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金丸
CUN JI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八十九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3.71)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寸金丸方中包含吳茱萸,乃因其具備以下兩大功效:
-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胃經,能溫暖脾胃,散寒止痛。對於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均有較好療效。
- 降逆止嘔,和胃止瀉:吳茱萸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寒,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亦有功效。同時,其亦能和胃止瀉,對於脾胃虛寒,寒濕阻滯所致的泄瀉,亦有緩解作用。
總之,吳茱萸在寸金丸方中,主要發揮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和胃止瀉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寒邪客胃、脾胃虛寒等症狀。
寸金丸方劑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橘皮性溫,味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解鬱、健脾和胃之功效。寸金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橘皮可以幫助理氣消脹,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協同其他藥物發揮療效。
- 行氣化痰:橘皮兼具行氣化痰之效,對於脾胃濕痰、胸悶氣短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寸金丸中加入橘皮,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起到化痰止咳、改善呼吸道症狀的作用。
寸金丸方劑中包含川牛膝,主要是基於其 活血通絡、利水消腫 的功效。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其 活血通絡 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有利於改善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同時,川牛膝也具有 利水消腫 的功效,能夠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排除多餘的水分,減輕水腫。
因此,寸金丸中加入川牛膝,可以 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 活血化瘀、利水消腫 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寸金丸方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腎壯陽: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潤腸通便之功效。寸金丸主要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精虧遺尿等症,肉蓯蓉可以起到補腎填精、壯陽益氣的作用,提升藥效。
- 潤燥滑腸: 肉蓯蓉同時具備潤腸通便的功效,可以緩解因腎虛引起的便祕等症狀。寸金丸中其他藥材如熟地黃、山藥等,性偏滋膩,容易引起腸胃不適,肉蓯蓉的加入可以起到潤燥滑腸的作用,使藥效更平和。
寸金丸中加入茴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入肝、脾、腎經,具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寸金丸常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茴香在此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 調和藥性:寸金丸中其他藥材,如肉桂、吳茱萸等,性溫熱,若單獨使用容易燥烈,而茴香性溫和,可起到調和藥性,緩解燥熱之弊,使藥性更加平和。
總之,茴香在寸金丸中,既能發揮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又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加溫和協調。
寸金丸方劑中包含附子,主要是為了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性溫,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腎、散寒止痛的功效。寸金丸主治陽氣虛衰,寒邪內伏所致的脾腎陽虛、寒凝血瘀、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腹痛泄瀉、小便不利等症。附子溫陽散寒,能溫煦脾腎陽氣,化解寒邪,改善陽氣虛衰導致的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可達到回陽救逆,溫補心腎,散寒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寸金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寸金丸的主治功效可歸納如下:
主治功效
- **奔豚諸疝作痛:**包括奔豚氣及各種疝氣引起的疼痛。
- 陰陽氣不升降,心腹鼓脹,脅肋刺痛,倦怠嗜臥,全不思食: 指由於陰陽失調,氣機不暢所致的脘腹脹滿、疼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 虛勞腰膝無力,元氣虛憊,行步艱難,骽股疼痛: 指因勞損或元氣不足導致的腰膝痠軟無力、行動困難、下肢疼痛等症狀。
- 元陽虛弱,寒氣攻衝,膀胱、小腸發腫作痛: 指因元陽不足,寒邪入侵導致的膀胱、小腸部位腫脹疼痛。
- 下元虛冷,真陽怯弱,肝腎客寒,小腸氣痛牽引脅肋,繞臍㽲痛不可忍者: 指下焦虛寒,陽氣不足,寒邪侵入肝腎,導致小腸氣痛,並牽扯脅肋及臍周疼痛。
治療原理
從古文記載的藥方組成和功效來看,寸金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溫補元陽,散寒止痛: 方中常使用附子、吳茱萸、茴香等溫陽散寒的藥物,針對元陽虛弱、寒氣凝滯導致的各種疼痛症狀。這些藥物能溫煦陽氣,驅散寒邪,從而緩解疼痛。
理氣活血,通絡止痛: 方中常使用當歸、延胡索、川牛膝、桃仁、川楝子等理氣活血的藥物,針對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這些藥物能疏通氣機,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調和陰陽,升降氣機: 方中通過配伍不同藥物,如當歸、白芍藥等,以達到調和陰陽,升降氣機的目的。陰陽平衡,氣機通暢,則心腹鼓脹、脅肋刺痛等症狀可得到緩解。
補益肝腎,強筋壯骨: 對於虛勞腰膝無力、腿股疼痛等症狀,方中可能配伍有補肝腎、強筋骨的藥物,例如肉蓯蓉等,以達到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作用。
總結來說,寸金丸的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溫補元陽、散寒止痛、理氣活血、調和陰陽、補益肝腎等多種途徑,來治療因元陽虛弱、寒邪入侵、氣滯血瘀、陰陽失調等原因導致的各種疼痛、虛勞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湯洗,焙乾,炒)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茴香子(舶上者,炒)1兩,附子1枚(重半兩,炮裂,去皮臍)。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至30丸,空心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寸金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溫補腎陽、強筋壯骨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腎陽虛、腰膝無力、行步艱難、腿股疼痛等症狀,可以遵醫囑服用寸金丸。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寸金丸, 出處:《直指》卷十八。 組成:當歸1兩,延胡索1兩,舶上茴香(炒)1兩,胡蘆巴(炒)1兩,桃仁(浸,去皮,焙)半兩,桑螵蛸(酒蒸,焙)半兩,川五靈脂(别研)半兩,白芍藥半兩,川楝肉半兩,蓽澄茄,木香2錢半,全蠍10個(焙)。 主治:奔豚,諸疝作痛。
寸金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九。 組成:吳茱萸(湯洗,焙乾,炒)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茴香子(舶上者,炒)1兩,附子1枚(重半兩,炮裂,去皮臍)。 主治:虛勞腰膝無力,元氣虛憊,行步艱難,腿股疼痛。
寸金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組成:雄黃半兩,京三棱(炮、銼)半兩,石三棱半兩,雞爪三棱半兩,蓬莪朮(炮)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木香半兩,沉香(銼)半兩,乾漆(炒煙出)半兩,半夏(湯洗7遍,焙)半兩,丁香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檳榔(銼)4枚,硇砂(研)1兩,巴豆(去皮,出油盡,研)30枚,茴香子2兩(炒),金鈴子2兩,大麥糵(炒)4兩。 主治:陰陽氣不升降,心腹臌脹,脅肋刺痛,倦怠嗜卧,全不思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