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筋丹

舒筋丹

SHU JI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肺經 17%
脾經 17%
腎經 16%
膀胱經 14%
心經 9%
胃經 2%
肝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舒筋丹方劑中包含麻黃,主要考量其發汗解表通經活絡的功效。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通竅、發汗解表之效,可以疏散風寒,改善因風寒阻滯經絡而導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此外,麻黃還有通經活絡之效,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肌肉痙攣,進一步達到舒筋活絡之效。因此,舒筋丹中加入麻黃,能有效改善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筋骨疼痛、麻木等症狀,起到舒筋活絡的功效。

舒筋丹方劑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其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功效。

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利水消腫等功效。對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病症,川牛膝能有效疏通經絡、驅散寒濕,緩解疼痛

此外,川牛膝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進一步加速藥效發揮,達到舒筋活絡、止痛的效果。

舒筋丹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溼邪入侵所致的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舒筋丹中常搭配其他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絡功效的藥物,例如當歸、川芎、地龍等,羌活與之搭配,可協同發揮作用,進一步增強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功效。

總體而言,羌活的加入,使得舒筋丹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活血化瘀的功效,有效治療因風寒溼邪入侵所致的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舒筋丹方劑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止痛,舒筋活絡: 獨活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其行氣止痛的特性,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筋骨疼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舒筋活絡的功效。

2. 針對風寒濕痹: 舒筋丹主要針對風寒濕痹引起的筋骨疼痛、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獨活擅長治療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痹症,其祛風除濕、通經活絡的藥性,可以有效緩解病症,提高療效。

舒筋丹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是因為其具備以下功效:

1. 行氣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筋骨疼痛、麻木等症狀。

2. 消腫生肌: 乳香還具有消腫生肌的功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等引起的腫痛、瘀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乳香在舒筋丹中起到舒筋活血、止痛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舒筋丹方劑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沒藥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舒筋丹主治筋骨疼痛、瘀血腫痛等症,而沒藥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2. 舒筋活絡:沒藥具有一定的溫經通絡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舒筋活絡,緩解肌肉痙攣、關節僵硬等症狀。舒筋丹治療的筋骨疼痛,常伴隨筋脈拘攣、關節活動受限,而沒藥的舒筋活絡作用可以幫助緩解這些症狀。

舒筋丹方劑中包含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舒筋活絡: 木瓜性溫,味甘,入肝、脾經,具有舒筋活絡、通經活血的功效。其所含的蛋白酶能分解肌肉中的乳酸,緩解肌肉疲勞,有助於舒筋活絡,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2. 消腫止痛: 木瓜亦具消腫止痛之效。其富含蛋白質、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組織,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因此,木瓜在舒筋丹方劑中,發揮著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舒筋丹方劑中包含桂枝,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經通絡,散寒止痛: 桂枝性溫,味辛,入膀胱、心包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功效。舒筋丹主治風寒濕痺,筋脈拘攣,疼痛麻木等症狀,桂枝可溫經散寒,驅散寒邪,並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筋脈拘攣,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桂枝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當歸、芍藥、川芎等,相輔相成,協調藥性,增強藥效。桂枝溫經散寒,配合當歸養血活血,芍藥養血柔肝,川芎行氣活血,共同發揮舒筋活絡,祛風止痛的作用。

舒筋丹方劑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止痛: 防風味辛、性微溫,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效果。舒筋丹主要針對風寒濕痹所致的筋骨疼痛,而防風能有效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2. 通絡止痛: 防風善於通經絡,能疏通氣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筋骨組織的修復。舒筋丹除了祛風止痛外,也需要通絡活血,而防風的通絡止痛作用能促進整體療效。

舒筋丹方劑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肝腎,強筋骨: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舒筋丹多用於治療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而杜仲能補益肝腎,從根本上改善筋骨的營養供應,促進其恢復功能,從而達到舒筋止痛的效果。
  2. 祛風濕,止痛:杜仲除了補肝腎外,還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舒筋丹中常會加入其他具有祛風濕作用的藥材,杜仲的加入能協同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祛風濕、止痛的效果,使治療更加全面。

