯)後生成枯礬,增強收斂燥濕之效,減少痔瘡滲液。
- 中和部分砒霜毒性(古法推測),並使藥性更趨穩定。
巴豆
- 性味:辛、熱,有大毒
- 作用:
- 腐蝕瘡口、破積逐水,助砒霜穿透痔核組織。
- 其油脂成分可能緩解砒霜對周邊黏膜的過度刺激。
飛丹(鉛丹)
- 性味:辛、微寒,有毒
- 作用:
- 殺蟲止癢,抑制瘡面感染(古法認知)。
- 與砒霜協同增強腐蝕力,加速痔核脫落。
朱砂
- 性味:甘、微寒,有毒
- 作用:
- 鎮靜安神(內服觀點),外用可緩解疼痛(心理或局部輕微麻醉)。
- 其紅色色素可能作為標記,便於控制用藥範圍。
(二)炮製與配伍邏輯
- 煅製減毒:砒霜與白礬共煅,可能生成不易溶的複合物(如砷酸鋁),降低砒霜急性毒性。
- 分層施藥:
- 先以白礬鋪底,防止砒霜直接接觸瓦盆而流失。
- 砒霜夾於白礬中煅燒,確保受熱均勻,轉化為可控制釋放的腐蝕劑。
- 增效減副:
- 巴豆與飛丹助砒霜深入病灶,朱砂緩解施用不適。
- 外洗藥(魚腥草等)清熱解毒,預防腐蝕後的繼發感染。
(三)治療原理推論
- 腐蝕去痔:砒霜為主藥,直接破壞痔核血管及組織,使其壞死脫落。
- 燥濕收斂:枯礬吸附滲出液,減少瘡面濕爛。
- 清潔預防:外洗湯藥(如魚腥草)含揮發油及抗菌成分,保持創面清潔。
此方體現古代「以毒攻毒」與「煅製緩毒」的用藥智慧,然其機理基於直觀經驗,與現代藥理對砒霜、鉛丹的毒性認知有所衝突,此為古今醫學理論差異使然。
傳統服藥法
信1兩,白礬3兩(為末),巴豆5粒(去殼),飛丹5錢,朱砂(臨時生用)5錢。先將礬1兩半安瓦盆中,隨將信接在礬上,再將礬覆上,火熬枯,取出為末,加朱砂末5錢,和勻,研細未如塵。
先用魚腥草煎湯洗淨,每用少許點上,少頃黃水漸出,日夜3-4次。如無魚腥草,或荼(艹糜)花、或野薔薇花、紅白槿樹花代之,或甘草湯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法制枯藥, 出處:《醫部全錄》卷二○八引劉河間方。 組成:信1兩,白礬3兩(爲末),巴豆5粒(去殼),飛丹5錢,朱砂(臨時生用)5錢。 主治: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