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救苦丸

SHEN XIAN JIU K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二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心經 19%
肺經 19%
肝經 11%
胃經 8%
腎經 4%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神仙救苦丸」方劑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發汗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功效。神仙救苦丸旨在治療外感風寒,麻黃可促進汗液排出,驅散外邪,達到解表之目的。

二、 宣肺止咳: 麻黃能宣肺通竅,開宣肺氣,對於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神仙救苦丸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和藥性等作用。在神仙救苦丸中,甘草能與其他藥材的藥性相互協調,使藥效更顯著,並減少藥物毒副作用。
  2. 增強藥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例如可以提高黃芪的補氣作用、增強人參的補脾益氣作用。在神仙救苦丸中,甘草能與其他藥材相互作用,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神仙救苦丸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涼血止痛: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熱毒壅滯、血瘀疼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神仙救苦丸多用於治療熱毒攻心、心煩不安、口渴心悸等症,赤芍的涼血止痛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解毒消腫: 赤芍也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熱毒,並促進炎症消退。神仙救苦丸常用於治療各種熱毒所致的病症,赤芍的解毒消腫作用可以輔助其他藥物發揮療效,促進患者康復。

神仙救苦丸中含有硃砂,其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硃砂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2. 活血化瘀: 硃砂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然而,硃砂含有汞,長期服用會對人體造成毒性,因此,使用神仙救苦丸時應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神仙救苦丸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1. 驅蟲殺蟲: 雄黃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殺蟲解毒之效。古人認為,雄黃能驅除體內外各種蟲類,包括蛔蟲、蟯蟲、鉤蟲等,有助於治療因蟲害引起的腹痛、腹瀉、發熱等症狀。
  2. 化瘀止痛: 雄黃也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緩解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

因此,神仙救苦丸中加入雄黃,旨在通過其驅蟲殺蟲、化瘀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神仙救苦丸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其解表散寒的功效。

升麻性微寒,味甘,入肺、脾經,具有解表散寒、升陽解毒的功效。

方劑中以升麻配合其他藥材,如柴胡、黃芩等,可有效疏散風寒、清熱解毒,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

升麻的使用,有助於宣發肺氣、驅散寒邪,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神仙救苦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益氣扶正:人參性溫和,味甘,具有補氣益血、扶正祛邪的作用。對於氣虛體弱、脾胃不健等症,人參可以提升機體抵抗力,增強正氣,對抗病邪侵襲。
  2. 滋陰補腎:人參還能滋陰補腎,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等症,有一定緩解作用。神仙救苦丸中加入人參,能夠提升整體的補益效果,使藥效更全面。

神仙救苦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中包含當歸這一成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當歸,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中藥,被譽為“補血”佳品,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揮發油和多種氨基酸,對於調理女性的生理狀況尤為重要。它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能改善氣血不足的情況,常用於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血虛引起的面色蒼白等症狀。

此外,當歸還含有多種植物化學成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特性,能有效清除體內的自由基,對於增強免疫力與延緩衰老有一定的正面影響。在神仙救苦丸中,當歸的作用不僅是補血,更是在促進整體健康和改善生活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角色。因此,當歸的添加使得此方劑更具療效,充分體現了中藥的綜合調理理念。

神仙救苦丸中包含柴胡,主要考量其疏肝解鬱、升陽散寒的功效。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昇陽散寒、和解表裏之功效。方中柴胡主要用於疏解肝鬱氣滯,緩解肝氣不舒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痞滿、食慾不振等症狀。同時,柴胡還能昇陽散寒,幫助人體抵抗外邪入侵,提高機體免疫力。

綜上所述,柴胡的加入,能夠協同其他藥物,達到疏肝解鬱、昇陽散寒、和解表裏的作用,從而更好地治療各種肝膽疾病。

主治功效


神仙救苦丸主治功效分析

概述

「神仙救苦丸」為一古方,出自明代醫家龔廷賢之手,於其著作《萬病回春》與《濟世全書》中皆有記載。此方劑以其廣泛的適應症而聞名,被譽為「專治四時傷寒,不論日期遠近、陰陽表裡、內外虛實、半表半裡、男女老幼並皆治之」。從現代角度分析,此方顯然非單一針對「傷寒」之劑,而是對多種病症具有緩解作用的綜合性方劑。

治療原理分析

核心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神仙救苦丸」主要應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1. 四時傷寒: 這裡的「傷寒」並非單指現代醫學的傷寒,而是泛指外感疾病。此方能應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體表不適,不論病程長短、症狀性質(陰陽表裡)和體質差異(虛實),皆可應用。
  2. 疝氣疼痛: 《濟世全書》明確指出此方「治諸疝疼痛,殊效」。不同類型的疝氣,如氣疝、狐疝、㿗疝,皆可透過此方緩解疼痛。針對不同疝氣,還可配合其他藥物使用,如氣疝加柴胡、青皮、香附等理氣之藥,㿗疝加白朮、茯苓等健脾利濕之藥,體現了靈活運用之妙。
  3. 疼痛類疾病: 此方不僅能治疝痛,還能應對多種疼痛,如腳跟疼痛、心痛、腹痛等。針對不同部位的疼痛,龔氏都提及可以使用此方,足見其廣泛的止痛效果。此外,對於食積腹痛、蟲痛等,此方也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或可作為輔助療法。
  4. 積聚作痛: 古文提到此方「治諸積作痛殊效」,說明其可能具有消積散結、緩解因積滯引起的疼痛的作用。
  5. 其他: 從《濟世全書》的其他記載中,可見此方在部分情況下還可輔助治療腳氣疼痛、浮腫等症。

