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周先生枯痔法中使用白礬,其原因主要有二:
- 燥濕收斂: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收斂之效。痔瘡多因濕熱下注、血脈瘀滯而生,白礬可收斂濕熱,止血止痛,緩解痔瘡腫痛出血等症狀。
- 殺蟲止癢:白礬亦具殺蟲止癢之效。部分痔瘡患者伴有肛周瘙癢,白礬可殺滅局部細菌和寄生蟲,減輕瘙癢。
總而言之,白礬在周先生枯痔法中,通過燥濕收斂、殺蟲止癢的作用,達到治療痔瘡的效果。然而,白礬性寒,使用需謹慎,應遵醫囑使用,避免過量或長期使用。
「周先生枯痔法」方劑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血: 赤石脂性寒,味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痔瘡多因血熱妄行,或脾虛氣陷所致,赤石脂可收斂痔核,止血止痛,緩解出血癥狀。
- 燥濕止癢: 赤石脂亦具燥濕止癢之效。痔瘡常伴有濕熱,或因瘙癢而搔抓導致感染,赤石脂可燥濕止癢,防止病情加重。
總之,赤石脂在「周先生枯痔法」中扮演着收斂止血、燥濕止癢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痔瘡症狀,促進其癒合。
「周先生枯痔法」中使用硃砂,源於傳統醫學對其治療痔瘡的認識。硃砂性寒,味甘,具有鎮靜、止痛、消腫、解毒等功效。
古人認為痔瘡多由濕熱蘊結、血瘀不通所致,而硃砂寒涼,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有助於消散痔核,止痛止血。此外,硃砂還有收斂作用,能使痔瘡組織收縮,減輕腫脹。
因此,「周先生枯痔法」中使用硃砂,意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收斂止痛,以達到治療痔瘡的目的。
「周先生枯痔法」中使用鉛丹,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燥濕收斂: 鉛丹性燥,具有收斂止血之效,可使痔瘡組織乾燥收縮,減少出血和疼痛。
二、 殺菌止癢: 鉛丹有抗菌作用,可抑制痔瘡部位的細菌感染,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瘙癢等症狀。
然而,鉛丹為重金屬,具有毒性,長期使用可能造成肝腎損害,因此該方劑需慎用,且應遵醫囑,不可自行配藥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周先生枯痔法」乃外科治療痔疾之專方,主用於「痔核腫脹突出、嵌頓或出血」等症。其法先以鬱金末或薑黃末護衛肛周健康肌膚,再敷枯痔藥(明礬、赤石脂、黃丹等),使痔核乾枯壞死而脫落。若疼痛劇烈,則以甘草湯緩急,並配合寬腸藥(槐花、大黃等)通便泄熱,標本兼顧。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枯痔核心藥物
- 明礬(枯痔主藥):性酸澀寒,具強效收斂燥濕、腐蝕痔核之功,促使局部組織脫水壞死。
- 赤石脂(5錢):味甘酸溫,助明礬收斂止血,並保護瘡面,避免過度腐蝕。
- 黃丹(即鉛丹,用量原缺):辛微寒,外用拔毒生肌,輔助明礬增強腐蝕痔核之效。
- 辰砂(1錢,痛時加):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緩解痔核腫痛。
護肛與緩衝機制
- 鬱金/薑黃末:活血行氣,形成藥膜隔離健康組織,防枯痔藥損傷非病竈區。
- 綠豆粉(調合用):清熱解毒,若藥末黏附力不足,可增其緩和性與附著力。
輔助療法
- 甘草湯外敷:甘草甘平,解毒緩急,減輕枯藥刺激所致肛周疼痛。
- 內服寬腸藥(槐花、大黃、枳殼、木通):清腸熱、通腑氣,改善便秘或濕熱下注,從內降低痔疾復發之機。
【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體現「外科去腐生新」原則:
- 直接作用:明礬、黃丹腐蝕痔核,赤石脂控製出血,辰砂鎮痛,屬「枯痔法」典型配伍。
- 間接調理:護肛藥減輕副作用,寬腸藥調暢腑氣,呼應中醫「內外合治」思想,既祛除病竈,又調整腸道環境以絕病根。
(分析完畢,毋須贅言)
傳統服藥法
明礬、赤石脂5錢,辰砂(痛加)1錢,黃丹。上為末。
先用鬱金末護肛門,如無鬱金,用薑黃末代之,調塗四周好肉,如不就,加綠豆粉打合,卻將枯藥敷上,如肛門疼急,濃煎甘草湯放溫,拂四周肛門上,就與寬腸藥:槐花、大黃、枳殼、木通、
(《外科十三方考》)。方中明礬、黃丹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周先生枯痔法, 出處:《準繩·雜病》卷六。 組成:明礬,赤石脂5錢,辰砂(痛加)1錢,黃丹。 主治:痔。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