舒筋丹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舒筋丹中可能含有較為寒涼或燥烈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中和藥性,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使藥效更溫和。

二、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抗炎等作用,與舒筋丹中其他藥材配伍,可以協同作用,增強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舒筋丹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舒筋活血、通經止痛。其組成中包含馬錢子,這是因為馬錢子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和通絡止痛的功效。馬錢子的主要成分為馬錢子鹼,這種成分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舒緩肌肉緊張,有效緩解由於血液循環不暢而引起的痛症。

此外,馬錢子對於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能夠幫助減輕由神經壓迫所引起的不適,特別是在關節疼痛或肌肉僵硬的情況下,能起到顯著的治療效果。由於其性味苦、辛,具有發散的特性,能夠深入肌膚,達到舒筋通絡的效果。

因此,在舒筋丹的配方中加入馬錢子,能夠強化整體的療效,針對各種筋骨疼痛及柔韌性不足的症狀,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舒筋丹」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舒筋丹」主治因風寒侵襲導致的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腰腿不利、步履艱難等症。此方可強筋壯骨、舒筋活絡,適用於風寒濕邪痹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肢體僵硬、關節屈伸不利等證候。

組成與配伍邏輯分析

  1. 祛風散寒解表

    • 麻黃、桂枝、防風、羌活、獨活
      麻黃辛溫發散,桂枝溫通經脈,二者解表散寒;防風、羌活、獨活祛風除濕,善走肢節,主治風寒濕痹、關節疼痛。
  2. 活血化瘀通絡

    • 乳香、沒藥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針對氣血瘀滯引起的筋骨疼痛。
    • 馬錢子(砂燙去毛)
      大毒之品,通行經絡力強,能散結消腫、通痹止痛,配伍他藥以緩其毒性。
  3. 強筋壯骨補益

    • 杜仲炭(鹽炒)、懷牛膝、年健、地風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懷牛膝引血下行,補肝腎兼能活血;年健(千年健)、地風(地楓皮)祛風濕、強筋骨,尤擅下肢痹痛。
  4. 舒筋緩急和藥

    • 木瓜
      舒筋活絡,化濕和胃,緩解筋脈拘攣。
    • 甘草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祛風散寒、活血通絡為主,輔以補肝腎、強筋骨,標本兼顧:

  • 風寒濕邪外襲,痹阻經絡則疼痛麻木,故用麻黃、桂枝、防風等散寒祛濕;
  • 氣血瘀滯導致筋骨不利,以乳香、沒藥、馬錢子通絡止痛;
  • 肝腎不足易使筋骨失養,故用杜仲、牛膝等補益固本。
    全方攻補兼施,使風寒得散、氣血得通、筋骨得養,從而緩解痹痛、恢復活動功能。

劑型特點:煉蜜為丸,緩和藥性,延長藥效,適用於慢性筋骨痹痛;馬錢子炮製去毒,控制劑量以確保安全。

傳統服藥法


麻黃2兩,年健1錢5分,地風1錢5分,懷牛膝1錢5分,羌活1錢5分,獨活1錢5分,制乳香1錢5分,制沒藥1錢5分,木瓜1錢5分,桂枝1錢5分,防風1錢5分,杜仲炭(鹽炒)1錢5分,甘草1錢5分,馬錢子(砂燙去毛)2兩。
強筋壯骨,舒筋活絡。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1錢重,蠟皮或蠟紙筒封固。
每服1丸,白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舒筋丹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麻痺腹瀉四肢肌膚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舒筋丹,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組成:麻黃2兩,年健1錢5分,地風1錢5分,懷牛膝1錢5分,羌活1錢5分,獨活1錢5分,制乳香1錢5分,制沒藥1錢5分,木瓜1錢5分,桂枝1錢5分,防風1錢5分,杜仲炭(鹽炒)1錢5分,甘草1錢5分,馬錢子(砂燙去毛)2兩。 主治:強筋壯骨,舒筋活絡。主治:受風受寒,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腰腿不利,行步艱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