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膽丸

SHI D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腎經 13%
胃經 12%
心經 12%
脾經 11%
肺經 9%
膀胱經 9%
大腸經 6%
肝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石膽丸中含有石膽草,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石膽草之特性: 石膽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其可有效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與石膽丸主治相符。

2. 方劑配伍之妙: 石膽丸以石膽草為主藥,搭配其他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之藥材,如金銀花、板藍根等,以增強清熱解毒之功效,並使藥性更加協調,達到治療目的。

石膽草在石膽丸中起到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功效,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石膽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作用。石膽丸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胃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吳茱萸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疼痛和嘔吐。
  2. 調和脾胃,助消化: 吳茱萸還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促進消化,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進一步增強石膽丸的療效。

石膽丸中包含天雄,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溫陽散寒,祛風除濕:天雄性溫熱,入肝腎經,能溫補陽氣,散寒止痛,驅除體內寒濕,對於寒濕所致的痺痛、腰膝冷痛、關節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天雄具有通經活絡的作用,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石膽丸中加入天雄,可起到溫陽散寒、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等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目的。

石膽丸中包含芫花,主要基於其瀉下逐水的功效。芫花性溫,味苦,具有毒性,能燥濕化痰,並可通經活絡利水消腫

對於石膽丸所治療的病症,芫花能有效清除積聚於膽囊的濕熱促進膽汁分泌緩解膽囊炎的症狀。但由於芫花毒性較強,故需嚴格控制用量,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石膽丸方劑中加入柏子仁,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 滋陰安神: 柏子仁味甘性平,入心、腎經,具有滋陰潤燥、寧心安神之效。石膽丸多用於治療肝腎陰虛、心脾兩虧所致的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柏子仁的滋陰安神作用,可與其他藥物協同,改善患者睡眠質量,緩解心神不寧。

二、 潤腸通便: 柏子仁具有一定的潤腸通便作用,對於因肝腎陰虛導致的便祕,也有一定的輔助療效。石膽丸中加入柏子仁,可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緩解便祕,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改善患者整體症狀。

石膽丸方中包含防風,主要是因為防風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石膽丸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耳鳴、耳聾、耳痛等症,而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善於疏散風寒,止痛止癢,可有效緩解耳部風寒溼邪引起的疼痛和不適。
  2. 引藥入耳,增強療效: 防風能引藥入耳,起到引經藥的作用,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使其能有效地作用於耳部病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防風在石膽丸方中起到疏散風寒,止痛止癢,引藥入耳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石膽丸方劑中包含杜仲,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腎固精,強筋壯骨: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的功效。石膽丸主要針對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精關不固等症,杜仲可補腎固精,改善這些症狀。
  2. 利水消腫:杜仲亦有利水消腫之效。石膽丸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杜仲可促進水液代謝,利水消腫,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石膽丸中加入水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開竅醒神: 水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止嘔之效。石膽丸主要用於治療痰濁阻竅、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水菖蒲可以幫助開通心竅,醒神益智,改善患者神志昏迷的狀況。

二、化濕止嘔: 水菖蒲還具有化濕止嘔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痰濁阻滯所致的嘔吐等症狀。石膽丸的組成中常含有其他具有化痰止嘔作用的藥材,水菖蒲的加入可以加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石膽丸中加入葶藶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消腫: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宣肺利水、降氣消腫之功效。石膽丸主要用於治療膽石症,而葶藶子能利水消腫,有助於促進膽汁分泌,減少膽結石形成。
  2. 通泄水道: 葶藶子能通泄水道,使水濕代謝順暢,有助於降低膽結石形成的風險。石膽丸中加入葶藶子,可起到預防復發的作用。

石膽丸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利膽行氣。其組成中包含菟蕬子,這是因為菟蕬子具有特別的藥用價值。菟蕬子性寒、味苦,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效果,特別是在肝膽系統的疾病中,能夠有效促進膽汁分泌,幫助排出體內的毒素和多餘的膽汁。

此外,菟蕬子的行氣作用能夠助於緩解由於氣滯引起的腹脹、疼痛等症狀,增強整個方劑的療效,特別是在搭配其他草藥時,能夠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石膽丸以菟蕬子為輔,使得方劑在清熱解毒的同時,也兼顧到氣機的調暢,進一步提升了治療效果,特別是在肝膽疾病的管理上,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菟蕬子的加入使石膽丸的功能更加全面,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石膽丸」,主要成分是:石膽草,吳茱萸,天雄,芫花,柏子仁,防風,杜仲,水菖蒲,葶藶子,菟蕬子, 主治功效是:小腿腫脹,小便黃色,胸口疼痛煩悶。

