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丸

CI J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直指》卷四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脾經 18%
腎經 18%
心經 11%
膀胱經 9%
肺經 8%
胃經 5%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小腸經 1%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肺經
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慈濟丸方劑中加入木瓜,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消食化積: 木瓜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健脾胃之效。慈濟丸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所致的食積、腹脹等症狀,而木瓜能有效促進消化,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緩解積滯。
  2. 潤腸通便: 木瓜富含膳食纖維,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幫助排泄宿便,緩解便祕。慈濟丸中往往加入其他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藥材,木瓜的加入可增強其潤腸通便的效果,使整體方劑更能有效解決腸胃問題。

慈濟丸中含有烏頭,其原因主要為烏頭的藥性與功效:

  1. 溫經散寒,止痛:烏頭性熱,味辛,入心、脾、腎經,具溫經散寒、止痛之功效。對於寒邪引起的疼痛,如風寒濕痹、關節疼痛、腹痛、頭痛等,具有較好的療效。
  2. 祛風除濕:烏頭能祛風除濕,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症,如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慈濟丸中加入烏頭,主要是為了其溫經散寒、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以治療相關疾病。然而,烏頭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慈濟丸方劑中包含黃耆,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固表止汗。慈濟丸旨在益氣固表,緩解氣虛乏力、自汗盜汗等症狀,而黃耆正是補氣固表的首選藥材。
  2. 託毒生肌: 黃耆還具有託毒生肌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再生。慈濟丸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黃耆的託毒生肌作用能幫助化解毒素,促進瘡瘍癒合。

慈濟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沙苑子。沙苑子的主要成分為沙苑子苷與多種氨基酸,具有滋補肝腎、強化精氣的功效。在傳統中醫理論中,沙苑子被認為可以調和陰陽,平衡機體的內部環境,對於滋養腎陰、強健腰膝的作用尤為突出。特別是對於年齡增長導致的腎功能減退,或因過度疲勞而引起的精力不足,沙苑子可以有效地提供所需的養分,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此外,慈濟丸常用於補益虛弱、改善睡眠和增強免疫力,沙苑子的加入,正是為了增強丸劑的整體療效,使其在調理身體、恢復精力方面顯得更加全面。因此,沙苑子的存在對慈濟丸的功效與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使其在中醫藥治療中得以廣泛應用。

慈濟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慈濟丸作為婦科常用方劑,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經期不規等症狀,而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可以有效改善經血量少、血色暗淡等問題,並緩解痛經症狀。
  2. 養血潤燥: 當歸還能養血潤燥,滋陰補虛。對於一些因血虛或氣虛導致的貧血、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等症狀,當歸能起到改善作用,並增強體質。

慈濟丸中包含防風,主要是利用其 祛風解表 的功效。

防風味辛甘,性溫,歸膀胱、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解表發汗的作用。其對於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肢體痠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在慈濟丸中,防風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起到 溫經散寒、止痛解毒 的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產後風寒等病症。

慈濟丸中加入萆薢,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消腫: 萆薢性味甘淡,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慈濟丸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萆薢的利水作用能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消腫利水之功效。
  2. 通絡止痛: 萆薢亦可通絡止痛,對於因溼熱阻滯經絡所致的關節疼痛、腰膝痠痛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慈濟丸中常加入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與萆薢配合,可達到通絡止痛的效果。

綜上所述,萆薢在慈濟丸中的加入,利於發揮其利水消腫和通絡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水腫、小便不利、關節疼痛等症狀的目的。

慈濟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活血通絡: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利水消腫之效。慈濟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川牛膝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達到治療效果。
  2. 引藥下行: 川牛膝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將藥力引導至下焦,更好地治療腰膝疼痛、筋骨痠痛等病症。慈濟丸中其他藥材多偏於溫補,而川牛膝的引導作用,可以使藥力更有效地作用於病竈部位。

