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疰丸

SHI ZH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七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心經 17%
脾經 15%
胃經 15%
腎經 10%
肝經 10%
大腸經 5%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十疰丸

十疰丸,中藥方劑,主治氣疰、勞疰、鬼疰、冷疰、生人疰、死人疰、屍疰、食疰、水疰、土疰等十種疰疾。

組成

十疰丸由雄黃、巴豆、人參、甘草、細辛、桔梗、附子、皁莢、花椒、麥門冬等十味藥組成。

功效

十疰丸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消腫止痛、活血化瘀、殺蟲驅蟲等功效。

應用

十疰丸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疰疾,如瘟疫、感冒、痢疾、瘧疾、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

禁忌

十疰丸含有雄黃、巴豆等有毒藥物,服用時須嚴格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方劑組成介紹

  1. 雄黃:辛、溫,有毒,歸心、肝經,具有止癢、清熱解毒、殺蟲殺菌之功。

  2. 巴豆:辛、溫,有毒,歸大腸經,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之效。

  3. 人參:甘、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安神之功。

  4. 甘草: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和中、清熱、解毒之功。

  5. 細辛:辛、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散寒、止痛、祛風、通絡之功。

  6. 桔梗:辛、甘,歸肺、胃經,具有宣肺、祛痰、利咽之功。

  7.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溫陽、回陽、散寒、止痛之功。

  8. 皁莢:苦、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之功。

  9. 花椒:辛、溫,歸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之功。

  10. 麥門冬:甘、寒,歸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之功。

總結

十疰丸,中藥方劑,主治各種疰疾,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消腫止痛、活血化瘀、殺蟲驅蟲等功效。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瘟疫、感冒、痢疾、瘧疾、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

傳統服藥法


雄黃2兩,巴豆2兩,人參1兩,甘草1兩,細辛1兩,桔梗1兩,附子1兩,皂莢1兩,蜀椒1兩,麥門冬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空腹服5丸,每日2次。稍加,以知為度。
《千金翼》有藁本,無細辛。

方劑組成解釋


  • 雄黃具有解毒、殺蟲、燥濕的功效。
  • 巴豆具有瀉下、通便、破血的功效。
  • 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的功效。
  • 細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通竅利咽的功效。
  •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
  • 附子具有回陽救逆、溫經止痛、散寒止汗的功效。
  • 皂莢具有清熱解毒、燥濕利尿的功效。
  • 花椒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
  • 麥門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十疰丸有毒,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服用十疰丸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十疰丸, 出處:《千金》卷十七。 組成:雄黃2兩,巴豆2兩,人參1兩,甘草1兩,細辛1兩,桔梗1兩,附子1兩,皂莢1兩,蜀椒1兩,麥門冬1兩。 主治:10種疰。氣疰、勞疰、鬼疰、冷疰、生人疰、死人疰、屍疰、食疰、水疰、土疰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