柏子仁具有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等功效。其中,安神鎮靜是柏子仁最主要的功效之一,常用於治療心慌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柏子仁還可以補氣養血、潤燥滑腸,用於治療氣虛體弱、腸燥便祕等症。此外,柏子仁還有固澀固表、生津止渴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盜汗、遺精、尿頻、口乾舌燥等症狀。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其補氣功效可幫助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強體能;強筋骨功效可促進骨骼發育和修復,增進骨密度與強度,改善肌肉痠痛、關節僵硬等症狀;補益肝腎功效可強筋骨、安胎,並對高血壓病有一定療效;安胎功效可調節女性內分泌系統,提高懷孕機率,鞏固胎氣,減少流產風險;補腎功效可增強免疫力和抗疲勞。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

菟蕬子是一種具有多種藥理作用的中藥材,包括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等。它可以治療陽痿遺精、小便頻繁、腰膝酸軟、目昏耳鳴、久瀉不止、陰虛內熱、虛熱泄瀉等症狀。菟蕬子還能增強血液的供氧能力,改善貧血等血液疾病,促進肝臟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增強肝臟的解毒能力。此外,菟蕬子含有菟蕬子苷,具有活血化瘀、調節免疫系統的作用,可以起到保胎、安胎的效果。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芫花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等功效。對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痛經,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等症狀有治療作用。

葶藶子的傳統功效包括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其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多、氣喘胸悶、水腫、尿少、咽喉腫痛等症狀。葶藶子性寒,味辛、苦,入肺、腎經,具有瀉肺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

中藥水菖蒲性溫,具有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之功效。常用於治療痰厥昏迷、中風、癲癇、驚悸健忘、耳鳴耳聾、食積腹痛、痢疾洩瀉、風濕疼痛、濕疹、疥瘡等症。其開竅功能主要通過化痰、祛濕、安神等作用來實現,能夠使神志清醒、思慮清晰,改善聽覺、視覺障礙。此外,水菖蒲還具有止咳化痰、驅蟲殺蟲、芳香化濕、健脾胃、鎮咳祛痰、利尿等功效。

總結:石膽丸是一個中藥方劑,由石膽草、吳茱萸、天雄、芫花、柏子仁、防風、杜仲、水菖蒲、葶藶子、菟蕬子等藥物組成。此方劑具有祛風寒、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主治小腿腫脹、小便黃色、胸口疼痛煩悶等症狀。石膽丸藥性溫和,副作用小,適合長期服用。

傳統服藥法


石膽(研)1分,吳茱萸1分,天雄(炮,去皮)1分,芫花(熬)1分,柏仁1分,防風3分,蕘花(熬)3分,杜仲(炙)3分,菖蒲1兩,葶藶(熬)1兩,菟絲子3合。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蜱豆大。
每服3丸,以飲送下,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濕熱下注所致的足脛腫痛、小便黃赤、胸痛煩悶等症。若濕熱重者,可加用茵陳、黃柏等藥;若寒濕重者,可加用附子、肉桂等藥;若氣虛者,可加用黃芪、黨參等藥;若血虛者,可加用當歸、熟地等藥。

相關疾病


小便顏色偏黃容易流眼淚心包炎鼻息肉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舌頭痛胸悶胸痛前胸上部位疼痛胸骨疼痛肋間神經疼痛舌上出血舌體表面潰破

相同名稱方劑


石膽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石膽3錢,黃柏1分(末),蟾酥少許。 主治:口舌瘡腫。

石膽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名見《普濟。 組成:石膽1分,雄黃1分,膩粉1分。 主治:口瘡久不癒。

石膽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石膽1分,乳香1分,黃丹半分,密陀僧1分。 主治:口瘡久不癒。

石膽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石膽1分,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膩粉1分。 主治:口舌瘡。

石膽丸, 出處:《千金翼》卷十九。 組成:石膽(研)1分,吳茱萸1分,天雄(炮,去皮)1分,芫花(熬)1分,柏仁1分,防風3分,荛花(熬)3分,杜仲(炙)3分,菖蒲1兩,葶藶(熬)1兩,菟絲子3合。 主治:足脛腫,小便黃,胸痛煩。

石膽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石膽1分(細研),硇砂1分(細研),石決明半兩(細研,水飛過),鹽綠1分,烏賊魚骨半兩,黃連1兩(去須),秦皮半兩(去粗皮),細辛半兩,乾薑1分(炮裂,銼),決明子3分,龍腦1分(細研),雞舌香半兩,波斯鹽1分(細研)。 主治:眼生翳障,遠年不癒,風淚出,癢爛及生息肉。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