方劑成分解析:

從成分分析,此方配伍較為複雜,包含多味藥材,其各自的功效共同作用,形成了廣泛的治療效果。

  • 麻黃: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可驅散體表風寒之邪。
  • 甘草: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可緩解藥性,協調諸藥作用。
  • 赤芍: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有助於疏通經絡,減輕疼痛。
  • 硃砂: 鎮靜安神,涼血解毒,可安定心神,緩解煩躁不安。
  • 雄黃: 殺菌消毒,驅蟲除濕,有助於祛除體內濕邪,消滅寄生蟲。
  • 升麻: 升陽舉陷,疏風散寒,可提升陽氣,祛除體內寒邪。
  • 人參: 補氣固本,養心益智,可扶正氣,增強體質。
  • 當歸: 滋陰潤燥,活血調經,可滋養血液,調節經絡。
  • 柴胡: 疏散肝熱,舒肝理氣,可疏解肝氣鬱結,調節情志。

治療原理總結:

綜上所述,「神仙救苦丸」的治療原理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 疏散外邪: 通過麻黃、升麻等藥物,可發汗解表,驅散體表風寒之邪。
  • 調和氣血: 通過赤芍、當歸、柴胡等藥物,可活血化瘀,疏肝理氣,促進氣血運行。
  • 扶正固本: 通過人參等藥物,可補氣固本,增強機體抵抗力。
  • 鎮靜止痛: 通過甘草、硃砂等藥物,可緩急止痛,安定心神。
  • 祛濕除邪: 通過雄黃等藥物,可殺菌消毒,驅蟲除濕。

由於方中藥材作用較為全面,因此能廣泛應用於各種病症,尤其是在疼痛、氣機不暢、外感疾病等方面,都能發揮較好的作用。

結論

「神仙救苦丸」以其廣泛的適應症,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此方劑通過疏散外邪、調和氣血、扶正固本、鎮靜止痛、祛濕除邪等多方面作用,達到緩解疼痛、改善症狀的目的。古文記載中,龔廷賢將其應用於多種疼痛類疾病和外感疾病,足見其臨牀價值。此方劑的配伍精妙,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思想。

傳統服藥法


麻黃(去節,研細,熱水浸,取汁)4兩,甘草(炙,去皮,溫水浸,取汁)4兩,赤芍(洗去土,溫水浸,取汁)4兩,朱砂1兩5錢(紅大顆者,研細,水飛過),雄黃(去夾石,紅朗大顆者,研細,水飛過)1兩5錢,升麻(微炒,研細,溫水浸,取汁)1兩,人參(去蘆,研碎,溫水浸,取汁)1兩,當歸(用身,研細,水浸,取汁)1兩,柴胡(研碎,溫水浸,取汁)1兩。
上各陰乾,共盛一處,用溫水攪勻,以細絹濾過三遍,將汁盛於瓷罐內,上以綿紙固之,置之不近濕、不通風處,仍陰乾取下為細末,停分兩處,臨後時一半入石膏(研細,水淘淨)、枳實(研細,溫水浸,取汁)各5錢(春、夏用);一半入桂技(研細,溫水浸,取汁)、細辛(研細,溫水浸,取汁)各5錢(秋、冬用),醋糊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1丸,以好鮮明雄黃5分於碗內研細,入井花涼水與藥同研送下,水洗雄黃,務要吃盡。藥後焚香3寸,自然汗出立愈。如傷寒汗後變為雜症者,每服2丸,內外兼表,仍出汗自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解表散寒、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因此,在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損傷正氣。
  2.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月經期間的女性不宜服用。
  3. 本方有較強的解表散寒作用,因此,感冒初期、體質虛弱者不宜服用。
  4. 本方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因此,有實熱症狀者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神仙救苦丸, 出處:《回春》卷二。 組成:麻黃(去節,研細,熱水浸,取汁)4兩,甘草(炙,去皮,溫水浸,取汁)4兩,赤芍(洗去土,溫水浸,取汁)4兩,朱砂1兩5錢(紅大顆者,研細,水飛過),雄黃(去夾石,紅朗大顆者,研細,水飛過)1兩5錢,升麻(微炒,研細,溫水浸,取汁)1兩,人參(去蘆,研碎,溫水浸,取汁)1兩,當歸(用身,研細,水浸,取汁)1兩,柴胡(研碎,溫水浸,取汁)1兩。 主治:四時傷寒,不論日期遠近,陰陽表裏,內外虛實,半表半裏,男女老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