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痰丸

TUI T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6.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心經 20%
肺經 19%
胃經 12%
膀胱經 7%
腎經 7%
肝經 7%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退痰丸中加入人參,看似與其主治痰證的功效相悖,實則有其深意。

  1. 扶正祛邪:人參為補氣之要藥,能益氣固表,提高人體抵抗力。痰證多因肺氣虛弱、津液失控所致,人參能補益肺氣,使肺氣健壯,有利於痰液的排出。
  2. 緩解副作用:一些祛痰藥物可能伴隨有損傷正氣的副作用,人參可以補氣益陰,減輕藥物對人體的負擔,使藥效更為平和。

因此,退痰丸中加入人參,並非單純為了退痰,而是通過扶正祛邪、緩解副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退痰丸中包含赤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一、 利水滲濕,健脾化痰: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痰的功效。痰液的形成,除了肺熱、寒濕等因素外,脾虛濕盛也是重要原因。赤茯苓能健脾燥濕,利水滲濕,從根本上化解痰液生成,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二、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藥效:退痰丸中多包含其他化痰止咳的藥材,如陳皮、半夏等。赤茯苓與這些藥材共同作用,不僅能加強化痰止咳的效果,還能滋陰潤肺,避免燥性藥材傷肺,使治療更全面、更有效。

退痰丸中加入乾薑,主要是利用其溫中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脾胃、散寒止痛、化痰止咳等作用。對於痰濕阻肺、寒邪客肺導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乾薑能夠溫肺化痰,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止咳化痰的目的。

此外,乾薑還能溫中散寒,改善脾胃功能,提高機體的抵抗力,有助於疾病的康復。因此,在退痰丸中加入乾薑,可以起到溫中散寒、化痰止咳的綜合作用,提高藥效。

退痰丸中加入半夏,是基於其燥濕化痰的功效。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

痰的形成多因濕濁內阻,而半夏可以燥濕化痰,使痰液稀釋、易於排出。此外,半夏還能降逆止嘔,對於痰阻氣道、導致咳嗽、嘔吐的症狀,也有緩解作用。因此,半夏在退痰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痰液的化解和排出。

主治功效


退痰丸主治功效分析

典籍考證

退痰丸一方出自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的醫學著作《聖濟總錄》。該書明確記載其主治為「風痰壅盛。每日早晨。多喜嘔吐。」,直接點明瞭此方劑的應用情境。

方劑組成與功效解析

退痰丸的組成僅有四味藥材,雖精簡,卻配伍巧妙,各司其職,共同發揮祛痰止嘔之功:

  • 人參: 此處選用人參,旨在補氣,然考量其主治「風痰壅盛」之證,此處補氣之意,不僅是單純補益體力,更著重於調和氣機,使氣行津布,以助痰濕運化。氣虛則運化無力,痰濁易生。人參補氣,可增強脾胃運化能力,從根本上減少痰液的產生。
  • 赤茯苓: 赤茯苓性味甘淡,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其主要作用是健脾化濕,將體內停滯的水濕,通過利小便的方式排出體外,從而減少痰液的來源。痰的形成與水濕代謝失常密切相關,赤茯苓可謂治本之藥。
  • 乾薑: 乾薑性味辛熱,入脾、胃經,具備溫中散寒之功。其溫裡作用,可驅散脾胃之寒邪,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脾胃為痰液產生之源,脾胃功能正常則痰濕不易生成。同時,乾薑的溫性,亦可助陽氣,以化散陰寒之痰。
  • 半夏: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肺經,乃燥濕化痰之要藥。其性溫而燥,能將體內的濕痰燥化,並有降逆止嘔之效。此方主治「每日早晨。多喜嘔吐」,半夏降逆止嘔之力,正可對症下藥。

治療原理

退痰丸的治療原理,在於其針對「風痰壅盛」之證,從病因病機入手,多維度地進行調理。

  1. 補氣化濕,釜底抽薪: 人參補氣,赤茯苓健脾利濕,兩藥合用,既能加強脾胃運化功能,從源頭上減少痰濕的產生,又能將體內停滯的痰濕通過利尿的方式排出體外。
  2. 溫中散寒,燥濕化痰: 乾薑溫中散寒,可祛除脾胃寒邪,恢復其正常運化功能,並助陽氣運行。半夏則燥濕化痰,針對已形成的痰液進行清除,使痰不易滯留體內。
  3. 降逆止嘔,標本兼治: 半夏的降逆止嘔作用,可直接緩解「每日早晨。多喜嘔吐」之症狀,且其化痰之效,亦可斷絕嘔吐之本源。

綜合而言,退痰丸配伍精妙,既注重祛除已形成的痰邪,又兼顧調整體內氣機與水液代謝,使體內痰濁化散,脾胃功能恢復,從而達到標本兼治之效,解除「風痰壅盛,每日早晨多喜嘔吐」之苦。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乾薑(炮)1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1兩。
上為末,以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心生薑湯送下,日午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退痰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多痰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退痰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七。 組成: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乾薑(炮)1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1兩。 主治:風痰壅盛,每日早晨多喜嘔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