慈濟丸中包含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烏藥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之功效,可改善氣滯血瘀所致的腹部疼痛、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與慈濟丸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2. 溫中止痛:慈濟丸多用於治療寒性腹痛、腸胃不適等症狀,而烏藥的溫性可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對腸胃的侵襲,進一步達到止痛的效果。

總之,烏藥在慈濟丸中發揮著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慈濟丸方劑中加入赤小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慈濟丸主治水腫、腹脹等症,赤小豆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減輕水腫。
  2. 清熱解毒: 赤小豆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清解體內濕熱,有助於緩解因濕熱導致的各種不適。慈濟丸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與赤小豆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總之,赤小豆在慈濟丸中發揮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水腫、腹脹等濕熱症狀。

慈濟丸中添加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肝、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客於中焦,導致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能有效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疼痛。
  2. 行氣止痛,消食導滯:茴香的理氣作用還能幫助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脹滿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此外,茴香還具有一定的消食導滯功效,能幫助消化積食,改善食慾不振等症狀。

因此,慈濟丸中加入茴香,旨在溫中散寒,理氣止痛,消食導滯,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慈濟丸方劑中包含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通經活絡:地龍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的功效。其能清熱解毒,尤其對於熱毒壅盛、經絡瘀阻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半身不遂等,皆有顯著療效。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慈濟丸方劑中,其他藥物大多偏向滋陰補腎、活血化瘀,而地龍的清熱解毒、通經活絡之效,可以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慈濟丸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止痛: 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能改善因血瘀、氣滯引起的疼痛,與慈濟丸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
  2. 疏通經絡: 五靈脂具有通經活絡之效,能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有助於改善因經絡不通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進一步增強慈濟丸的療效。

主治功效


慈濟丸,由木瓜、烏頭、黃耆、沙苑子、當歸、防風、萆薢、川牛膝、烏藥、赤小豆、茴香、地龍、五靈脂等13味藥材組成,具有多種功效,可治療腳氣病。

木瓜味甘、性平,歸脾、胃、肝經,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等功效。

烏頭味辛、性熱,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祛風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黃耆味甘、性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沙苑子味甘、性平,歸肺、腎二經,具有補氣固脫、澀精止遺、益精、補益肝腎的功效。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防風味辛、甘,性溫,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萆薢味苦、辛,性寒,歸肝、腎經,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等功效。

川牛膝味甘、苦,性寒,歸肝、腎經,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烏藥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歸心、脾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排膿、健脾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功效。

茴香味甘,性溫,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地龍味鹹、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濕、止痛、清熱瀉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通經絡等功效。

五靈脂味苦、辛,性溫,主入肝、脾、腎經,功能功效包含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調經等。

慈濟丸中,木瓜、烏頭、防風、萆薢、川牛膝、烏藥、茴香等藥材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功效;當歸、赤小豆具有補血活血、利水消腫的功效;黃耆、沙苑子具有益氣固表的功效;地龍具有平肝息風、清熱瀉火的功效;五靈脂具有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這些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治療腳氣病。

傳統服藥法


宣木瓜2兩,川烏(炮,去皮臍)、黃耆、蒺藜(炒去刺)、當歸、防風、萆薢、牛膝、天台烏藥1兩,赤小豆3分,茴香(炒)3分,地龍(去土)3分,老白膠(研篩)3分,川五靈脂3分。
上為細末,酒面稀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0丸,食前紫蘇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慎用。
  2. 脾胃虛弱者慎用。
  3.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4. 本品性溫,體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慈濟丸, 出處:《直指》卷四。 組成:宣木瓜2兩,川烏(炮,去皮臍)1兩,黃耆1兩,蒺藜(炒去刺)1兩,當歸1兩,防風1兩,萆薢1兩,牛膝1兩,天台烏藥1兩,赤小豆3分,茴香(炒)3分,地龍(去土)3分,老白膠(研篩)3分,川五靈脂3分。 主治:腳氣。遊走兩足,轉上腰腿,疼痛不能轉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