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甘草湯

DA DOU GAN C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杏苑》卷八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肺經 18%
肝經 16%
胃經 13%
脾經 13%
膽經 5%
大腸經 5%
心包經 5%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大豆甘草湯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首先,甘草具有和中、調和諸藥的作用,能夠增強方劑的整體效能。這種特性使得甘草能夠緩和其他藥材的特性,避免過於剛烈的藥效帶來的不良反應。

其次,甘草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與大豆的養陰潤燥特性相輔相成,能達到改善滋潤肌膚、增強免疫力的效果。此外,甘草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藥效的吸收和傳遞,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全面。

最後,甘草在中藥學中被廣泛應用,因其安全性高、適應症多,能夠作為大多數方劑的基石。綜合以上原因,甘草的加入使大豆甘草湯在臨牀應用中更加有效且安全。

大豆甘草湯為一經典中藥方劑,其組成包括大豆與甘草兩種主要成分,另輔以丹參等藥材。丹參在此方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丹參性微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清心除煩之功效。在大豆甘草湯中加入丹參,旨在增強方劑的活血行氣能力,對於治療因血瘀所致的心悸、胸悶等症狀尤為適用。此外,丹參還可協同大豆與甘草,調節免疫功能,保護心臟,減輕炎症反應。因此,丹參的加入,使得大豆甘草湯不僅能舒緩急慢性心肌梗塞引起的症狀,還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達到養心安神之效,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華。

大豆甘草湯為清熱解毒之經典方劑,其中黃芩為關鍵藥材之一。黃芩性寒味苦,歸肺、膽、脾、胃、肝、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方中黃芩與大豆相配,大豆善於清熱利濕,兩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尤適於治療熱病煩渴、濕熱黃疸等症。此外,黃芩還能調節免疫,對抗炎癥有良好效果,故此方常被用於內熱過盛或外感風熱所致的各類疾病。甘草則調和諸藥,協同增效,使整個方劑既清熱又不傷正氣,達到治病救人之目的。

大豆甘草湯為清熱解毒之方,方中白蘞,味苦性寒,入肺、心、小腸經,擅長清熱解毒,消腫排膿。對於熱毒壅盛所致之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白蘞有顯著療效。其苦寒之性可直達病所,清熱而無涼過之弊,為此方增強清熱解毒之力。加之與大豆、甘草相配,大豆益氣解毒,甘草調和諸藥,三者協同,既可清熱解毒,又能緩急止痛,適於治療外感熱毒、內傷食積等所致之熱毒證。白蘞在此方中,猶如利劍直指病灶,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

主治功效


大豆甘草湯

中藥方劑「大豆甘草湯」,主要成分為:甘草、丹參、黃芩、白蘞。

主治功效

身上有濕疹,並伴有潰瘍,以及記載乾瘡。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白蘞:具有清熱解毒、解毒、清熱瀉火、化腐生肌、散結、活絡止痛、斂瘡等藥效。

總結

中藥方劑「大豆甘草湯」,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清熱燥濕、化腐生肌等功效,可治療身上有濕疹,並伴有潰瘍,以及記載乾瘡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甘草3兩,丹參、黃芩、白蘞各等分。
每用5錢,水1升,煎10沸,帛蘸頻塌之。
本方名「大豆甘草湯」,但方中無大豆,疑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大豆甘草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大豆甘草湯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 大豆甘草湯不宜在飯前空腹服用,以免引起胃部不適。

相同名稱方劑


大豆甘草湯, 出處:《杏苑》卷八。 組成:甘草3兩,丹參、黃芩、白蘞各等分。 主治:莖上濕癢作瘡,及註乾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