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痰丸

觸痰丸

CHU T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7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19%
肝經 18%
胃經 14%
大腸經 7%
腎經 7%
心經 4%
三焦經 3%
小腸經 3%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觸痰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化痰: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脾、肺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觸痰丸主要針對痰濁阻滯、氣機不利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而枳殼可以通過行氣化痰,疏通氣道,使痰液易於咳出,達到止咳化痰的目的。
  2. 理氣止痛:枳殼還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觸痰丸中可能含有其他藥材,如川貝母等,也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但同時也可能伴有胸痛、脅肋脹痛等症狀。枳殼的加入,可以起到理氣止痛的作用,緩解胸痛,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觸痰丸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痰多咳嗽,往往與脾虛濕盛有關,茯苓能健脾利濕,使痰液易於排出。
  2. 燥濕化痰,和中開胃: 茯苓能利水滲濕,燥濕化痰,並可和中開胃,增進食慾,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從而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有利於痰液的消散。

總之,觸痰丸中加入茯苓,是利用其健脾利濕、燥濕化痰的功效,達到化痰止咳、改善脾胃功能的目的,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觸痰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功效:

  1. 燥濕化痰: 天南星性溫燥,善於化解痰液,對於寒濕痰凝、咳嗽痰多者,能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
  2. 祛風止痙: 天南星亦具祛風止痙之效,對於痰濁矇蔽心竅、導致抽搐、痙攣等症狀,能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觸痰丸中加入天南星,旨在針對痰濕凝聚、咳嗽痰多、兼見抽搐、痙攣等症狀,發揮其化痰、祛風止痙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觸痰丸中含有半夏,主要是利用其燥濕化痰的功效。半夏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止咳、燥濕止癢等功效。

觸痰丸多用於治療痰濁壅肺,咳嗽氣喘,痰多粘稠等症狀。半夏能化解痰濕,使痰液易於排出,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止咳化痰、通暢氣道的目的。

觸痰丸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下通便,利水消腫: 芒硝性寒,味鹹苦,入肺、胃、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痰濕阻肺、胸悶氣喘、咳嗽痰多者,芒硝可以促進痰液排出,緩解胸悶氣短,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2. 引藥入肺,增強療效: 芒硝具有引藥入肺的功效,可以將其他藥物的藥力引導至肺部,增強化痰止咳的療效。尤其對於一些難以清除的痰液,芒硝可以起到疏通經絡、促進痰液排出,達到祛痰止咳的作用。

觸痰丸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化痰止咳: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肺經,具有化痰止咳、解痙平喘的功效。觸痰丸主治痰多咳嗽,喘息胸悶,白僵蠶可有效化解痰液,緩解呼吸道症狀。
  2. 清熱解毒:白僵蠶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因熱毒所致的咳嗽痰多,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總之,白僵蠶在觸痰丸中發揮化痰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咳嗽痰多的症狀。

觸痰丸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止痙: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觸痰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痰熱壅盛所致的驚風、抽搐、口眼歪斜等症。全蠍可以清熱解毒,平息肝風,抑制痙攣,緩解小兒驚風症狀。

2. 化痰開竅:全蠍具有一定的化痰開竅作用,可以促進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阻塞,有利於痰熱的消除。觸痰丸中其他藥物如膽南星、天南星等也具有化痰開竅的功效,全蠍的加入可以增強整體的化痰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觸痰丸」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觸痰丸」主治「一切痰飲」,乃為治療各種痰飲證候而設。此方具有化痰、祛濕、通絡之效,適用於痰阻經絡、痰蒙清竅、痰濕停聚所致之諸般病證,如眩暈、胸悶、咳嗽痰多、肢體麻木或疼痛等痰飲症狀。

組成及其邏輯推理

1. 南星(半兩)與半夏(半兩)

  • 南星:苦辛溫,歸肺、肝、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祛風解痙之效,善治頑痰阻絡。
  • 半夏:辛溫,歸脾、胃、肺經。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為治痰要藥。
  • 配伍意義:此二藥相合,增強燥濕化痰之力,針對痰濕壅滯之核心病機。

2. 茯苓(半兩)

  • 茯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
  • 配伍意義:健脾以杜絕生痰之源,利水以助痰濕排出,體現「治痰當治濕」的原則。

3. 枳殼(半兩)

  • 枳殼:苦辛微寒,歸脾、胃、大腸經。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
  • 配伍意義:痰阻則氣滯,氣行則痰消。枳殼理氣助痰濕運化,體現「治痰先治氣」的思路。

4. 全蠍(3個)與僵蠶(2錢半)

  • 全蠍:辛平,有毒,歸肝經。具有息風鎮痙、通絡止痛之效。
  • 僵蠶:咸辛平,歸肝、肺、胃經。能祛風定驚、化痰散結。
  • 配伍意義:此二蟲類藥配伍,既能增強化痰之力,又能通絡解痙,針對痰阻經絡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

5. 風化消(2錢)

  • 風化消:即經過風化的芒硝,咸苦寒,歸胃、大腸經。具有軟堅瀉下、清熱滌痰之效。
  • 配伍意義:取其輕瀉之性,導痰下行從二便而出,體現「給邪以出路」的治療原則。

6. 薑汁為丸,薑湯送下

  • 生薑:辛溫,歸肺、脾、胃經。能溫中止嘔、化痰止咳。
  • 配伍意義:既可制約南星、半夏之毒性,又能增強溫化痰濕之效,且助藥力上行下達。

治療原理綜述

「觸痰丸」乃基於「痰飲病機」而設,以「燥濕化痰」為主線,配合「理氣通絡」之法,構建完整的治痰體系:

  1. 燥濕化痰:南星、半夏為君,直接化解痰濕之邪。
  2. 健脾利濕:茯苓為臣,健脾運濕以斷痰源。
  3. 理氣行滯:枳殼為佐,調暢氣機以助化痰。
  4. 通絡解痙:全蠍、僵蠶協同,解決痰阻經絡問題。
  5. 導邪下行:風化消引痰濕從二便而出。
  6. 溫化助運:薑汁、薑湯溫化痰飲,助藥力運行。

此方體現了中醫治療痰飲的「祛痰、行氣、通絡、導邪」立體策略,適用於各種因痰濕阻滯所致的複雜病證。

傳統服藥法


枳殼半兩,茯苓半兩,南星半兩,半夏半兩,風化消2錢,僵蠶2錢半,全蠍3個。
上為細末,薑汁為丸。
每服50-60丸,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二尖瓣狹窄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觸痰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四。 組成:枳殼半兩,茯苓半兩,南星半兩,半夏半兩,風化消2錢,僵蠶2錢半,全蠍3個。 主治:一切痰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