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十平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因為當歸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活血調經: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調經、養血補血之效。十平湯主要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經期不順等症,而當歸的活血調經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經血運行,調節月經週期,達到治療目的。
- 補血益氣:當歸亦有補血益氣之效,能改善貧血、面色蒼白等症狀。十平湯中加入當歸,不僅可以活血調經,更能補益氣血,使患者氣血充盈,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由此可見,當歸在十平湯中的作用不可或缺,既能活血調經,又能補血益氣,為女性患者帶來全面調治之效。
十平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疼痛,調和營血: 白芍具有鎮痛、解痙、養血柔肝的功效。十平湯常用於治療腹痛、腹瀉等症,白芍可緩解疼痛,並改善血虛所致的腹痛。
- 收斂止瀉,固澀止汗: 白芍性微寒,能收斂止瀉,固澀止汗。十平湯中加入白芍,可輔助其他藥物,加強止瀉止汗的作用,有助於恢復腸胃功能,穩定體內水分。
十平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是為了其 活血行氣、止痛 的功效。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心包經,可 疏散風寒、活血化瘀,對於因氣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川芎還有 升陽舉陷 的作用,能幫助氣血上行,緩解氣虛下陷所致的頭暈、面色蒼白等症狀。因此,川芎的加入可有效協調十平湯中其他藥物的功效,達到 疏風散寒、活血止痛、升陽舉陷 的目的,更全面地治療疾病。
十平湯中加入陳皮,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作用可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有助於緩解氣滯所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
二、 燥濕化痰: 陳皮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化解脾胃濕濁,對於脾胃虛弱、痰濕阻滯者,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化解痰濕。
因此,在十平湯中加入陳皮,有助於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協調脾胃功能,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十平湯中加入海螵蛸,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作用:
- 收斂止血: 海螵蛸性寒、味鹹,入腎經,具有收斂止血之效。十平湯主要用於治療胃痛、腹痛等症,而胃痛腹痛常伴有出血情況,海螵蛸可收斂止血,緩解疼痛。
- 制酸止痛: 海螵蛸能中和胃酸,減輕胃酸對胃黏膜的刺激,達到止痛的效果。十平湯中包含一些偏寒性的藥材,如薄荷、川芎,海螵蛸可以中和這些藥材的寒性,避免寒涼對胃造成刺激。
十平湯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斂肺止咳:烏梅性酸斂,入肺經,具有收斂肺氣、止咳平喘之效。十平湯主治肺熱咳嗽,烏梅可收斂肺氣,防止津液外泄,並抑制咳嗽的發生。
- 生津止渴:烏梅味酸,能生津止渴,潤燥解暑。十平湯中加入烏梅,能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口渴、咽乾等症狀,並補充津液,滋養肺陰。
因此,十平湯中加入烏梅,可起到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有助於緩解肺熱咳嗽等症狀。
十平湯中加入蓮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 清心安神: 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心安神、養心益腎的功效。十平湯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蓮子可緩解這些症狀,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 健脾益腎: 蓮子同時具有健脾益腎的功效,能補脾止瀉,並可補腎固精。十平湯中常加入一些滋補腎陰的藥材,蓮子的加入可以起到輔助作用,促進整體藥效的發揮。
因此,蓮子作為十平湯的組成部分,可以協調其他藥材,發揮清心安神、健脾益腎的功效,達到治療心神不寧等症狀的目的。
十平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作用。十平湯中多種藥材,性味各不相同,甘草可以起到中和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穩定,減少副作用。
2. 增強藥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稱爲“君藥之使”。它能使藥性更易發揮,並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在十平湯中,甘草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增強治療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目的。
十平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十平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水溼停滯等症,白朮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改善水溼代謝,從而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 配伍協調: 十平湯中其他藥物如人參、黃芪、茯苓等,都具有補氣健脾的功效,白朮與之相配,可以增強補氣健脾的作用,同時還能起到燥溼利水,防止藥性偏寒的作用,使方劑整體功效更加完善,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十平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行氣: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化濕、健脾消食的作用。十平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滯食積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砂仁可溫中散寒,理氣消食,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改善腹痛、腹脹等症狀。
- 調和脾胃: 砂仁還能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十平湯中常加入其他藥材如厚朴、陳皮等,這些藥材偏於燥性,容易傷胃,砂仁的溫和性質可以中和這些藥材的燥性,保護胃氣,使藥性更趨平和,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十平湯」
十平湯,顧名思義,以十味藥材組成,具有多種功效,現以藥材為例,介紹其功能與主治。
藥材與功效介紹:
1. 甘草: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肺、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主治: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
2. 白芍:
- 性味:苦微寒
- 歸經:肝、脾經
- 功效: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主治: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3. 白朮:
- 性味:苦、辛、溫
- 歸經:脾、胃經
- 功效: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主治: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
4. 陳皮:
- 性味:苦、辛、溫
- 歸經:脾、肺經
- 功效: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主治: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濕痰咳嗽,寒痰咳嗽、脾胃氣滯證、食積、消化不良、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
5. 川芎:
- 性味:辛、溫
- 歸經:肝、膽、心包經
- 功效: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
6. 當歸:
- 性味:辛、甘、苦、溫
- 歸經:心、肝、脾經
-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主治:貧血、月經不調、痛經、跌打損傷、骨折、咳嗽、氣喘等
7. 海螵蛸:
- 性味:鹹、寒
- 歸經:肝、腎經
- 功效:固澀止帶、清熱解毒、疏風散寒、活血化瘀
- 主治:崩漏、帶下、月經過多、白帶過多、子宮濕熱、血瘀等
8. 蓮子:
- 性味:甘澀
- 歸經:脾、腎經
- 功效:補氣固脫、澀精止泄、清熱生津
- 主治:久痢不止、下痢飲食不入、脾胃虛弱、神經衰弱、失眠等
9. 砂仁:
- 性味:辛、溫
- 歸經:脾、胃、腎經
- 功效: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 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
10. 烏梅:
- 性味:酸、澀
- 歸經:肺、肝、腎經
- 功效: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
- 主治:腹瀉和便祕、蛔厥腹痛和嘔吐、口渴煩躁、咳嗽、哮喘、便血、尿血、崩漏、腹瀉、口乾舌燥、喉嚨痛等
總結: 中藥方劑「十平湯」以十味藥材組成,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補氣、補血、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燥濕、止咳化痰、固澀收斂等。其主治範圍廣泛,包括脾胃虛弱、氣虛血虛、月經不調、跌打損傷、咳嗽氣喘、痢疾等。
傳統服藥法
當歸、芍藥、川芎、陳皮、烏賊骨、烏梅、蓮子肉、甘草、白朮、砂仁。
調氣和血,健脾升氣。
加谷芽、生薑,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十平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腹痛、便秘等。患者在服用十平湯前,應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十平湯, 出處:《證治寶鑑》卷八。 組成:當歸、芍藥、川芎、陳皮、烏賊骨、烏梅、蓮子肉、甘草、白朮、砂仁。 主治:調氣和血,健脾升氣。主治:休息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